首页期刊导航|金属热处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属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

徐跃明

月刊

0254-6051

jsrcl@vip.sina.com

010-62935465;8241508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内

金属热处理/Journal Heat Treatment of Met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8年创刊,1979年公开发行。办刊特点:1、研究所、学会、协会合办,拥有资深编委,开门办刊;2、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并重,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努力为提高机电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3、注重国际交流,信息量大,精品意识强,广告宣传实际效果好。主要栏目:1、专题综述;2、新工艺、材料、设备;3、组织与性能;4、典型零件热处理;5、工艺改进与设备改造;6、计算机应用;7、专业化生产与管理;8、热处理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材料热处理学报》2024年征订征稿启事

    47页

    深冷轧制及时效处理过程中Cu-Fe合金的组织性能演变

    马启东张宇博岳世鹏陈佳乐...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SEM、XRD、TEM、力学性能及导电性能测试研究了 Cu-5Fe合金在深冷轧制及时效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变形量为90%时,相比室温轧制,深冷轧制后合金的位错密度更高,Cu基体晶粒和Fe相的细化更显著.时效温度为500 ℃时,深冷轧制试样中析出的纳米Fe相更加细小,数量更多,这是因为深冷轧制试样中更高的形变储能和位错密度更有效地促进了 Fe相析出.经过90%变形量深冷轧制和500℃时效1 h后,Cu-5Fe合金的抗拉强度为551.5 MPa,导电率为69%IACS,综合性能优于室温轧制结合时效处理后的合金,这归因于深冷轧制试样再结晶后的晶粒仍小于室温轧制试样的,同时深冷轧制试样中更多纳米Fe相带来的析出强化效果更强,对合金的导电性影响也更小.

    Cu-5Fe合金深冷轧制时效处理析出相

    关于缴纳"2024年度团体会费"的通知

    54页

    热处理及Cr含量对珠光体钢轨钢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

    王东梅蒋宏利王业双刘东...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SincoTec电磁共振高频疲劳试验机测定了 Cr含量不同的两种珠光体钢轨钢的疲劳性能.通过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疲劳断口形貌以及断口夹杂和析出进行分析,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及Cr含量对钢轨钢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低Cr试验钢最佳热处理工艺是以8 ℃/s的冷速冷却至560℃等温30 s,相比于轧态,疲劳寿命由78.8万次提高到91.4万次,提升了 16.0%.而相同热处理条件的高Cr试验钢的疲劳寿命由轧态的81.2万次提高到104.3万次,提升了 28.4%.优化热处理工艺和Cr含量的提高改善试验钢的疲劳性能归因于珠光体片层间距以及珠光体团尺寸的显著减小.因为一方面其增加了裂纹扩展阻力,降低疲劳辉纹间距的同时增加疲劳台阶数量;另一方面其还能够阻碍疲劳主裂纹的生长,增加能够得到二次裂纹的晶粒位相,提高二次裂纹发生概率.此外,Cr含量提高还能促使(Fe,Cr)3C第二相粒子在试验钢疲劳Ⅱ区的析出,这能够阻碍位错运动,进而降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珠光体钢轨钢热处理Cr含量疲劳裂纹扩展

    热处理制度对高纯钴微观组织及磁性能的影响

    徐国进韩思聪朱孜毅罗俊锋...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99.999%高纯钴进行350、450和550℃的热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及振动样品磁强计分析了热处理后高纯钴的微观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对高纯钴的相含量、晶界含量及晶粒织构有明显的影响,350℃热处理后的组织全部为密排六方相(HCP相),具有较强的织构;在相变温度427 ℃以上的450和550℃热处理后的组织为HCP相和FCC相两相共存,小角度晶界占比急剧降低,大角度晶界占比大幅提升,并产生了两种特殊晶界:相变孪晶界70.5°/<11(2)0>和退火孪晶界(∑3晶界)60°/<111>.高纯钴经350 ℃热处理后的组织极密度最大,[0001]织构含量最大,且相对磁导率最低,为6.1.当高纯钴在相变温度以上热处理时,磁导率大幅升高.

    高纯钴靶微观组织磁导率铁磁性

    激光增材制造316L不锈钢退火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

    郑磊徐达鲁宇杰廖文超...
    6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拉伸试验机研究了激光增材制造316 L不锈钢退火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700℃退火后,鱼鳞状熔池形貌开始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转变为不规则长条状形貌,在750℃退火后,熔池内胞状和长条柱状亚结构转变为球形亚结构组织和三角形的点状凹坑形组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位错密度重新排序,胞状亚结构的溶解,亚结构组织,变形组织和大小角度晶界的演变反映着位错密度的降低,导致强度的下降和塑性的增强.在600 ℃ ×120 min退火时屈服强度为484.2 MPa,抗拉强度为665.6 MPa,伸长率为47.7%,在850 ℃ × 120 min退火时屈服强度为410.4 MPa,抗拉强度为639.1 MPa,伸长率为59.7%;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变形组织转变为亚结构组织;在650 ℃温度下保温时间由30 min增加到120 min时,亚结构组织由24.1%增多到82.3%;在 850 ℃温度下保温时间由30 min增加到120 min时,亚结构组织由24.9%增多到59.2%.

    激光增材制造316L不锈钢退火处理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热处理工艺和铜含量对高硅无取向硅钢织构的影响

    薛润东方锡祯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对无Cu与含Cu高硅无取向硅钢热处理过程的织构进行了检测,分析了微量Cu元素对高硅无取向硅钢织构的影响,并对其微观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1000℃高温再结晶退火时,添加微量Cu元素对硅钢成品的织构起到明显的恶化作用;高温退火工艺可以更充分发挥剪切带优化织构的作用,但含微量Cu元素的无取向硅钢对剪切带优化织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原因与基体中弥散析出的含Cu析出相有关.

    含Cu析出相无取向硅钢织构剪切带热处理

    长期时效对GH4169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陶天成臧凯朱治愿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 GH4169合金经960 ℃ ×1 h+720 ℃ ×8 h+620 ℃ ×8 h标准热处理后再经650 ℃长期时效(100~4000 h)后的组织演变规律和力学性能,探究合金在长期时效过程中的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合金在650 ℃时效100~800 h时,晶内会持续析出较多细小γ"、γ'相,晶界处伴有δ相析出,合金的硬度呈上升趋势;时效1600~2400 h时,γ"、γ'相逐渐长大,δ相逐渐粗化并且周围出现贫γ"区,合金硬度上升趋缓;时效3200~4000 h时,γ"、γ'相粗化明显且晶内大量γ"相转变为δ相,合金的硬度下降.长期时效过程中合金的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变化规律与硬度一致,塑性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GH4169合金长期时效析出相力学性能

    GH4730合金累积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

    王成宇安腾谢兴飞吕少敏...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均匀的细晶组织,对GH4730合金进行了多次累积变形试验,并用OM、SEM和EBSD对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次数和变形量的增加,合金的再结晶比例逐渐增大,未再结晶晶粒的尺寸和数量逐渐减小.再结晶机制以不连续动态再结晶(DDRC)为主,连续动态再结晶(CDRX)为辅,DDRX主要发生在硬取向晶粒之间,残留的未再结晶晶粒的Taylor因子普遍较大.未再结晶组织中存在大量细小的共格γ'相,较大的不共格γ'相分布在完全再结晶区域的晶界处,其尺寸为1.1~1.4 μm.随着变形次数和变形量的增加,一次γ'相逐渐变粗,面积分数显著增大,二次γ'相数量显著减少.

    不均匀组织γ'析出相组织演变再结晶机制累积变形

    国家标准征求意见

    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