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属热处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属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

徐跃明

月刊

0254-6051

jsrcl@vip.sina.com

010-62935465;8241508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内

金属热处理/Journal Heat Treatment of Met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8年创刊,1979年公开发行。办刊特点:1、研究所、学会、协会合办,拥有资深编委,开门办刊;2、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并重,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努力为提高机电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3、注重国际交流,信息量大,精品意识强,广告宣传实际效果好。主要栏目:1、专题综述;2、新工艺、材料、设备;3、组织与性能;4、典型零件热处理;5、工艺改进与设备改造;6、计算机应用;7、专业化生产与管理;8、热处理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铬合金化Q&P钢的热处理工艺优化与碳配分行为

    张宇李圣阳魏晓蓼柴志松...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出新型Cr合金化(>2%)Q&P钢,研究了淬火及配分工艺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热动力学计算评估了 Cr对Q&P钢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及碳配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为230 ℃及配分温度为400℃条件下,Cr合金化Q&P钢获得了最佳的强塑性匹配(抗拉强度1180 MPa,断裂总延伸率18.6%),强塑积达到21 GPa·%;同时,400 ℃配分温度下,在较宽的淬火温度区间内(210-270 ℃),Q&P钢强塑积均超过19.5 GPa·%.热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成分Q&P钢,Cr合金化提高了配分过程中奥氏体碳含量从而提高了 Q&P钢中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及稳定性.

    Q&P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残留奥氏体碳配分

    形变热处理对新型无Ti马氏体时效钢焊缝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青科诸汇涛陈根保陈立田...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新型18Ni基无Ti、Al马氏体时效钢进行了电阻焊和后续的形变热处理,表征了焊接-高温退火-轧制-再结晶热处理-时效过程中焊缝的组织演变与性能变化,分析了形变热处理对焊缝组织、物相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焊缝包括熔化区、过渡区、热影响区,其组织与基体差异明显,但物相基本为马氏体,依次经过1050 ℃高温退火、72.7%冷轧、900 ℃再结晶退火后,焊缝区与基体组织差异逐渐消失,再结晶后焊缝组织、物相、硬度、拉伸强度和延伸率等性能和基体趋于一致,拉伸载荷下焊缝处未出现应变集中和断裂;450 ℃时效后焊缝强度接近2 GPa,表明适当的形变热处理消除了新型马氏体时效钢焊缝组织与基体的差异.

    马氏体时效钢电阻焊轧制热处理力学性能

    6063铝合金的固溶-风淬-时效工艺

    陈岩裴悦涵张闯宋华...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6063铝合金的固溶-风淬-时效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不同风压下的风冷淬火速度,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固溶温度(540、550、560 ℃)、固溶时间(30、60、90 min)和风淬速度(5、6、7 ℃/s)下的合金性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时效工艺(时效温度180、200、220 ℃,时效时间2、4、6 h)下的合金性能,并与国标T6及初始退火态的性能要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固溶-风淬工艺对6063铝合金强度的影响因素按降序排列依次为风淬速度、固溶温度和固溶时间;对伸长率的影响因素按降序排列依次为固溶温度、风淬速度和固溶时间.时效温度为180 ℃和200℃时,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的强度、硬度增加,而伸长率则减小.6063铝合金最佳的固溶-风淬-时效工艺为550 ℃ ×30 min固溶+7 ℃/s风淬+180 ℃ ×6 h时效.经该工艺处理后,合金的性能均高于标准T6的要求,且较退火态强度提升1倍多,硬度也明显增大,强化效果显著.

    6063铝合金固溶处理风冷淬火时效性能

    热处理对激光沉积制造Ti-5321近β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魏文逸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固溶温度对激光沉积制造Ti-5321近β钛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态Ti-5321合金试样显微组织由板条状的初生α相和β相组成,抗拉强度达到1050 MPa以上,断后伸长率达到4.5%左右,断裂模式为韧脆混合断裂.经770 ℃固溶时效处理后,初生α相含量下降,尖端溶解作用明显,显微组织主要为短棒状α相,析出细针状次生α相,试样抗拉强度达到1180 MPa以上,断后伸长率达到0.8%左右,断裂模式转变为脆性断裂.固溶温度分别为820℃和870℃时,初生α相含量进一步减少,尖端溶解现象进一步增强,出现等轴状初生α相,次生α相含量增加,试样抗拉强度达到1180 MPa以上,几乎没有塑性.这是因为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次生α相尺寸减小,抵抗塑性变形能力变强,在外部载荷作用下次生α相与β基体的应变差加大,产生微裂纹,导致塑性变差.

    Ti-5321合金激光沉积制造热处理显微组织性能断裂机制

    时效温度对6101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黄惠毅乐永康廖斌秦颐鸣...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不同前梁出口温度的6101铝合金挤压材进行不同温度的时效处理,通过OM、SEM、EDS、拉伸测试、导电率检测等测试方法对相应热处理后的6101铝合金样品进行了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当前梁出口温度为450℃时,采用280 ℃ ×48 h时效工艺的6101合金的综合性能较优,其抗拉强度为132 MPa,导电率为59.8%IACS;当前梁出口温度为500℃时,采用270 ℃ ×48 h时效工艺的6101合金的综合性能较优,其抗拉强度为141 MPa,导电率为59.7%IACS.在这两种工艺条件下,6101铝合金挤压材都能满足产品强度及导电性能要求.

    6101铝合金挤压温度时效处理抗拉强度导电率

    回火处理对05Cr17Ni4Cu4Nb钢性能及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刘煜高宇昊刘晓勇罗先甫...
    14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硬度及冲击试验等手段,观察和测试05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通过晶间腐蚀试验研究了回火处理对其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50 ℃×x2 h回火处理后,固溶时效态05Cr17Ni4Cu4Nb沉淀硬化不锈钢中含Cu弥散强化相密度降低,尺寸增大,逆变奥氏体相沿原奥氏体相及原马氏体板条界处生成并长大,含Cr碳化物分解,Cr元素偏聚析出形成了条状析出相,但分布更为均匀,导致钢的强度降低,韧性提高,并且由于弥补了原贫Cr区的Cr元素,材料的晶间腐蚀敏感性降低.

    回火处理05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组织性能

    时效对铸造Al-Si-Cu-Mg合金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

    夏琳燕史湘琴刘逸卿周模豪...
    15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单级、双级时效对铸造Al-Si-Cu-Mg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造Al-Si-Cu-Mg合金时效后的显微组织主要由α-Al基体和共晶Si相构成.单级时效处理(170 ℃ ×10 h)后合金的峰值硬度为151.8 HV0.1,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287和252 MPa,伸长率为10.6%,但其耐腐蚀性能较差,最大晶间腐蚀深度达到113.3 μm.与单级时效相比,双级时效(90 ℃ ×3 h+170 ℃ ×4 h)可显著改善铸造Al-Si-Cu-Mg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其峰值硬度提高了 5.7%,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 4.5%和6%,伸长率提高了两倍以上.此外,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也得到了改善,最大晶间腐蚀深度为60.0 μm.合金获得较高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主要取决于均匀、细小的Si相,且灰黑色针状β相与黑色块状组织也相对较少.

    铸造Al-Si-Cu-Mg合金双级时效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

    《材料热处理学报》2025年征订征稿启事

    157页

    热处理工艺对42CrMo-R钢轮箍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万志健安涛于文坛刘学华...
    158-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并冶炼了42CrMo-R试验钢,并轧成轮箍.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拉伸试验机、硬度计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42CrMo-R钢轮箍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2CrMo-R钢轮箍在830~980℃范围内淬火后,组织基体均为板条马氏体,当淬火温度超过890℃,板条马氏体占比显著增多;860 ℃淬火时,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分布均匀并且强度最高,为最佳淬火温度.在520~600 ℃范围内回火,轮箍基体组织均为回火索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则基本呈上升趋势.42CrMo-R钢轮箍经860 ℃淬火及560~580 ℃回火后,回火索氏体占比较高,存在少量未溶铁素体,Rm、Rp0.2、硬度、断后伸长率与客户要求相比均有较大富余量,具有良好的组织及综合力学性能.

    热处理42CrMo-R钢轮箍组织力学性能

    超导磁体热处理对N50H不锈钢铠甲力学性能的影响

    涂正平吴逸飞于安华陈晓伟...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低温超导体(LTS)中应用最成熟的是铌三锡(Nb3Sn)超导体,高温超导体(HTS)中钇钡铜氧(YBCO)超导体因其优异的性能,且不需要热处理成为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中超导线圈的候选材料.而316L、316LN、JK2LB等铠甲材料低温下的力学性能不满足未来超导磁体的使用要求.因此,以N50H奥氏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对冷加工样品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探究热处理工艺对N50H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2 K下,热处理前的N50H不锈钢试样抗拉强度为1800 MPa左右,屈服强度在1500 MPa以上.经两种Nb3Sn热处理制度后N50H不锈钢试样的抗拉强度均远大于1800 MPa,屈服强度较未热处理略有提高.同时,断后伸长率在两种热处理制度后均高于25%,对比未热处理时的变化幅度最大为5%左右.验证了 N50H不锈钢未来作为YBCO和Nb3Sn CICC铠甲材料应用的可行性.

    热处理N50H不锈钢CICC导体铠甲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