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社会科学
江苏社会科学

金晓瑜

双月刊

1003-8671

s83321531@163.com

025-83321531 025-86638536

210009

南京山西路120号国贸大厦16层

江苏社会科学/Journal Jiangsu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刊登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重视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共产党主动现代化的百年追求与价值认知

    宋林飞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追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主动现代化".经过不断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已经形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体系,这是主动现代化的战略预期.同时,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初步现代化,开启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度现代化新征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高度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主动现代化三个阶段的战略布局.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正确应对恶性竞争、干涉内政、科技脱钩与"自反现代化"风险,实施智慧韧性治理创新原则,这是主动现代化风险防控的战略行动.走出一条更加鲜明与更有成效的主动现代化道路,不断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践探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主动、科学、进阶、韧性的治国理政价值.

    主动现代化目标体系战略布局风险治理智慧韧性

    以网络文明促进人的现代化

    张智李欣明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网络文明构筑了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全新文明场域和时代背景.互联网作为网络文明的核心文明要素,能够激发人的主体意识,引导人的和谐交往,推动人的价值实现,为人的现代化创造重要条件.网络文明革新了个体素养的发展场域,优化了关系结构的生成空间,孕育了文明发展的崭新样态,使人的自我世界不断充实、人的关系世界日渐协调、人的周围世界日益繁荣.中国作为网络大国,推动网络强国建设,以高度的网络文明促进人的现代化,既任重道远,又正当其时.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要强化对互联网的思想引领,完善互联网文化辐射,加强互联网道德建设,构建互联网良好秩序,优化互联网生态治理.

    网络文明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互联网生态治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文经济学价值新论

    龚天平吴银霞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文经济学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人文经济的核心是文化经济.文化经济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它一方面表现为经济文化化,即以文化驱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文化经济化,即以经济支撑文化繁荣.人文经济学不是单纯的经济学学科,而是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的共同呈现,并体现为一种文明形态.发展人文经济学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是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景的新选择,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呼吁.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文经济学的发展应紧紧围绕人、文化、经济三大要素,鲜明而切实地遵循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助益经济文化化与文化经济化双向流转、提升人们审美情趣以维护自然资本等价值导向.

    中国式现代化人文经济学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审美情趣

    情感资本主义批判的四重向度

    郭丽双刘洋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感资本主义表征为情感与经济的彼此形塑,它以情感异化为基础,集中体现在生产、消费和交往领域.伴随着情感的可通约和去人格化,疗愈主义成为影响颇大的新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精神政治开始利用情感促使人自我剥削来提高生产绩效,浪漫越来越为消费所定义和垄断,亲密关系也被算法资本主义重塑而呈现流动性和工具性.究其根本,情感对资本逻辑的屈从实际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贬损和摈弃,这对我们认识如今资本主义新形态和人的生存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情感资本主义情感异化疗愈主义精神政治学浪漫政治经济学算法逻辑

    数字资本主义社会身体异化批判

    张晨曲刘魁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本主义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型样态.在数字资本主义社会中,数字技术和智能平台通过规范化的交往程序和审美范式将人们引向被资本逻辑宰制的新帝国,本真的身体逐渐符号化、商品化、标准化并被数据中介化.数字时代身体的符号化嬗变进一步引发了身体结构的赛博迷思、身体欲望的资本驱动、身体活动的算法规训和身体审美的畸形流变四重异化幻境.基于此,当代西方左翼试图对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的身体异化进行诊疗,然而其通过构筑虚幻的"民主共同体"对抗异化的构想并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正和身体解放.面对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的身体异化,我们要借助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视域,超越资本逻辑对数字技术和智能平台的掌控,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促进自我主体的确证,真正实现对身体异化的扬弃.

    数字资本主义身体异化资本逻辑历史唯物主义

    论资本主义数字化生存世界对人类精神的规训

    薛俊强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主义数字化生存世界体现了人类技术进步与人类精神异化同在的悖论,现代数字化技术是知性形而上学观念的真正完成.数字化生存世界彰显了人类认知世界的主体强力意志,但弱化了人类精神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批判力.数字化生存世界呈现话语叙事数字化、思维算法同质化和精神情感异化疏离的新特点.数字化叙事话语消解人类历史叙事能力,量化思维和算法抹平人类对自然与生活的生命感受力,加速型社会造成时间对人类精神的剥夺.通过制造自由幻象和加强身心控制,数字化生存世界实现对人类精神的规训统治.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视角来看,资本主义数字化生存世界是现代性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是数字信息技术、人类抽象劳动、剩余价值生产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叠加的结果.异化的感性具体劳动和单向度的人类精神构成数字化生存世界的肉身与灵魂,数字化生存及其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人类精神在历经数字化时代的洗礼和锻造后将真正获得自由解放.只有培育维系人、自然与社会良性发展的共鸣感受、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培育人们洞悉数字化生存世界本质的"面向思"的哲学智慧,辩证看待数字化生存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影响,人类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理解和判断能力才能得到根本提升,从而扬弃数字化生存世界的矛盾悖论,为实现人类精神自由解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数字化生存世界人类精神政治经济学批判自由解放

    以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沈坤荣金童谣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来产业由重大前沿技术创新驱动,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先导力量.近年来,世界发达国家纷纷超前谋划未来产业,利用国家战略整合创新资源,不断完善创新体系组织架构,推动重点领域系统性创新.我国顺应国际竞争格局演变新趋势,陆续出台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支持性政策,因地制宜推进未来产业发展.当前,我国在原始创新能力、创新成果转化、科技人才支撑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造多元应用场景,引导创新成果孵化落地;全方位培养和引进顶尖科技人才,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加大"耐心资本"投入,健全科技金融容错纠错机制.

    全球科技革命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

    数智化背景下新型劳动关系政策效能评价

    胡恩华徐嫣单红梅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化转型背景下,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来规范和调整新型劳动关系,但这些新型劳动关系政策大多是各部委依据自身职能制定的,难以保证机制设计的"无缝衔接",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仍存在政策保护"灰色地带",这有碍新型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亟须从制度顶层设计角度对现有新型劳动关系政策的科学性与完整性予以评估.以国家出台的14项新型劳动关系政策为研究对象,利用ROSTCM工具开展文本挖掘,构建新型劳动关系政策的PMC指数模型并对政策质量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14项新型劳动关系政策中,12项为优秀级别,2项为可接受级别;政策评价、政策激励和政策公开三个一级指标得分较高,而政策功能、政策时效、政策客体、政策领域、政策内容、政策类别得分相对较低.进一步追溯二级指标得分发现,目前新型劳动关系政策主要存在缺乏统筹安排、政策时效较短、工会作用难以发挥、不同类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覆盖不全面、权益保障内容设计存在缺陷、政策可执行力偏低等问题.

    新型劳动关系政策政策信息学理论政策文本评价PMC指数模型

    国企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制度优势及路径选择

    任广乾景曼王玲杰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国企数字化转型为依托的产业链韧性提升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作为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国企具有制度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技术、新要素和新模式变革,从深化产业链协同、转变产业链模式和提高产业链竞争力等方面为提升产业链韧性奠定了基础.但是,外部制度环境有待改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有待加强、数字化相关人才匮乏、数字化转型创新力不足等问题掣肘着国企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韧性提升作用的发挥.为了构建促进新质生产力释放的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未来需要从"补链、延链、固链、强链、优链"五个方面,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产业链横纵向延伸、实现产业链数智化改造、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促进产业链绿色化转型,以实现产业链韧性提升对新质生产力涌现的赋能作用.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链韧性制度优势

    数字化转型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史梦昱裴育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新发展理念下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起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新质生产力具有鲜明的数字特征,数字化转型从数据要素使用、数字技术应用、数字业务开展和数字生态融入四个方面,通过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形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当前,数字化转型中存在数据要素市场化缓慢、数字技术创新动能不足、数字业务拓展空间有限、数字生态系统活力欠缺等问题,须从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全过程改进与管理,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制度保障为基础,以数字平台和数字生态构建为核心,以数字化转型风险管理为保障,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赋能实体经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数字化转型数字要素数字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