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某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了解病原学变化.方法 以2018-2022年安徽省某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监测的ILI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监测ILI 30 374例,占同期科室就诊病例的4.92%,其中2020年占比较高(8.21%),不同年份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 617.46,P<0.05).随机抽取5 226例进行样本采集和送检,流感病毒阳性标本470份,阳性率为8.99%,以B型Victoria系为优势毒株(占42.13%);各年度优势毒株不同,2018年以新甲H1为主,2019-2022年以B型Victoria系为主,其中2021年仅检出B型Victoria系,除2021年,不同年份B型Victoria系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62,P<0.05).2019年检出阳性率较高(20.47%),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0.65,P<0.05);1-3月份检出阳性率较高,月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7.53,P<0.01);女性检出阳性率(9.93%)略高于男性(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5,P=0.02);15~24岁组检出阳性率较高(13.04%),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4,P<0.05);学生检出阳性率较高(11.71%),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83,P<0.05).结论 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冬春季,B型Victoria系成为当地近几年的优势毒株.对哨点医院的监测结果及时分析总结,掌握流行株的交替变更,建立灵敏的预警机制,同时加强疫苗接种宣传,加大疫苗接种力度,提高易感人群接种率,是预防流感暴发和流行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