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中医药
江苏中医药

黄亚博

月刊

1672-397X

jstcm@vip.163.com

025-86617285

210029

南京市汉中路282号

江苏中医药/Journal 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中医政策,传播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和新动态,为中医医疗、教学 、科研服务。内容注重中医特色,注重学术质量,注重时代气息;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兼顾。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耳穴揿针择时按压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障碍33例临床研究

    王经梅徐金静黄永凤王庆...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西医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揿针择时按压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老年COPD睡眠障碍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揿针择时按压(取穴:心、神门、皮质下、垂前、肺、脾,于每日9∶00-11∶00、11∶00-13∶00、19∶00-21∶00时间段点压各穴,每个穴位点压30~60 s),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情况(总有效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觉醒时间)、睡眠质量(PSQI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总有效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觉醒次数、觉醒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发生2例轻微皮肤压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对照组发生2例头痛、3例头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揿针择时按压可有效改善老年COPD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同时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较为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障碍耳穴揿针C反应蛋白

    基于"肝为罢极之本"辨治月经不调撷要

    孔辉张庆祥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以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肝为罢极之本"源于《黄帝内经》,认为肝可调节气血阴阳达到平衡,使五脏安和,维持机体平稳状态。基于"肝为罢极之本"理论,月经不调之病机在于肝脏"罢极之本"职能失常,致气血、阴阳、脏腑失衡。治疗从调肝入手,主要采用以下治法: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肝脾同调,养血调气;补肾柔肝,和合阴阳。同时辅以情绪疏导,恢复肝脏"罢极之本"职能,调节冲任虚实,使月经达到平稳状态。附验案1则以佐证。

    月经不调疏肝解郁肝脾同调补肾柔肝柴胡桂枝汤

    基于"太阴为开"理论辨治儿童腺样体肥大

    贾春来梁朝祺隆红艳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阴为开"出自《黄帝内经》,其内涵颇丰,涉及脏腑、经络、气化等,其主表为开,一能卫表,二能开窍。腺样体肥大是一种儿科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以有形之邪阻塞鼻咽为特征,同卫、窍密切相关,太阴不开引起卫失护表和窍闭不通是本病的关键病机。邪郁太阴、太阴失健、太阴亏虚以致太阴不开,治宜采用宣、运、补三法以开太阴,恢复卫护肌表及窍之通畅,标本同治,则病愈矣。附验案1则以佐证。

    儿童腺样体肥大太阴为开卫护肌表开窍

    唐蜀华运用黄芪生脉饮化裁治疗心律失常验案4则

    朱时典王今刘福明范群丽...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律失常可归属于中医学"心动悸"范畴,乃本虚标实之证。全国名中医唐蜀华教授具有多年临证经验,尤其善于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本病,并屡获良效。黄芪生脉饮为益气养阴法之代表方,唐师尊古而不泥古,提出临证当把握"滋养气阴,顾护心体"的核心思想,随证化裁。邪毒舍心之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当重症缓图,衷中参西;心脾两虚之桥本甲状腺炎伴心律失常,当调和气血,燮理阴阳;气阳衰竭之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当溯本求源,制衡矛盾;心肾阳虚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当温阳护体,协调形神。如此则平治于权衡,而致中和。

    心律失常心动悸黄芪生脉饮唐蜀华名医经验验案

    从邪、虚、瘀辨治下肢周围血管病及淋巴管病验案4则

    乔楠丁晓雯杨旭方勇...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围血管病及淋巴管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下肢,因具有病情复杂、迁延难愈、易反复等特点,属临床疑难病。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脉管病"范畴。"瘀"为脉管病之重要病机,贯穿始终。若与"邪""虚"互结,则复杂难治。临床可根据不同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从邪、虚、瘀辨治丹毒、青蛇毒、脱疽、象皮腿等周围血管病及淋巴管病,以经方四妙丸、四妙勇安汤、五苓散组合化裁,或选用自拟方。内治先祛湿后治血,或先清热滋阴后治血,或血水并治;外治尊外科"正宗派"之特色,灵活运用清热解毒、箍围消肿、去腐生肌法。内治、外治法同用,临床疗效显著。

    淋巴管炎血栓性浅静脉炎糖尿病足淋巴水肿下肢四妙丸四妙勇安汤验案

    基于卫气营血理论探析叶天士治疗吐血特色

    武玉珠吴元洁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名医叶天士著《临证指南医案》,书中对辨治吐血多有发挥。基于卫气营血理论,叶天士将吐血分为三期辨治:初期阶段邪在卫气,病情尚浅,正气不虚,宜甘寒润降、理肺养胃;邪在气分者,此时邪气正盛,多不为新病,宜上者上之、甘守津还。中期阶段邪已入营,此时正虚邪不弱,宜轻清泻热、育阴滋养。末期阶段邪在血分,入里极深,阴液严重受伐,是病情最为严重的阶段,宜清热凉血、救阴达邪。此外,叶天士在吐血各阶段均以治胃为要,谨守甘温培固之法顾护脾胃。

    叶天士吐血卫气营血《临证指南医案》

    陈修园辨治痛风思想探析

    张懿泽吴方真林晓蓉杨晓凌...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痛风是以肢体游走性剧痛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疾病。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对于痛风辨治有着独到见解,其首辨痛风与痹病之别,认为痛风虽因外感风寒湿三邪所致,但以风邪为主,次辨虚实寒热。陈氏认为,痛风初期属表实证,治宜解表温里;若属虚证则据气血亏虚之况,分血虚证和病久所致的气血两虚证分别治疗,血虚证治宜补血活血、祛风除湿,气血两虚证治宜补益气血、祛风除湿、温里散寒。针对痛风病久之变证,陈氏则分为入络、生痰、伤阴分而论治。若痛风属热证误治,陈氏则予以疏风清热、通经活络之药。陈氏辨治痛风之思想对现代临床诊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

    陈修园痛风《时方妙用》《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

    基于BAFF介导的NF-κB非经典信号通路探讨梅花生津饮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的治疗机制

    李奇玮王燕李冀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B细胞活化因子(BAFF)介导的核因子(NF)-κB非经典信号通路探讨梅花生津饮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杂交型小鼠中的非肥胖性糖尿病型(NOD)/Ltj小鼠作为SS疾病模型动物,同时应用与之遗传背景相似的C57BL/6小鼠作为健康模型动物。将NO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硫酸羟氯喹组(每日给药量0。07 g/kg)和梅花生津饮低剂量(每日给药量11。11 g/kg)组、中剂量(每日给药量22。23 g/kg)组、高剂量(每日给药量44。46 g/kg)组,每组6只,另取6只C57BL/6小鼠为正常组。各组每日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模型组与空白组每日灌胃给予等量蒸馏水,均每日1次,连续6周。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颌下腺组织BAFF、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BAFFR)、IκB激酶-α(IKKα)、NF-κB2(p52)、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小鼠颌下腺组织BAFF、IKKα、p52 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血清B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颌下腺组织BAFF、BAFFR、IKKα、p52、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BAFF、IKKα、p5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硫酸羟氯喹组与梅花生津饮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梅花生津饮低剂量组小鼠颌下腺组织p52、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IKKα、p5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梅花生津饮中、高剂量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与硫酸羟氯喹相当或明显优于硫酸羟氯喹(P<0。05,P<0。01)。模型组小鼠血清CXCL13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硫酸羟氯喹组与梅花生津饮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CXCL13含量明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梅花生津饮中、高剂量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硫酸羟氯喹(P<0。05,P<0。01)。模型组小鼠血清CD19+、CD27+CD19+、CD185+CD19+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硫酸羟氯喹组与梅花生津饮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梅花生津饮低剂量组小鼠血清CD19+、CD27+CD19+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梅花生津饮中、高剂量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与硫酸羟氯喹相当。梅花生津饮对上述各指标的改善作用均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梅花生津饮可调节CXCL13/CXCR5轴,降低对B细胞的趋化作用,影响总B细胞及记忆B细胞的比例,其可能通过BAFF介导的NF-κB非经典信号通路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发挥治疗作用。

    干燥综合征梅花生津饮NF-κB非经典信号通路血清趋化因子CXC配体13B细胞亚群

    中医药调控不同信号通路治疗慢性便秘机制研究进展

    王宏福黄水兰尚用冉朱建珺...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便秘是以排便费力、频次减少、粪便干硬且持续超过6个月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便秘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其主要通过调控5-羟色胺(5-HT)、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SCF/C-kit)等信号通路发挥对慢性便秘的治疗作用。然而目前中医药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治疗慢性便秘的作用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实验研究,缺少临床研究佐证。未来可以从上述通路入手设计相关临床试验,为新药研发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循证依据。

    便秘信号通路作用机制中医药研究进展综述

    中药通过调控不同信号通路治疗胃癌机制研究进展

    唐铮芳安鹏航魏征张俊萍...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GC)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以根治性手术为主,晚期以化疗、靶向及免疫等综合治疗为主。尽管上述疗法疗效确切,但伴随术后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抵抗性等问题,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影响生存率及预后。中药在改善GC临床症状、减毒增效、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主要通过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标蛋白(PI3K/Akt/mTOR)、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核因子κB(NF-κB)、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Toll样受体(TLRs)等信号通路发挥相关药理作用。现阶段中药治疗GC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大多聚焦于单味中药及单一信号通路,并以动物及细胞实验为主,未来可结合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开展更为全面的中药复方及经方治疗GC多通路、多靶点的作用机制研究,以期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思路和方向。

    中药胃癌信号通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