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特别健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特别健康
特别健康

胡蔓

半月刊

2095-6851

jtbjzz@126.com

010-52302800;027-88568065

100871

北京大学100871-001信箱(学术部)

特别健康/Journal Special Healt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荧光定量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史卿马葳闫萍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说明荧光定量PCR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诊断患者是否罹患乙型病毒肝炎中的作用,及其对疗效评估作用.方法:结合患者症状、治疗历史、病史、需求、性别特征指标,将2018年1月到2022年9月于我院就肝脏异常接受医疗措施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按照人数、检测方式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ELAS(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荧光定量RCP法检测病毒.对比两组患者乙肝五项阳性率、经后续治疗患者症状好转率、风险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乙肝五项阳性检出情况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后续症状好转率较之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且风险发生状况更少,P<0.05.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法针对乙型肝炎病毒进行检测,其准确性较之于使用ELASA法更高,并且对于患者治疗预后的评估更好,其具备良好应用效果.

    荧光定量PCR法酶联免疫吸附法乙型肝炎准确性预后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质量、不良反应率及血液报废率影响探析

    孙惠莉孙海峰
    13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血站采血中采取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将血站近一年(2021.1-2021.6)期间实行的常规护理管理作为对照组,共50例患者,另将2021.7-2021.12期间实行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案作为观察组,共50例患者,比较分析两组采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血液报废率,同时比较10位医务人员护理质量(采血质量、血液保存质量、执行能力).结果:观察组献血者采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血液报废率明显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医务人员护理质量明显更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站采血中加强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采血护理质量,同时能有效预防采取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护理管理更能降低血液报废率,值得推广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血站采血护理质量不良反应血液报废率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孙卫星
    13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以102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1月-2022年12月,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各51例.参照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添加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疼痛评分、肝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心下痞满、右肋痛、腹胀低热、呕吐纳呆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3天、出院前的疼痛评分更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与参照组比较,P<0.05.结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采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同时还可预防肝功能损伤,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大柴胡汤胆囊炎胆结石治疗效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神经内镜下不同入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与预后观察

    谭昕丁延江张永海陆世乾...
    14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不同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我院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经颞叶入路;观察组42例,采用经额叶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88.10%,x2=0.553,P=0.457;(2)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观察组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对照组9.52%,x2=0.718,P=0.397;(4)预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3.81%,显著高于对照组45.24%,x2=7.115,P=0.008.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额叶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优于经颞叶入路,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机体炎症,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具备推广价值.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经额叶入路经颞叶入路临床疗效预后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体内乙肝病毒含量的影响

    汪水霞
    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体内乙肝病毒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80例,均采用一线HAART方案治疗,治疗时间12个月,每3个月对患者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情况进行检查.分别在治疗6个月、12个月时对比患者的抗HBV-DNA有效率,对肝功能检测结果、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不同CD4+基线值采取HAART治疗后12月的免疫重建有效率.结果:患者治疗后12月的抗HBV-DNA总有效率为96.25%,高于治疗后6月的72.50%,P<0.05.治疗中ALT>40U/L的患者有53例,占比为66.25%;AST>50U/L的患者有40例,占比为50.00%.接受药物保肝治疗后,无持续性肝功能损害.CD4+基线值>200cell/ul患者治疗12月后的免疫重建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CD4+基线值≤200cell/ul患者的58.82%,P<0.05.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缓解,无中途停药.结论:在艾滋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的治疗方案,能够达到较好的抗HBV-DNA效果,帮助患者体内免疫重建,乙肝病毒含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对疗效提升有重要价值.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含量

    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病变的常规CT与高分辨率CT检查的结果对比

    王丹
    145-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常规CT与高分辨率CT检查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病变的结果.方法:选取75例疑似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病变患者(2020.06-2021.05)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CT、高分辨率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常规CT、高分辨率CT检查的诊断效能及图像质量、良恶性肺部结节的影像学征象.结果:①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示:75例疑似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病变患者中良性47例、恶性28例;直径0.5-2.0cm者49例、直径<0.5cm者26例.②高分辨率CT检查的敏感性(92.86%)、特异性(97.87%)、准确性(96.00%)均高于常规CT检查(71.43%、82.98%、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高分辨率CT检查对直径<0.5cm、0.5-2.0cm肺部小结节的检出率(88.46%、100.00%)均高于常规CT检查(61.54%、9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良性结节的晕征、空洞、钙化征象发生率(65.96%、68.09%、63.83%)高于恶性结节(7.14%、25.00%、25.00%),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征象发生率(25.53%、31.91%、29.79%)低于恶性结节(71.43%、82.14%、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结节的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征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高分辨率CT检查的图像质量优良率(100.00%)高于常规CT检查(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CT检查相比,高分辨率CT检查对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病变具有较好的检查结果.

    肺部孤立性小结节常规CT高分辨率CT

    胃肠超声充盈法检查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应用与诊断效果

    王红卫王淑文
    147-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胃肠超声充盈法检查胃十二指肠疾病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09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298例,将病理组织诊断方式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运用胃肠超声充盈法对患者诊断,分析诊断效果.结果:胃肠超声充盈法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概率为92/95(96.84%)、十二指肠炎症的概率为97/98(98.98%)、十二指肠梗阻的概率为102/105(97.14%)和病理诊断法针对对比,P>0.05;胃肠超声充盈法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恶性肿瘤概率为9/10(90.00%)、十二指肠降部恶性肿瘤的概率为15/15(100.00%)和病理诊断法对比,P>0.05.结论:运用胃肠超声充盈法对胃十二指肠类疾病诊断准确度较高,可实施鉴别诊断,值得运用.

    胃肠超声充盈法胃十二指肠疾病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检出率

    合并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

    王菊丰秋荣
    14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合并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从我院2020年6月-2022年7月治疗的合并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75例,并以抽签法分对照组(n=37)与研究组(n=38),其中研究组行优质护理,对照组行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治疗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发作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统计学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有心绞痛情况的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率、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优质护理冠心病心绞痛生活质量临床疗效

    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IBS-QOL、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王小坤
    15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为治疗脾胃湿热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选择应用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对其疗效及对IBS-QOL、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均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本医院60例脾胃湿热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被平均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前者应用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后者应用常规治疗,实施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IBS-QOL、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总有效率控制方面,两组数据差异很大,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6.67%、83.3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将其各项IBS-QOL评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两组的数据较为相似(P>0.05);治疗4周后,前者各项IBS-QOL评分显著下降(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方面,两组数据差异不大,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3.33%、6.67%(P>0.05).结论:为治疗脾胃湿热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选择应用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用药安全性较高.

    脾胃湿热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葛根芩连汤加减IBS-QOL不良反应发生率

    尿液生物标记物、IGFBP7在乙肝合并肝衰竭发生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王义大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尿液生物标记物[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7(IGFBP-7)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合并肝功能衰竭(肝衰竭)发生急性肾损伤(AK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6例乙肝合并肝衰竭患者,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38例与非AKI组58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次日清晨留取中段尿10mL,检测并比较两组TIMP-2、L-FABP、IGFBP-7水平,分析AKI组不同分期以上指标的差异,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尿液TIMP-2、L-FABP、IGFBP-7在乙肝合并肝衰竭发生AKI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乙肝合并肝衰竭发生AKI的患者尿液TIMP-2、L-FABP、IGFBP-7水平均比未发生AKI的患者高(P<0.05).AKI组Ⅰ期、Ⅱ期、Ⅲ期比较,Ⅲ期患者尿液TIMP-2、L-FABP、IGFBP-7水平高于Ⅱ期患者,Ⅱ期患者高于Ⅰ期患者,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图显示,尿液TIMP-2、L-FABP、IGFBP-7单项检测与三项联合检测诊断乙肝合并肝衰竭发生AKI的AUC分别为0.832(95%CI:0.749~0.915)、0.724(95%CI:0.620~0.828)、0.677(95%CI:0.563~0.790)、0.881(95%CI:0.815~.947),灵敏度分别为76.3%、68.4%、65.8%、81.6%,特异度分别为77.6%、74.1%、75.9%、81.0%.结论:尿液TIMP-2、L-FABP、IGFBP-7与乙肝合并肝衰竭患者AKI的发生与发展有着重要联系,AMH、P、β-HCG联合检测能提高AKI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7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