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通世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世界
交通世界

月刊

1006-8872

transpoworld@moccats.com.cn

010-58278975/2/3

100013

北京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院办公楼11层

交通世界/Journal Transpo Worl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下承式钢桁梁柔性拱桥拱肋施工探析

    杨珺媖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析下承式钢桁梁柔性拱桥拱肋施工工艺,以某跨江大桥为例,提出拱肋竖转方案,在介绍方案实施思路后,应用MIDAS/Civil有限元程序对全桥施工过程及拱肋竖转进行计算,进而介绍包括拱肋布置、索塔、拉索、牵引系统、后锚结构等柔性拱竖转体系,并分析拱肋竖转施工要点.结果表明,拱肋竖转方案在结构受力、工期、施工风险及临时结构用量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对下承式钢桁梁柔性拱桥拱肋施工较为适用.

    钢桁梁柔性拱拱肋竖转扣索施工控制

    公路桥梁水中桩基础加固设计研究

    殷任宏张延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公路桥梁水中桩基础的加固效果,保证结构运营安全,对水中桩基础典型病害进行归纳分析,阐述了水中桩基础加固设计原理及方案,系统分析各种加固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探讨桩基加固技术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最后结合工程实例,根据水中外露桩基具体病害情况,提出各种合理可行的加固设计方案,经过综合比选后,选用施工方便、加固效果好、工期短、造价经济的高压注浆加固地层和玻纤套筒法的组合加固方案,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河水冲刷桩基础加固设计

    T构梁桥转体施工球铰力学性能分析

    赵东旭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T构梁桥转体施工中球铰受力性能,以河北省辛集市教育路上跨石德铁路立交桥(T构梁桥)工程为例,分别采用球铰强度理论、弹性力学、简化计算、非赫兹接触理论、有限元法对球铰受力状态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下球铰最小应力点位于靠近球铰中心处,而最大应力点位于远离球铰中心处;各类计算方法计算精度由好到差依次为有限元方法、非赫兹接触理论方法、弹性力学方法、球铰强度理论方法、简化计算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进一步的优化方法,相较于非赫兹理论方法进一步提升了精度,可更为真实地反映球铰受力状态.

    T构梁桥球铰转体施工弹性力学

    隧道大变形处理措施分析及变形预测研究

    石世孝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保证隧道大变形段的安全施工,结合工程实际,先进行隧道大变形处理措施分析,再结合处理后的变形数据,通过变形分析来进行处理措施的合理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大变形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临时加固措施、已开挖段加固措施、地表土体加固措施及后续施工技术措施.同时,在隧道大变形段处理后的变形数据分析结果中,现有累计变形值介于47.41~80.07 mm,后续预测的累计变形值介于52.36~83.13 mm,均小于120 mm(变形控制值),说明大变形段处理措施在现有状态、后续状态条件下均是有效的,充分验证了大变形段处理措施的合理性.

    隧道大变形变形处理变形预测

    基于改进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桥梁连续刚构施工质量评价方法

    曾繁兴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精度,以博罗龙桥东江大桥工程实例,提出基于改进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桥梁连续刚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使用比例法代替传统的函数法获得求属度矩阵.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实际检测结果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并且能够减少传统"函数法"带来的主观性影响因素,可为桥梁连续钢结构施工提供更加精确的指导,为此类工况的桥梁连续钢结构施工提供参考.

    FAHP评价方法施工质量评价桥梁工程

    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探究——以黑马关特长隧道为例

    陈维君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软岩大变形和活动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效果,降低软岩的变形程度,以黑马关特长隧道为例,研究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结合黑马关特长隧道工程的地质情况以及施工问题,制定软岩大变形专项施工方案,并按照方案步骤完成大变形施工;并通过ANSYS软件构建隧道衬砌结构几何模型,分析该结构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该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抑制软岩大变形段落内的沉降,提升隧道的截面抗压能力,有效控制了大变形情况.

    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截面抗压能力地质情况

    公路隧道抗震施工技术研究

    柴月新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公路隧道的抗震性能,基于工程案例,分析工程岩土体地质特征,对隧道进出口的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预测涌水量,设置隧道抗震支护,并根据不同路段选择支护类型.抗震性能的测定试验中,试验组中的支护弯矩变化小于对照组中的支护弯矩变化,对照组支护弯矩变化比试验组增加0.06%~0.42%.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抗震效果.

    公路隧道抗震技术桥梁施工

    某桥梁工程项目预制梁架设施工技术分析

    夏建华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发挥预制T梁架设施工技术具有的施工周期短、质量可控、节约材料、减少污染等优点,分析了预制梁架设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涉及预制梁的预制、运输、吊装等多个环节,总结了预制T梁架设施工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旨在为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公路桥梁项目预制T梁架桥机架设预制梁

    公路桥梁工程边坡防护设计与施工技术探析

    赵晓博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工程实例为依托,对公路桥梁工程边坡防护设计与施工技术展开论述.研究表明,坡体节理裂隙发育时,压力注浆加固的效果较好,地层软弱时,锚杆加固的效果较好,边坡较高、坡体存在破裂面时,预应力加固的效果较好.因此为提高防护效果,应根据工程特点,对边坡防护合理设计,并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保证质量达标.

    公路桥梁边坡防护设计施工技术

    基于泥质砂岩地层条件下隧道开挖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李兴全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泥质砂岩质地较为疏松,遇水易软化,工程特性较差,隧道开挖施工时,极易产生围岩变形、坍塌等问题,严重威胁施工安全.为探究泥质砂岩地层状况下中隔墙CD法与三台阶七步法的可行性,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依托某公路隧道项目施工实践,并借助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隧道开挖过程中拱顶、拱腰及底板位置位移、应力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隧道开挖期间,拱顶最大位移为0.984 mm,底板隆起1.08 mm,围岩应力始终保持在-186~582.8 kPa范围内,未超出支护体系承载范围,充分表明中隔墙CD法及三台阶七步法适用于该隧道开挖施工.

    大断面隧道中隔墙CD法三台阶七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