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
机械

王健

月刊

1006-0316

jixie@vip.163.com

028-85925070

610063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工业园区墨香路48号601室

机械/Journal Machiner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机械》杂志,1962年创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51-1131/TH ,国际刊号:ISSN1006-0316。《机械》杂志为综合性机械工程技术期刊,在机械工程广泛涉及的领域内,传播科技信息,刊载机械科技专题论著,展示机械工程学科最新科研成果,交流生产实践及革新改造的先进技术经验,传播现代科技新知识。《机械》杂志曾连续两次被评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并加入了万方数据网数字化期刊群和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数据库。《机械》杂志在机电行业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特点:理论与实际结合,普及与提高兼容,综合性、先进性、创新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读者对象:从事机械科技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教学科研人员 及企业的经营者、策划人员、营销专业人士和中、高级技工。栏目设置:设计与研究、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产品开发与设计、机电一体化、工程材料应用、测量与检测技术、工业设计、维修与改造、规划管理、经验交流、企业产品信息 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足式机器人足-地力学模型及实验仿真研究综述

    李月姜杰蒋刚张颢曦...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现有足式机器人足-地接触力学的研究,综合论述了足式机器人足-地接触力学模型、实验方法、虚拟仿真等方向的研究现状.总结归纳了硬质、松软两种地面环境下建立的各种足-地接触力学模型;对足-地接触力学足端运动、腿部运动状态以及不同足端形状的实验方法进行归纳;并基于有限元仿真和离散元仿真两类仿真方法,对足式机器人足-地力学虚拟仿真进行总结;最后,对足式机器人足-地接触力学在动态交互模型、地面适应性及足端创新性等方向的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研究足式机器人的足-地接触力学对于提高其在多变地形中的运动性能至关重要,有助于开发出更高效、更稳定的足式机器人系统.

    足式机器人足-地接触力学模型实验方法虚拟仿真

    一种面向工业互联网安全的边缘设备随机时间轴流量感知模型

    董恩泽俞晓红李然杨随先...
    16-2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互联网边缘设备的数据流量感知对生产稳定性、供应链安全性、维护和优化生产过程起着关键作用.针对工业互联网中具有隐身机制的边缘设备后台攻击和多产线底层设备集群后台的漏洞攻击等安全问题,提出一种针对边缘数据突发异常的随机时间轴流量感知模型.通过在多个工作周期中设置相同时间轴的数据流同步感知时间窗,计算不同工作周期时间窗的数据流量积量的均差比,判断设备数据流量是否出现异常;并基于该感知模型,利用不同工作周期时间窗的数据流的残差矩阵和均差比矩阵构建了面向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的全域数据流异常关联态势描述模型.实验表明,所提出的随机时间轴流量异常感知模型,能实时监测工业互联网边缘设备的后台漏洞产生的安全问题.

    工业互联网边缘设备异常数据流感知模型全域关联态势

    基于Halbach阵列的永磁悬浮车辆悬浮系统磁力特性研究

    李博涵吴兴文池茂儒杨浚纲...
    21-2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对Halbach阵列永磁体进行尺寸参数优化,研究不同参数对永磁悬浮系统横向刚度问题的影响.以斥力型跨座式永磁悬浮车辆的悬浮永磁体模块为例,运用正弦法对悬浮永磁体的Halbach阵列磁场进行解析,利用 Maxwell 方法推导出永磁体的横向力和悬浮力随横向位移变化的公式,确定要优化的三个尺寸参数分别为:永磁体厚度、永磁体宽度和相邻两块永磁体的磁化角度差.利用软件COMSOL建立磁力模型,分析永磁悬浮模型在发生横向位移时,不同尺寸参数对模型产生的横向力和横向刚度的影响.仿真分析表明:增大永磁体的厚度会增大永磁悬浮系统的最大横向力和横向刚度;永磁体宽度的改变在一定范围内对永磁悬浮系统的横向刚度影响较小;减小相邻两块永磁体的磁化角度差,会在减小最大横向力的同时减小横向刚度,角度从 90°减小到 45°,横向刚度减小了 58.4%.所得结论对永磁悬浮式磁浮车辆悬浮永磁体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了一定参考.

    Halbach阵列参数优化永磁磁悬浮横向刚度磁力特性

    螺栓预紧力对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轴承强度影响的研究

    孟高强李瑞君刘登燕友增...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桨轴承是风力发电机组的核心传动部件,为研究螺栓预紧力对其强度的影响,以某型风力发电机组三排滚柱回转支承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轮毂-轴承-叶片"模型,利用梁单元模拟螺栓并施加预紧力,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实体滚子,进行变桨轴承静力学仿真计算.对比不同螺栓预紧力下极限工况对三排滚柱回转支承套圈应力、位移、滚动体接触载荷分布规律的影响及螺栓自身强度.结果表明,减小螺栓预紧力时,轴承套圈油槽位置应力减小,滚动体接触载荷减小,套圈位移增大.考虑到轮毂侧的滚动体承载略大于叶片侧,实际装配过程中可适当增大内圈螺栓预紧力.

    滚动轴承变桨轴承三排滚柱回转支承风力发电机组螺栓预紧力

    高速行驶方向盘摆振的鲁棒性分析及优化

    林胜刘森海钟秤平关永学...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车辆高速行驶时产生的方向盘摆振问题,通过分析方向盘摆振机理和阐述鲁棒性分析原理,提出一种大样本下摆振响应分布和摆振响应量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构建某皮卡车型底盘硬点、轮胎、悬架结构、悬架动刚度、转向系统模型,并通过实测和CAE分析悬架模态验证模型准确性,通过CAE 对方向盘摆振问题的激励源、传递路径及响应进行研究,确定各部件对方向盘摆振的贡献量,找出影响方向盘摆振的关键部件.最终通过优化方向盘转动惯量以及转向器阻尼参数,有效解决车辆高速行驶时的方向盘摆振问题,提升了问题控制鲁棒性和驾乘舒适性.本研究对于方向盘摆振问题的前期设计规避和后期优化思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方向盘摆振鲁棒性分析方向盘惯量转向器阻尼

    制动操纵对既有2万吨重载列车纵向冲动影响的研究

    赵得东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不同制动操作对现有 2 万吨重载列车纵向冲动的影响,基于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理论和车辆动力学理论,考虑了 2 万吨重载列车的牵引与动力制动特性、空气制动系统以及钩缓装置等多方面因素,建立了一个适用于 2 万吨重载组合列车的纵向动力学计算模型,并通过现场测试数据对其进行了有效验证.该模型被进一步用于对比分析运行线路条件、空气制动压力、同步控制延时以及机车电制动力等多个参数对列车纵向冲动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当列车从陡坡过渡到缓坡的线路条件下制动时,纵向冲动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坡度差越大,产生的纵向压钩力也越大.同步控制延时的长度以及机车电制动力的大小也对列车的纵向冲动有显著影响:延时越短,电制动力越小,纵向冲动越小.在列车通过曲线轨道时,若将纵向冲动力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能有效提升重载列车的行车安全性.这一研究成果为重载列车制动策略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万吨重载列车纵向冲动空气制动同步控制延时电制动动力学性能

    基于随机森林的钢轨轮廓在线识别方法研究

    刘震锋陈建政赵春云王佳月...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铁路运输系统的高速发展,车载非接触式钢轨磨耗自动化检测任务日益增加,然而,线路上丰富多样的钢轨轨形轮廓和多样离群点干扰,导致磨耗值在线计算错误频发,且运营列车日趋海量的检测数据对于实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的钢轨轮廓在线识别方法,分类模型 1 利用主分量分析(PCA)提取钢轨轮廓的全局特征,分类模型 2 采用相对高度二叉树提取钢轨轮廓的局部特征,随后采用RF算法模型对转化后的低维特征向量进行分类识别.与支持向量机(SVM)分类识别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RF算法的分类模型1 对于普通钢轨轮廓和非普通钢轨轮廓的整体分类识别准确率为98.7%,单帧识别耗时8.57 ms;分类模型2 对于鱼尾板、道岔尖轨和其他轮廓的整体分类识别准确率为96.7%,单帧识别耗时11.95 ms,满足运营列车75 km/h的实时在线检测钢轨轮廓需求,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钢轨轮廓在线计算特征提取随机森林轮廓识别

    一种全自动石榴剥皮取肉装置的设计

    冯浩洋孙亮波袁冲邓鸽...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人工石榴剥皮取肉效率低、取肉过程果肉易损伤等问题,对石榴果剥皮取肉方法进行研究,并基于SolidWorks软件设计了一种全自动石榴剥皮取肉装置.该装置通过对石榴果人工去皮方法进行功能元求解,设计有限流出料、摆正换位、切头划皮、撑开敲打以及分离收集五套工序步骤.为提高石榴果取肉加工效率,采用串并联式流水线设计将上述五套串联工序复制四组并联,对串联工位进行机械结构设计并验证其合理性.该装置将批量石榴分配给四组加工流水线同时加工,每个石榴需经过头部切除、表皮划瓣、撑开脱籽三道工序进行剥皮取肉处理,最后对石榴果皮果肉进行分离收集,完成石榴剥皮取肉的整个加工流程.该装置的设计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大批量石榴快速剥皮取肉的可行方案.

    石榴剥皮取肉全自动装置变胞机构分离收集结构SolidWorks

    一种深水大功率电源承压舱的研制

    刘金标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深水电磁发射大功率电源的特殊需求,设计了一种为电源、电子器件等设备提供安装空间的水密承压舱.对该承压舱的结构特点、密封形式和散热方式进行了研究.使用Pro/E软件建立了承压舱的三维模型,应用集成于Pro/E内的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承压舱壳体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对实物样机进行压力釜模拟外水压和全系统温升试验.结果表明:该承压舱能够承受的外水压不少于1000 m,电源模块最高温度稳定在90℃以内,结构、密封和散热设计合理可行,满足使用要求.本分析设计方法及验证结果为后续类似及更大水深耐压壳体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电源承压舱有限元分析结构设计密封散热

    基于间接式测量轮轨力的重载机车轮轨力智能监测系统研究

    侯明明王炯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轮轨动态接触力直接关系着机车车辆系统的动力学性能、轨道振动响应及其结构伤损情况.因此,基于间接式测量轮轨力方法,提出重载列车轮轨力智能监测系统技术方案,设计轮轨力监测点包括一系簧力、一系簧横向位移等参数,应用了现代传感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嵌入式技术和列车通信技术.以某八轴重载列车中部机车为例,在车下安装加速度、应变、位移等传感单元,对各传感器进行标定,并通过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等方法计算轮轨垂向力、轮轴横向力、脱轨系数等安全性指标.将间接方式得到的轮轨力通过动力学仿真进行验证.该监测系统能够实现轮轨垂向力等安全性指标的自动采集、自动处理、自动分析与传输,为重载铁路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重载铁路轮轨力智能监测服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