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工程材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

杨武

月刊

1000-3738

mem@mat-test.com

021-65556775-368

200437

上海市邯郸路99号

机械工程材料/Journal Materials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材料科技与应用专业技术性刊物。刊登钢铁材料、合金材料、粉末冶金、硬质合金、精细陶瓷、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等工程用材料和特殊功能材料的科研成果和实验研究报告。介绍材料制备、热处理、加工、性能检测的新技术、新仪器设备。设有综述、试验研究和工厂经验等栏目。读者对象为材料科研、生产部门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等离子熔覆FeCoCrNiAl0.5Ti0.5高熵合金涂层的组织及耐磨性能

    蒋成成宋庆雷张平柳学强...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FeCoCrNiAl0。5Ti0。5高熵合金粉末,再经等离子熔覆制备高熵合金涂层,研究了机械合金化后高熵合金粉末的微观结构,分析了高熵合金涂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后形成了具有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结构双相固溶体的FeCoCrNiAl0。5Ti0。5高熵合金粉末,粒径在2~4μm。熔覆制备的高熵合金涂层仍保持双相固溶体结构,无明显孔隙、裂纹等缺陷,由熔覆界面处至涂层表面依次形成了胞状晶→树枝晶→等轴晶的典型熔覆组织;高熵合金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达616。6 HV,为NM400钢的1。46倍,同等磨损条件下的磨损质量损失为NM400钢的48%,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表现出较优的耐磨性能。

    等离子熔覆机械合金化FeCoCrNiAl0.5Ti0.5高熵合金涂层耐磨性能

    IN718高温合金的新型热控凝固工艺优化

    介子奇张军刘鼎元郭敏...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温合金复杂薄壁铸件易出现欠铸、晶粒粗大和疏松等问题,开发了一种以"低温浇注、高温充型、顺序凝固"为特征的新型热控凝固工艺,研究了在1 380 ℃浇注温度下模壳温度(1 260~1 350 ℃)和抽拉速度(6~48 mm·min-1)等工艺参数对IN718高温合金圆柱试样组织的影响,并在优化工艺下进行了复杂薄壁特征结构件的成形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模壳温度升高,试样的晶粒尺寸从2。33 mm增加到7。46 mm,且组织均匀性变差,断面等轴晶比例由98%降低到41%,疏松数量减少,尺寸减小。随着抽拉速度增大,晶粒尺寸从3。66 mm减小到2。69 mm,疏松数量增加,尺寸增大;当抽拉速度不小于24 mm·min-1时,组织均匀性较好。最优工艺为模壳温度1 290 ℃、抽拉速度24 mm·min 1,采用该工艺可制备得到晶粒尺寸为0。81 mm、疏松面积分数仅为0。2%、最小壁厚为1。8 mm的IN718高温合金大面积薄壁特征结构件。

    新型热控凝固工艺IN718高温合金晶粒尺寸组织均匀性疏松

    预时效-温成形工艺参数对7075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张晓蕾彭则彭玉青梁肖...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7075-T6铝合金进行了不同预时效温度(85,100,120 ℃)、预时效时间(0~32 h)、成形温度(150,200,250,300 ℃)的预时效-温成形处理,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预时效时间延长,7075铝合金晶粒尺寸无明显变化,析出相数量增加,硬度和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相比预时效温度为100,120 ℃时,预时效温度为85 ℃时析出相的数量较少,尺寸较小,硬度和强度较大,断后伸长率较小;随着温成形温度升高,硬度和强度均减小;最佳预时效-温成形工艺参数为预时效温度85 ℃、预时效时间24 h、温成形温度150 ℃,此时合金综合性能最佳,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为T6态的95%和163%;成形后经180 ℃×30 min烘烤处理可提升其强度、降低塑性。

    7075铝合金预时效温成形烘烤工艺

    退火温度对淬火配分后热轧高强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于永梅李治国娄国栋王源...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热轧高强钢升温至不同温度(780,810,840,870 ℃)保温退火600 s后进行200 ℃× 60 s淬火+410 ℃×300s配分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升高,淬火配分后试验钢中铁素体和马奥岛含量减少,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含量增加;随着退火温度升高,抗拉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屈强比和冲击吸收功均先增大后减小;840 ℃退火温度下淬火配分后试验钢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匹配优异,抗拉强度(830 MPa)较大,屈服强度(585 MPa)、断后伸长率(39。6%)、屈强比(0。70)和冲击吸收功(-20,-40 ℃环境下分别为28。35,27。69 kJ)最大。

    退火温度淬火配分工艺热轧高强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中文核心期刊《机械工程材料》2025年征订启事

    《机械工程材料》编辑部
    27页

    超声滚压工艺参数对45钢表面完整性与冲击性能的影响

    贾琦杜东兴孔金星刘思来...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以静压力(400,800,1 200 N)、振幅(3,5,7 μm)、滚压道次(1,2,3)等超声滚压工艺参数为变量,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显微硬度和冲击吸收功为响应的的正交试验,研究了超声滚压参数对45钢表面完整性与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静压力和振幅增加,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增大,滚压道次影响较小;随静压力、振幅、滚压道次增加,试样的表面残余压应力略有增大;随着静压力与振幅增加,硬化层深度增大,随着滚压道次增加,硬化层深度先减小后增大;随着静压力和振幅增加,冲击吸收功先减小后增大,随滚压道次增加,冲击吸收功增大;对表面粗糙度、表面残余应力、硬化层深度和冲击吸收功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为振幅、静压力、静压力和滚压道次;最佳超声滚压工艺参数为静压力400 N、振幅7μm、滚压3次,此时试样灰色关联度最大,表面完整性和冲击性能较好。

    超声滚压处理表面完整性冲击断裂残余应力

    工艺参数对氩弧熔覆TiC+Al2O3/Ni复合涂层稀释率及显微硬度的影响

    李思捷孟君晟陈志辉郝晨帆...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氩弧熔覆工艺制备了 TiC+Al2O3/Ni复合涂层,通过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熔覆电流(100,110,120,130 A)、熔覆速度(1,2,3,4mm·s-1)、电弧长度(1,2,3,4mm)和氩气流量(8,10,12,14L·min-1)对涂层稀释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获取最佳工艺参数,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下涂层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稀释率和显微硬度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熔覆速度和熔覆电流;随着熔覆速度增大,稀释率减小,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熔覆电流增加,稀释率增大,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电弧长度增加,稀释率减小,显微硬度先减小后增大;氩气流量对稀释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较小;最佳熔覆工艺参数为熔覆电流120 A,熔覆速度2 mm·s-1,电弧长度2 mm,氩气流量12 L·min-1,此条件下制备的涂层组织细小且均匀,显微硬度最大,为680。9 HV。

    氩弧熔覆工艺参数复合涂层稀释率显微硬度

    淬火配分对工程机械用22MnB5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晁晓杰高展郭晓光卢志安...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工程机械用22MnB5钢奥氏体化后,分别进行直接淬火,淬火至不同配分温度(305,330℃)保温不同时间(10,20,30,60,80,100,120s)后淬火(一步法淬火配分),淬火至330 ℃再升温至405 ℃保温20 s后淬火(两步法淬火配分)处理,对比研究了淬火配分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步法淬火配分试样主要由马氏体和碳化物组成,配分时间为60 s时碳化物数量较多、尺寸较小;两步法淬火配分试样主要由板条马氏体、碳化物和少量块状马氏体组成,且残余奥氏体分解更完全、碳化物尺寸更大;直接淬火试样由淬火板条马氏体和少量碳化物组成;一步法淬火配分试样的抗拉强度随着配分时间延长逐渐减小,断后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强塑积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在配分时间为60 s时断后伸长率和强塑积达到最大;直接淬火试样、两步法淬火配分试样、一步法淬火配分试样的强塑积依次增加。

    22MnB5钢淬火配分配分温度力学性能显微组织

    预回火工艺对H13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王稳程晓农苗现华倪聪...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淬火后H13钢进行620,640,660,680 ℃下保温10,20,40 min的预回火与600 ℃保温120 min回火处理,并以常规回火(二次600 ℃保温120 min回火)为对照,研究了预回火工艺对H13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回火温度提高或保温时间延长,H13钢中马氏体分解程度增加,残余奥氏体数量减少,析出碳化物尺寸增大,位错密度降低,H13钢的硬度降低,冲击吸收功增大;与常规回火相比,620,640 ℃下预回火10~20 min+600 ℃回火后H13钢的位错密度更高,660,680 ℃下预回火10~40 min+600 ℃回火后H13钢的的位错密度更低,660 ℃下预回火10~40 min+600 ℃回火处理可以同时提高硬度和冲击韧性,其原因是较低位错密度和较小尺寸回火析出相的共同作用。

    H13钢预回火工艺马氏体冲击韧性碳化物

    征稿启事

    54,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