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精细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

邵玉昌

月刊

1003-5214

jxhgbjb@126.com

0411-84699773,84685669

116023

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201号

精细化工/Journal Fine 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1984年6月创刊,每月15日出版。它是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化学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轻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创办最早的精细化工专业技术刊物。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首批入编期刊之一;是美国《化学文摘》(CA)全球摘用频度最大的1000种期刊之一;部分文章已由美国《工程索引》(EI)、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等摘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换流阀冷却用相变乳状液的制备及其性能

    周建辉王航刘杉魏晓光...
    86-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换流阀冷却能力,以相变材料(高级脂肪酸酯CrodaThermTM 47和CrodaThermTM 53)、乳化剂(硬脂醇聚醚BrijTM S2和油醇聚氧乙烯醚Sympatens AS-100)和成核剂(聚乙烯醇)以及去离子水为原料,制备了换流阀冷却用相变乳状液.探究了相变乳状液的配方和制备工艺等对相变乳状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配方(相变材料、乳化剂、成核剂和去离子水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1.6%、2.4%和80%)和剪切工艺(剪切速率50 ks–1,持续5 min).对制备的换流阀冷却用相变乳状液进行了对流换流系数、电导率、带电稳定性以及与冷却系统兼容性等分析.结果表明,与去离子水相比,所制备的相变乳状液的表观比热容提升了约50%,换热能力提升了2倍左右.其电导率、绝缘耐压等关键性能参数均能满足高压条件下换流阀冷却的应用要求.

    换流阀冷却系统冷却介质相变乳状液对流换热系数表观比热容功能材料

    聚氨酯负载二元氧化物复合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对甲醛的氧化作用

    闫佳琪张逸凡蔡圣涵孙超钦...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TiO2),水热法制备γ型二氧化锰(γ-MnO2),以TiO2/γ-MnO2/热塑性聚氨酯(TPU)作为溶质,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制得不同TiO2和 γ-MnO2掺杂量的复合纤维膜,在空气过滤的同时高效氧化甲醛.利用SEM、TEM、XRD、N2物理吸脱附仪、FTIR和UV-Vis对复合纤维膜的形貌、结构和氧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温度为40℃,经碘钨灯可见光照射后,掺杂TiO2和γ-MnO2的质量分数为8%的复合纤维膜具有最好的持续氧化活性,甲醛的转化率达到90%左右,可在低温空气过滤条件下实现负载少量氧化物的复合纤维膜高效氧化甲醛.

    静电纺丝氧化物空气过滤氧化甲醛功能材料

    有机桥连聚倍半硅氧烷光学防潮涂层的制备

    张策马聪付学文董佳佳...
    101-10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和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MATMS)为原料,经巯-烯点击反应制备有机桥连硅烷前驱体3-三甲氧硅基丙基-2-甲基-3-[(3-三甲氧硅基)丙基硫代]丙酸酯(MPMA).采用溶胶-凝胶法,MPM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缩聚得到溶胶,将其分别沉积在载玻片和聚醚酰亚胺(PEI)上得到有机桥连聚倍半硅氧烷涂层.通过测试水蒸气传输速率(WVTR)对涂层的防潮性能进行评价,并探究胶体老化时间对涂层防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老化30 h时,涂层的WVTR最低,为3.13 g/(m2·d),具有优异的防潮性能,且涂层光透明性好,附着力达到0级,铅笔硬度为3H.

    有机桥连聚倍半硅氧烷防潮涂层巯-烯点击反应溶胶-凝胶法功能材料

    WO3/ZnWO4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

    聂德财杨继凯杨雪游海涛...
    108-113,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热法在导电玻璃(FTO)上制备WO3纳米薄膜,然后通过改变水热反应时长(1、3、5 h)在WO3纳米薄膜上成功制备了WO3/ZnWO4复合薄膜.利用XRD和SEM对WO3/ZnWO4复合薄膜样品的组成结构及形貌进行分析.并对WO3/ZnWO4复合薄膜样品进行吸收光谱测试、光电流测试、光电催化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在1.6 V时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单一WO3纳米薄膜光电流密度为1.61 mA/cm2,光电催化效率约为42.9%.WO3/ZnWO4复合薄膜样品相较于单一WO3纳米薄膜,其光吸收特性、光电流特性及光电催化活性显著提升.且水热反应3 h的WO3/ZnWO4复合薄膜样品相较于水热反应1和5 h的WO3/ZnWO4复合薄膜样品具有更优的光电化学性能,其光电流密度达到2.49 mA/cm2,光电催化效率约为61.8%.

    WO3ZnWO4光电流光电催化功能材料

    含有机反离子的双子季铵盐的合成与性能

    丁慧姜亚洁王亚魁鞠洪斌...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环氧氯丙烷和对甲基苯磺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反离子含有机酸根的异丙醇基双子季铵盐GC-S.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合成工艺.利用FTIR、1HNMR和ESI-MS对产物结构进行鉴定.在最佳反应时间为10 h、反应温度100℃、n(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n(对甲苯磺酸)=2:1.00的条件下,合成的GC-S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临界胶束浓度(CMC)为2.09×10–4 mol/L,平衡表面张力(γCMC)为24.06 mN/m.与以氯为反离子的传统双子季铵盐GC-Cl和单链季铵盐1231相比,GC-S展现出更优的润湿性、起泡性和稳泡性、乳化性.棉布片在GC-S水溶液中的下沉时间最短,为175.2 s.GC-S起始泡沫体积为390 mL,5 min时消泡体积为20 mL;GC-S分出定量水层的时间为317 s.此外,GC-S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优异的抑菌活性.

    双子季铵盐异丙醇基有机反离子抑菌性能表面活性剂

    高产吲哚乙酸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特性

    徐科玉赵国群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吲哚乙酸(IAA)具有条件温和、能耗低、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环境污染小等优点.从蔬菜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IAA能力较强的菌株FX-02,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将该菌株鉴定为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对FX-02发酵产生IAA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X-02生物合成IAA的途径属于色氨酸依赖型.FX-02合成IAA的适宜色氨酸质量浓度为10.0 g/L.FX-02产IAA的最佳碳、氮源及无机盐分别为甘油、蛋白胨和氯化钙.当发酵培养基为甘油质量浓度10.0 g/L、蛋白胨质量浓度10.0 g/L、色氨酸质量浓度10.0 g/L、硫酸镁质量浓度1.5 g/L、磷酸氢二钾质量浓度1.5 g/L时,30℃、180 r/min振荡培养72 h,FX-02的IAA产量(2349.40 mg/L)达到较高水平.

    吲哚乙酸筛选鉴定霍氏肠杆菌发酵特性生物工程

    Pd/rGO催化硝基苯无溶剂加氢合成苯胺

    周雪珂周志颖周灿杨洋...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氧化石墨烯(G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硝酸活化处理的活性炭(C-HNO3)负载Pd纳米粒子制得了3种Pd基催化剂Pd/GO、Pd/rGO和Pd/C-HNO3.通过XRD、XPS、N2吸附-脱附、SEM、TEM、HRTEM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商用Pd/C催化剂(Pd质量分数10%)作为对照,考察3种催化剂催化硝基苯无溶剂加氢的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rGO纳米片高效网络结构和Pd纳米粒子之间的良好耦合作用使得Pd/rGO在3种催化剂中表现出最高的Pd金属比表面积(178.37 m2/g)和分散度(43.75%).在Pd/rGO质量浓度为10 g/L、1 MPa H2、90℃、5 mL硝基苯的反应条件下,苯胺产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反应100 min后,硝基苯完全转化,苯胺产率达到100%.使用10次后,Pd/rGO仍可催化硝基苯高效转化,获得97.1%的苯胺产率.

    硝基苯还原氧化石墨烯无溶剂苯胺纳米钯催化技术

    膦基分子改性纤维素负载铜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陈鑫莫百川边芸芸李雪...
    13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纤维素为原料,通过对羟基的P—O键修饰,合成了纤维素二苯基膦高分子配体(Cell-OPPh2),该配体与醋酸铜络合制备了一种纤维素基非均相铜催化剂〔Cell-OPPh2-Cu(Ⅱ)〕.采用FTIR、SEM、TEM、XPS及TG对其进行了表征.评价了该催化剂在C—N键偶联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及非均相循环性能.结果表明,其裂解温度约为25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铜元素主要是以二价的形式存在于催化剂中,质量分数为4.76%.在空气气氛及温和条件下,Cell-OPPh2-Cu(Ⅱ)对Chan-Lam反应和Ullmman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最高产率分别达到96%和93%.非均相循环实验表明,催化剂在Chan-Lam反应中使用8次后,产率仍保持为86%,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易用性及高催化活性.

    载铜纤维素催化剂功能化纤维素偶联反应催化活性催化技术

    γ-聚谷氨酸防晒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

    梁雪孟宇寰刘晓亚李小杰...
    143-149,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天然大分子γ-聚谷氨酸(γ-PGA)为原料,使用疏水小分子L-苯丙氨酸乙酯(L-phe)对其进行改性得到双亲大分子,通过大分子自组装的方法负载阿伏苯宗(AVB)、甲氧基肉桂酸异辛酯(OMC)和二苯甲酮-3(BP-3)3种有机防晒剂得到γ-PGA防晒纳米粒子,并对其光稳定性、广谱防晒性、皮肤渗透性和细胞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外辐照后,与未负载的有机防晒剂组合物相比,γ-PGA防晒纳米粒子在UVA范围的吸光度从12%降低至3%,在UVB范围的吸光度从18%降低至4%,光稳定性得到了提升.同时,制备的防晒纳米粒子在整个紫外波段具有广谱防晒性、低皮肤渗透性和低细胞毒性.将该防晒纳米粒子应用于防晒霜配方中,当添加量为配方总质量的10%时,防晒霜防晒指数(SPF)可达75.

    防晒γ-聚谷氨酸纳米粒子光稳定性自组装日化原料

    L-精氨酸/L-赖氨酸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

    马天怡郭凤仙何振东黄梅桂...
    150-157,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质量浓度为20 g/L大豆分离蛋白(SPI)中分别加入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3 g/L的L-精氨酸(L-Arg)和L-赖氨酸(L-Lys),以不加氨基酸、仅调节与上述溶液对应相同pH的样品为处理对照,制备水包油型(O/W)乳状液.通过物化手段及光谱技术表征SPI结构、溶液的物化性质和乳化性能以及乳状液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L-Arg、L-Lys可提升SPI溶液的pH,显著提高蛋白溶解度(从77.1%到最大91.3%)、降低浊度,促进蛋白分子疏水性基团折叠而降低蛋白疏水性,有效降低SPI在溶液中的粒径大小并提高蛋白带电量,降低蛋白所成乳状液的乳滴大小且提高其均匀性;改性后的SPI比对照组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提高了31.4%和78.9%;相比之下,L-Arg比L-Lys更能有效地改性SPI结构而获得更高的乳化活性,且乳化活性随着两种氨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大豆分离蛋白L-精氨酸/L-赖氨酸溶解性乳化性食品化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