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精细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

邵玉昌

月刊

1003-5214

jxhgbjb@126.com

0411-84699773,84685669

116023

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201号

精细化工/Journal Fine 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1984年6月创刊,每月15日出版。它是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化学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轻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创办最早的精细化工专业技术刊物。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首批入编期刊之一;是美国《化学文摘》(CA)全球摘用频度最大的1000种期刊之一;部分文章已由美国《工程索引》(EI)、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等摘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芳香丙烯酸酯类蛇床子素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

    卢子聪周绪容陈阳密杨家强...
    2273-2279,2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前期对蛇床子素研究的基础上,保留其优势结构,与芳香丙烯酸组合,设计合成了 24个酯类衍生物,经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结构确证.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E,E)-4-硝基苯基丙烯酸[(7-甲氧基-2-氧代-2H-色烯-8-基)-3-甲基-2-丁烯]酯(Ⅲh)和(E,E)-噻唑-2-丙烯酸[(7-甲氧基-2-氧代-2H-色烯-8-基)-3-甲基-2-丁烯]酯(Ⅲt)的抗菌效果最为显著,前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氟喹诺酮大肠杆菌(FREC)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4、16、8和16mg/L,后者对S.aureus、MRSA、E.coli和FREC的MIC分别为2、8、4和8mg/L,对所测细菌的抑制活性优于前期化合物,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芳香丙烯酸酯蛇床子素衍生物合成抗菌活性医药原料

    甜玉米芯多糖铁配合物的工艺优化及体外活性

    王鑫杨梦媛修伟业遇世友...
    2280-2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甜玉米芯多糖(SCP80)与三氯化铁共热合成了甜玉米芯多糖铁配合物(SCP),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 SCP制备工艺.通过SEM、XRD、TG、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UV-Vis和FTIR对SCP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并测定了其体外抗氧化及降糖活性.结果表明,50 mL质量浓度为1 g/L的SCP80水溶液合成SCP的最佳合成工艺为:反应温度75 ℃、反应时间64.6 min、pH=8.5、m(SCP80)∶m(柠檬酸三钠)=3.64∶1.在该条件下制备的SCP中铁质量分数为27.89%±0.35%.与SCP80相比,SCP表面更光滑,粒径从43.8 nm(SCP80)增至164.0 nm,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更好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和还原能力,质量浓度为4.0 g/L的SCP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7.51%;SCP对α-淀粉酶半抑制浓度(IC50)为(1.20±0.11)g/L,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为(0.92±0.07)g/L,其体外降糖活性明显优于SCP80.

    甜玉米芯多糖铁配合物工艺优化结构表征体外抗氧化性体外降糖食品化学品

    淀粉基微球的滴入法制备及性能

    左绕针仇丹杨琪琪邓尚贵...
    2290-2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玉米淀粉、木薯淀粉、糯玉米淀粉3种天然淀粉为原料,在高温糊化后以滴入法制备了淀粉基微球.采用SEM、DSC和XRD对淀粉基微球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淀粉种类、淀粉质量分数、针头孔径对淀粉基微球平均粒径的影响,探究了玉米淀粉基微球的α-淀粉酶酶解性能和在高温水溶液中的释放行为,并评价了玉米淀粉基微球负载亚甲基蓝(MB)的性能.结果表明,在糊化温度80 ℃、淀粉质量分数10.0%,采用内径0.21 mm的27 G型针头制备的3种淀粉基微球形貌均一,粒径介于1.0~1.5 mm之间,收率均>90%,微球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中空结构;淀粉基微球糊化放热峰基本消失、晶型改变(由典型的A型晶体结构转变为较弱的V型结晶结构)且结晶度显著降低;3种淀粉基微球平均粒径均随着淀粉质量分数和针头孔径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制备条件下,玉米淀粉基微球的平均粒径最大;玉米淀粉基微球经α-淀粉酶24 h酶解后(酶解率42.78%)基本转变为水溶物,比玉米淀粉(酶解率41.91%)有更高的酶解率;玉米淀粉基微球负载MB时,MB添加量过大会导致包封率下降、释放率增大,不利于负载.与其他玉米淀粉基载体(玉米淀粉、多孔玉米淀粉)相比,玉米淀粉基微球负载MB的载药量(2.01%±0.03%)和包封率(60.33%±0.90%)最大,在温度>70 ℃的水溶液中MB释放率最低,90 ℃水溶液中MB的释放率为73.17%±0.61%.

    淀粉淀粉基微球滴入法粒径结晶度释放淀粉化学品

    微生物固定化酒糟多孔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和降解

    闫宇豪李成涛马潇涛卫春会...
    2300-2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废弃酒糟资源化利用附加值,实现对印染废水中亚甲基蓝(MB)的高效吸附降解,采用Massibacillus菌株和酒糟多孔炭材料(DGPC)制备了微生物固定化酒糟多孔炭材料(M-DGPC).利用FTIR、SEM和EDS对M-DGPC的结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批量实验考察了 pH和盐度对M-DGPC吸附MB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在短期实验和长期循环利用中M-DGPC对MB的吸附和降解的性能.结果表明,在pH=6和盐度为1%的环境下,M-DGPC对水中MB的48 h去除率分别达到97.0%和98.6%;M-DGPC在6次循环利用后对MB的去除率约为99%,经过8次循环利用后,对MB的去除率约为93%,且MB降解率约为50%.

    微生物固定化多孔炭材料吸附和降解染料废水废弃物资源化水处理技术

    铜基氮碳微球对废水中盐酸四环素的吸附性能

    牛戈王磊超华明清黄燕...
    2310-2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水溶性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0.1000 g)为碳源和氮源,Cu(NO3)2·3H2O(0.2174、0.2899、0.6522 g)为铜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 3种铜基氮碳微球Cu-x/NC(x=1、2、3),通过SEM、FTIR、XRD、Raman光谱和BET对Cu-x/NC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 Cu-x/NC对盐酸四环素(TC)的吸附性能,并测定了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参数,测试了 Cu-x/NC抗离子干扰、pH稳定性和循环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u-x/NC呈规整的球形结构,表面有含氧和含氮基团,并均匀分布着Cu元素;在25 ℃吸附温度和24 h吸附时间的条件下,Cu-2/NC(5mg)表现出吸附TC的最大平衡吸附容量(1993.42 mg/g);Cu-2/NC吸附TC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过程;TC溶液中存在NaCl不会降低Cu-2/NC吸附TC的平衡吸附容量,TC溶液在pH=5.5时对吸附最有利;7次循环吸附测试中,Cu-2/NC对TC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去除率(95.84%~86.67%);Cu-2/NC吸附TC依靠的主要作用力有氢键、Cu阳离子桥、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以及静电作用.

    吸附壳聚糖氮碳微球盐酸四环素作用机理水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