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精细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

邵玉昌

月刊

1003-5214

jxhgbjb@126.com

0411-84699773,84685669

116023

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201号

精细化工/Journal Fine 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1984年6月创刊,每月15日出版。它是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化学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轻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创办最早的精细化工专业技术刊物。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首批入编期刊之一;是美国《化学文摘》(CA)全球摘用频度最大的1000种期刊之一;部分文章已由美国《工程索引》(EI)、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等摘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天然多糖与纳米材料在皮革无铬鞣制中的研究进展

    沈一鸣马建中范倩倩
    865-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鞣制是生皮转变为革的"点睛之笔",铬鞣剂由于渗透性良好,鞣制后坯革综合性能优异等优点,一直在皮革鞣制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含铬废弃物的排放限制升级,开发并推广无铬鞣技术势在必行.天然多糖类生物质材料尺寸可调、官能团丰富、渗透性好但鞣性不足;纳米材料含有大量金属离子,与皮胶原结合牢固而渗透性差,二者若可以结合使用,有望实现优势互补,取代铬鞣剂实现环境友好型无铬鞣制.在此背景下,综述了近年来皮革无铬鞣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天然多糖类(淀粉、海藻酸钠、壳聚糖及纤维素)鞣剂以及纳米材料(蒙脱土、水滑石、笼型聚倍半硅氧烷及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鞣剂的改性以及在皮革无铬鞣制中的应用,最后,就当前无铬鞣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及展望.

    无铬鞣剂多糖纳米材料绿色皮革清洁生产

    复合改性蒙脱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正江郭沙沙张云婷马惠言...
    873-881,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污水处理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蒙脱土因孔结构丰富、储量丰富且廉价易得而被广泛用于污水处理领域,目前关于蒙脱土吸附材料的研究多采用酸改性和有机改性等单一改性手段提升其吸附能力,但单一改性蒙脱土存在功能单一、活性较差等问题.首先,介绍了复合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重点对酸-有机改性蒙脱土、无机-有机改性蒙脱土、有机阳离子-阴离子改性蒙脱土和天然物质改性蒙脱土进行了综述;然后,对复合改性蒙脱土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接着,总结了光催化剂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机理及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未来复合蒙脱土研究的主要方向,指出需要合成可利用多种方式实现对所有污染物的无差别处理,并易于从溶液中分离再生的蒙脱土.

    蒙脱土复合改性吸附污水处理

    电力绝缘用SF6替代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张呈平郭勤权恒道
    882-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电力绝缘用SF6替代物的开发方法、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目前,开发出的SF6替代物包括SF6混合气体、饱和卤代烃、氢氟烯烃、全氟酮和全氟腈,而七氟异丁腈的绝缘性能优异,是SF6的最佳替代物.总结了现有七氟异丁腈的合成路线,其中以六氟丙烯和碳酰氟为起始原料,催化反应合成七氟异丁腈的路线是目前最优的合成路线.展望了SF6替代物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在于全面开发七氟异丁腈的应用性能和配套设备,下一代SF6替代物及其绿色、高效的产业化路线.

    SF6七氟异丁腈全氟-3-甲基-2-丁酮三氟碘甲烷电力绝缘催化

    再生纤维素/壳聚糖/银纳米线抗菌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张群利崔琳琳高雪
    892-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为溶剂,通过微晶纤维素(MCC)溶解再生制备了再生纤维素(RGC)湿膜,再用壳聚糖(CS)、银纳米线(AgNW)共混液包覆湿膜制备了RGC/CS/AgNW抗菌复合膜.通过FTIR、XRD、SEM和TG对RGC/CS/AgNW抗菌复合膜的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力学、光学、阻隔、抑菌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壳聚糖和银纳米线成功复合于再生纤维素膜上;与RGC基膜相比,当AgNW添加量为0.5%(以CS质量计,下同)时,RGC/CS/AgNW抗菌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提升了12.2%,透光率保持在89.82%,氧气透过率下降了86.7%,且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纤维素壳聚糖银纳米线力学性能光学性能阻隔性能抑菌性能功能材料

    浸润性对GF/PDCPD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胡贵宝杨维成郝建淦乔新峰...
    898-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动态接触角考察了双环戊二烯(DCPD)树脂(S-D、3S-D和SCB-600)与玻璃纤维(GF)的浸润性,通过90°拉伸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测试不同DCPD树脂与玻璃纤维之间的黏附力,研究了浸润性对树脂与GF结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接触角为60.35°±0.3°的SCB-600与GF具有良好的浸润性,由其制备的PDCPD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F/PDCPD(SCB-600)〕的90°拉伸强度为(42.3±1.2)MPa,层间剪切强度为(61.3±3.2)MPa,达到环氧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F/1564环氧树脂〕结合性能.当SCB-600质量分数为30%±2%时,GF/PDCPD(SCB-600)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1180.1±4.1)MPa,弯曲强度为(1060.4±4.6)MPa,与GF/1564环氧树脂相当,但其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45.3±4.8)kJ/m2,明显优于GF/1564环氧树脂,说明GF/PDCPD(SCB-600)在抗冲击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双环戊二烯接触角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浸润性功能材料

    基于PANI/EG层间复合材料的Cd2+电化学传感器

    阚侃王珏付东宫海楠...
    905-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电化学氧化法制备的膨胀石墨(EG)为碳骨架,采用真空插层辅助原位氧化聚合法,使多孔塔尖状的聚苯胺(PANI)有序包覆生长在EG的石墨片层表面,构建了PANI/EG层间复合材料.采用SEM、TEM、XRD、FTIR、Raman、XPS和BET对PANI/EG层间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以PANI/EG层间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对Cd2+进行检测,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EIS测试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PANI/EG层间复合材料呈层状分级空间结构.EG含量为12%(以苯胺质量为基准,下同)的PANI/EG12修饰电极对痕量Cd2+检测的敏感度为7.814 A/(mol/L),检测极限为3.24 nmol/L,检测范围为0.25~6.0μmol/L,重复性及抗干扰性良好.

    聚苯胺膨胀石墨重金属离子镉离子电化学传感器功能材料

    混合菌的构建及其对3,4-二氯苯胺的生物转化

    倪金荧赵佳张跃卿青...
    915-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染料废水中分离出以3,4-二氯苯胺(3,4-DCA)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革兰氏阴性菌,筛选其中两株形态差异较大的菌株P11-1和L13构建混合菌群,用于3,4-DCA的转化实验以削减其毒性.通过优化两株菌配比构建混合菌群,混合菌群对3,4-DCA转化率达73.33%,明显高于单菌.经菌株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两株菌均为铜绿假单胞菌.以单因素实验考察混合菌群在3 d内对100 mg/L 3,4-DCA的转化能力,并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转化条件,得出最佳条件组合为:接菌量3%(体积分数),温度30℃,pH=8.0,摇床转速190 r/min,在该条件下3,4-DCA转化率达89.26%,其中pH对菌群转化能力影响最大.GC-MS分析菌群代谢产物主要为3,4-二氯乙酰苯胺,酶活分析发现N-乙酰基转移酶(NAT)活性较高,即菌群通过乙酰化对3,4-DCA进行解毒.

    3,4-二氯苯胺铜绿假单胞菌转化N-乙酰基转移酶3,4-二氯乙酰苯胺生物工程

    凹凸棒土固载N-杂环卡宾催化安息香缩合反应

    钱存卫杨刘君陈选荣
    921-926,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5种不同的N-杂环卡宾(NHCs)前体固载到凹凸棒土(ATP)表面,制备了5种固载NHCs催化剂.通过FTIR、元素分析、BET和TEM对其进行了表征.以苯甲醛的安息香缩合反应为模板,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底物的普适性.最后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NHCs前体成功地固载到凹凸棒土表面,制备的固载NHCs催化剂能有效催化安息香缩合反应,其中,1-正丁基-3-(3-三甲氧基硅丙基)苯并咪唑氯化物(BTBCl)@ATP性能最优.当BTBCl@ATP中苯并咪唑盐用量为1%(以苯甲醛物质的量计,下同),NaOH用量40%,2 mL甲醇,在氩气中110℃下反应4 h,产物的收率可达90%.在优化条件下,BTBCl@ATP可催化多种芳香醛的安息香缩合反应,收率在61%~86%之间.BTBCl@ATP使用5次后,其催化活性没有明显下降.

    凹凸棒土固载型催化剂氮杂环卡宾安息香缩合反应催化技术

    CuCl2-N-甲基咪唑催化合成2,4,4,4-四氯丁腈

    肖自胜陈烨刘健兰支利...
    927-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N-甲基咪唑(N-Mim)与CuCl2•2H2O合成了一系列N-甲基咪唑-CuCl2配合物CuLnCl2〔L为N-甲基咪唑(N-Mim),n=1、2、4〕.采用XRD、FTIR及TG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比较了CuLnCl2催化CCl4与丙烯腈(AN)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加成(ATRA)反应合成2,4,4,4-四氯丁腈(TBN)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溶剂的协同催化效应对TBN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uL2Cl2的空间配位构建的Cu活性中心呈现最优的催化性能,以乙腈(MeCN)为溶剂,n(CuL2Cl2):n(AN)=1:100,100℃下,反应9 h,TBN的收率可达91.6%,且催化剂可简便回收使用4次而活性无明显降低.基于相关的实验结果,提出了CuL2Cl2催化CCl4和AN的ATRA反应中Cu(Ⅱ)/Cu(Ⅰ)的氧化-还原催化循环机理.

    N-甲基咪唑-CuCl2配合物CCl4丙烯腈ATRA反应氧化-还原催化循环催化技术

    Fe-Mn-CeOx/AC@CNTs催化剂低温同时去除NO和氯苯

    臧鹏超吕学枚刘俊王影...
    933-941,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活性炭@碳纳米管(AC@CNTs)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Mn-CeOx/AC@CNTs催化剂,并考察了铁物种的引入对Mn-CeOx/AC@CNTs催化剂同时去除NO和氯苯(CB)活性的影响.利用SEM、XRD、Raman、FTIR、XPS、H2-TPR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n物种进入CeO2的晶格中形成Mn-Ce固溶体促进氧空位的生成,而催化剂表面存在丰富的C—H基团和含氧基团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低温催化活性.与Mn-CeOx(1:7)/AC@CNTs〔n(Mn):n(Ce)=1:7〕催化剂相比,Fe-Mn-CeOx(1:7)/AC@CNTs催化剂表面吸附氧的含量和酸位点数量显著增加,使其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和表面酸性.Fe-Mn-CeOx(1:7)/AC@CNTs催化剂在整个温度窗口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其中,在225~300℃范围内,NO转化率达到90%以上,300℃时,CB转化率达90%.此外,当CB存在时,300℃时,Fe-Mn-CeOx(1:7)/AC@CNTs催化剂的NO转化率仍能达到95%.

    协同氯苯选择性催化还原活性炭碳纳米管Mn-CeOx氧化物催化剂催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