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精细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

邵玉昌

月刊

1003-5214

jxhgbjb@126.com

0411-84699773,84685669

116023

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201号

精细化工/Journal Fine 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1984年6月创刊,每月15日出版。它是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化学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轻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创办最早的精细化工专业技术刊物。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首批入编期刊之一;是美国《化学文摘》(CA)全球摘用频度最大的1000种期刊之一;部分文章已由美国《工程索引》(EI)、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等摘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W-VO2@聚多巴胺改性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及其调温织物

    周建华李昕悦刘庚
    1270-1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聚乙二醇(PEG)为相变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聚多巴胺包覆的钨掺杂二氧化钒(W-VO2@PDA)为填料,制备了钨掺杂二氧化钒@聚多巴胺改性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W-VO2@PDA/PUPCM).考察了PEG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对W-VO2@PDA/PUPCM乳液稳定性和整理织物调温性的影响.通过FTIR、TEM、POM、XRD、DSC和TG对材料的化学结构、结晶性能、相变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PEG分子量对W-VO2@PDA/PUPCM的储热性能和相变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当PEG分子量为 8000 时,W-VO2@PDA/PUPCM具有良好的形状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熔融温度和熔融焓最高,分别为51.52℃和144.82 J/g,与未经整理织物相比,经W-VO2@PDA/PUPCM整理后织物升温和降温最大温差分别为7.8和5.3℃.

    固-固相变材料聚氨酯钨掺杂二氧化钒相变调温织物功能材料

    附着力增强型EG-BPSQ/SiO2防雾减反射涂层的设计及制备

    张策姚孝伟董勋杨晓梅...
    1277-1283,1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N2氛围下,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和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为单体[n(EGD)∶n(MPTMS)=1.0∶2.4],以1,8-二氮杂环[5,4,0]十一碳-7-烯(DBU)为催化剂,经巯-烯点击反应制备了巯醚-酯基桥连倍半硅氧烷(EG-BSQ)前驱体,再与乙酸和NaOH反应得到了EG预聚物(EG-BPSQ);然后,EG预聚物和SiO2溶胶原位水解缩聚制备了EG-BPSQ/SiO2(简称S-EG)复合溶胶;最后,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备了S-EG复合涂层.采用FTIR、SEM对S-EG复合涂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V(EG预聚物)∶V(SiO2溶胶)及处理温度对制备的 S-EG 复合涂层的静态水接触角、透过率、附着力、防雾性能和减反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SiO2溶胶中引入EG-BPSQ,可以增强SiO2纳米颗粒彼此之间、涂层与基底之间的黏结性能,EG-BPSQ同时具有着"黏结"与"造孔"的作用.当V(EG预聚物)∶V(SiO2溶胶)=1∶3、处理温度为150℃时,复合涂层(HT-S-EG-3C)光透过率高达 98.5%,比空白基底提高约 8%,附着力均达到 0 级;静态水接触角为 15°,较高的亲水性使其具有防雾效果和减反射性能.

    减反射防雾有机桥连聚倍半硅氧烷附着力溶胶-凝胶功能材料

    烷基二磺酸盐/氧化胺复配体系协同增强泡沫性能

    裘鋆何秀娟李应成马俊伟...
    1284-1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强化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将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DDBS)和椰油酰胺丙基氧化胺(CAO)进行复配制备了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选择最佳n(DDBS)∶n(CAO)=6∶4的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制备了泡沫封窜剂(SHY-1).采用罗氏泡沫仪、表面张力仪对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该浓度时的表面张力(γCMC)和泡沫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高温高压泡沫装置、自动岩心驱油装置对SHY-1 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在界面吸附单层和胶束中的相互作用参数在-3~-7之间,呈中等强度的协同作用;与单一DDBS和CAO相比,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的CMC分别降低了87%和64%,表面张力分别降低了12%和15%,饱和吸附量增加136%和57%.SHY-1耐盐范围宽,在矿化度≤158308 mg/L、Ca2+或Mg2+质量浓度≤10000 mg/L时均具有良好的泡沫性能.在105℃、15 MPa条件下,质量浓度为2500 mg/L SHY-1在多孔介质中原位产生泡沫的表观黏度达到了180 mPa·s.

    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椰油酰胺丙基氧化胺协同作用氮气泡沫封窜表面活性剂

    共掺杂TB0.5Zr0.5H0.5PW催化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

    陈梓怡郑芷洁叶伟健周凡...
    1292-1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一系列季铵盐(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锆盐(ZrCl4)共掺杂磷钨酸催化剂.利用SEM、FTIR、XRD、XPS、TGA-DTG及正丁胺电位滴定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催化乙二醇与苯甲醛的缩醛反应性能进行了考察.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以苯甲醛质量为基准,下同)、n(乙二醇)∶n(苯甲醛)、带水剂(环己烷)用量和反应时间对苯甲醛乙二醇缩醛(BEGA)产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四丁基溴化铵(TB)和ZrCl4共掺杂的磷钨酸催化剂TB0.5Zr0.5H0.5PW具有最优异的催化性能,催化剂强的Brønsted与Lewis酸中心间的协同效应及"假液相"特性是其具有高活性的原因;以TB0.5Zr0.5H0.5PW为催化剂,经响应面优化制备BEGA最佳工艺条件为n(乙二醇)∶n(苯甲醛)=1.5∶1、催化剂用量为1.9%、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3 h、带水剂用量12.6 mL,在该条件下BEGA产率为94.6%;TB0.5Zr0.5H0.5PW使用6次后,BEGA产率为91.9%.

    磷钨酸季铵盐缩醛反应苯甲醛乙二醇缩醛催化技术

    NiPd/TiO2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甲酸分解制氢

    吴慧郑君宁左佑华许立信...
    1302-1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效、清洁且无毒无害的催化剂是实现以甲酸(HCOOH)为化学储氢材料分解制氢的重点.首先,通过水热法 453 K下制备了TiO2 载体;然后,通过浸渍法将活性组分Ni、Pd负载到TiO2 载体上合成了NiPd/TiO2催化剂.采用SEM、TEM、N2 吸附-脱附、XRD、XPS、UV-Vis DRS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探究了由不同n(Ni)∶n(Pd)制备的催化剂对催化甲酸分解制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Pd金属粒子对TiO2 的改性不仅扩大了TiO2的光吸收范围,还有助于电荷分离,加速光催化反应的进行.在光照下,当NiPd/TiO2催化剂中n(Ni)∶n(Pd)=2∶8时,催化剂的反应转化频率(TOF)最大,为3528 h-1(323 K下),甲酸分解的活化能(Ea)为53.9 kJ/mol.

    NiPd催化剂甲酸分解制氢TiO2光照

    金花葵花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性能

    王欣刘雨默郝静赵海宁...
    1310-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金花葵花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了金花葵花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评估了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的金花葵花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及安全性.结果表明,金花葵花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g∶mL)1∶15、体积分数80%的乙醇水溶液为溶剂、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 35 min、提取温度75℃,在该条件下,金花葵花黄酮提取率为89.97%.质量浓度为1.00 g/L金花葵花黄酮对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 2,2ʹ-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分别为 94.81%、95.24%、82.80%;对三者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106.00、70.06和213.80 μg/mL.金花葵花黄酮质量浓度≤0.4 g/L时,其对红细胞溶血率均<10%,属于轻度刺激;质量浓度为1.00 g/L的金花葵花黄酮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无溶血.

    金花葵花黄酮超声辅助提取法工艺优化抗氧化活性安全性医药原料

    低临界胶束浓度PEGMA-b-PCL的制备及其药物缓释性能

    周国永尹付琳尹城武王钰杰...
    1318-1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ε-己内酯(ε-CL)为疏水链段、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A)为亲水链段、4-氰基-4-[(十二烷基硫烷基硫代羰基)硫烷基]戊醇(CDPA)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甲苯为溶剂,在N2氛围、80℃、反应 24 h的条件下,通过RAFT聚合法制备了两嵌段共聚物(PEGMA-b-PCL).将其自组装为胶束,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用于负载姜黄素(Cur).采用FTIR、1HNMR、GPC、SEM、DLS对PEGMA-b-PCL进行了表征,测试了胶束载体的载药和释药性能.结果表明,两嵌段共聚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 1478~7318,其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在pH=5.0~7.4,范围为0.920~1.600 mg/L).胶束载体粒径范围为68.34~186.93 nm.当n(CDPA)∶n(ε-CL)=1∶200时,胶束载药率和包封率最高,可达12.05%±0.29%和75.26%±2.41%.在不同pH环境下,药物缓释性能可达15 d,其中pH=5.0时的累积释药率最高,可达38.20%.

    RAFT聚合两嵌段共聚物低临界胶束浓度药物缓释姜黄素医药原料

    SAFE-GC-MS/O法比较18种浓香型天然香辛料香气活性成分差异分析

    蒲丹丹孟瑞馨曹博雅郑瑞仪...
    1328-1344,1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溶剂萃取法,结合溶剂辅助蒸发(SAFE)装置,分离富集了 18 种浓香型天然香辛料的挥发性香气活性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GC-MS/O)对香气活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在检测出的192种香气活性成分中,烯烃类化合物种类最多,为46种,其次为醇类39种、酯类29种、酮类 22种、醛类20 种、酚类13种、烷烃9种、酸类8种、醚类5种、含硫化合物1种.18种浓香型天然香辛料可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分为4 类:(1)以茴香脑为主的龙蒿、八角茴香、莳萝和小茴香;(2)以反式-肉桂醛、桉叶油醇为主的阴香;(3)以4-烯丙基苯乙酸酯和丁香酚为主的丁香、以桉叶油醇为主的小豆蔻、以乙酸桂酯为主的大清桂、以合成右旋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为主的百里香、以反式-肉桂醛和丙位依兰油烯为主的桂皮、以左旋香芹酮为主的葛缕子、以黄樟素为主的肉豆蔻和以 3-甲基苯甲酸乙酯为主的芹菜籽;(4)以芳樟醇和香叶醇为主的芫荽籽、以芳樟醇和 4-烯丙基苯甲醚为主的甜罗勒、以乙酸芳樟酯为主的牛至、以肉豆蔻醚为主的多香果和以甲基丁香酚为主的香豆蔻.

    浓香型香辛料溶剂辅助蒸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香气活性成分食品化学品

    玉米醇溶蛋白/鱼腥草黄酮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胃肠道释放特性

    蒋雨心范方宇陈成孙雪...
    1345-1353,1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鱼腥草黄酮(Houttuynia cordata flavonoids,HCF)的稳定性,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HCF为原料,采用反溶剂法制备了Zein/HCF复合纳米颗粒,探究了Zein、HCF质量比对复合纳米颗粒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CF与Zein之间存在氢键、疏水及静电相互作用.当m(Zein)∶m(HCF)=20∶3时,制备的Zein/HCF复合纳米颗粒性能最好,其熔融温度最高(85.09℃),比Zein纳米颗粒(72.25℃)增加了12.84℃;其平均粒径、多分散性指数最小、粒径分布最窄、Zeta 电位绝对值及包封率最大,微观结构呈均匀分散的圆球状;其具有较高的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较好的热处理保护能力,在模拟消化过程中,经胃液消化120 min后HCF释放率仅为22.31%,再加入肠液消化120 min后,HCF释放率达到75.66%.HCF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趋势均符合Ritger-Peppas模型,但释放机制不同,胃液中属非Fick扩散机制,肠液中属Fick扩散机制.

    鱼腥草黄酮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胃肠道释放特性食品用化学品

    离子液体热合成法制备钒酸铁及其电化学性能

    赵鹬李忠英雷福红张宇婷...
    1354-1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酸溴盐([Bmim]Br)为反应溶剂,采用离子液体热合成法制备了钒酸铁前驱体,通过煅烧和后处理成功地合成了粒径均一、排布密集的FeVO4 纳米颗粒.采用SEM、XRD、XPS、TEM、N2 吸附-脱附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以 FeVO4 纳米颗粒为负极材料构建了锂离子电池,采用恒流充电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对电池进行了电化学性能评价.结果表明,FeVO4电极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高电流密度下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其在300 mA/g电流密度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471.58 mA·h/g,在300 mA/g下循环 100次后,仍获得783.00 mA·h/g的高比容量,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能归因于电极材料的纳米级尺寸.

    钒酸铁离子液体热合成法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有机电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