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精细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

邵玉昌

月刊

1003-5214

jxhgbjb@126.com

0411-84699773,84685669

116023

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201号

精细化工/Journal Fine 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1984年6月创刊,每月15日出版。它是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化学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轻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创办最早的精细化工专业技术刊物。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首批入编期刊之一;是美国《化学文摘》(CA)全球摘用频度最大的1000种期刊之一;部分文章已由美国《工程索引》(EI)、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等摘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质黏结剂在锂/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易聪华焦嘉琦熊旋罗丰怡...
    1857-1869,1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质材料是由生命体衍生得到的材料,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征,而且其结构中富含多种活性基团,能与电极活性材料产生氢键、离子-偶极和化学键等强相互作用.传统的油溶性黏结剂因活性基团缺乏、使用有机溶剂等特点,不利于电池综合性能和绿色发展,而采用生物质黏结剂是一种实现高循环性能、抗容量衰减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文综述了生物质黏结剂的分类及特点、与活性材料之间的作用机理,重点介绍和总结了生物质黏结剂在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并展望生物质黏结剂在电化学领域的发展方向.未来的研究仍应集中于对天然生物质进行改性,使其兼具良好的黏附性、分散性、导电性和自愈性,以便更好地利用生物质材料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

    生物质电池黏结剂再生能源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

    球形γ-Al2O3孔结构及其水热稳定性调控策略

    莫雨凡李慧玉唐平贵冯拥军...
    1870-1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负载型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等重要领域,其中载体作用极为关键.多孔球形氧化铝载体具有晶型众多、孔结构优异、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在工业载体中所占份额最大,然而其性能与相应的孔结构及其水热稳定性息息相关.该文总结了国内外在球形 γ-Al2O3 孔结构及其水热稳定性调控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从球形γ-Al2O3前驱体、油氨柱成型过程及其后处理三方面分析了载体孔结构调控规律,从氧化铝孔结构水热稳定性调控机制及其增强手段,如表面羟基钝化和γ-Al2O3含量总结了其调控策略,对国内高端球形氧化铝工业载体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球形氧化铝孔结构水热稳定性调控策略载体

    吸附式大气集水技术的探讨、优化与应用突破

    李吉焱邢郭宇谯敏孙寒雪...
    1877-1886,1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吸附式大气集水技术利用吸湿材料从空气中吸附水蒸气,通过太阳能驱动解吸,经冷凝收集生产新鲜液态水,已被公认为是干旱地区分散供水的一种有前途的技术.为尽快实现该技术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突破.该文在简要介绍了吸附式大气集水的吸附、解吸、冷凝收集的技术过程基础上,针对解吸阶段进行了着重探讨;详细总结了吸湿材料的吸湿和解吸机理;基于材料结构和集水器设计,阐明了提高解吸能力和冷凝效果的优化策略;最后,从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概述太阳能驱动吸附式大气集水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大气集水吸湿材料解吸行为结构优化

    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固含量提高策略的研究探索

    夏至远叶代勇
    1887-1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环保意识和法律法规的加强,水性聚氨酯(WPU)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水性树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目前,WPU 产品在胶黏剂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固含量低,产品中过多的水分会带来生产效率以及黏接性能方面的问题.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制备高固含量、低黏度WPU的方法:优化相反转过程、增大空间利用率、减少水合层、内外乳化法结合、超支化结构及复合改性以提高固含量.总结了不同因素对相反转过程的影响,并阐述了如何通过改变工艺和设备来优化相反转过程.针对乳液粒子堆积密度极限、水合层厚度以及黏度等固含量受限制的因素,阐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固含量能解决WPU胶黏剂干燥慢、施胶量不够的问题,对优化WPU胶黏剂的制备和使用有重要的意义.

    水性聚氨酯固含量乳液聚合物相反转粒度分布

    基于液态金属的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研究进展

    史纳蔓李思琦周爽张如全...
    1898-1908,1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态金属(LM)是一种兼具导电性与流动性的功能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导率以及形变能力而获得广泛关注.纤维材料作为常见的柔性基底,因其良好的可拉伸性、透气性以及可编织等特点,已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为了解决电子元器件柔性差,难以满足可穿戴、智能化要求,从基体和导电材料出发,利用纤维材料的可拉伸变形、柔性等优势与LM的高导电、室温流动性等特点,制备的LM基纤维复合材料已广泛用于人体运动监测、储能等领域.该文从化学稳定性、电性能及热性能方面总结了液态金属基纤维性能调控策略;重点阐述了LM基纤维复合材料在柔性传感、电磁屏蔽、能量收集与存储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其性能改善及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纤维材料液态金属传感器电磁屏蔽能量收集与存储

    纳米磁性聚合物微球在石油工业中的研究进展

    王立岳清政郭继香陈祥伟...
    1909-1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纳米技术的持续发展,磁性聚合物微球作为一种磁响应型纳米材料,在石油工业中展现出极具潜力的应用前景.该文对磁性聚合物微球的多样化结构类型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对单体聚合法、活性聚合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分析了相应的技术特征及其优势与局限性.评述了磁性聚合物微球在油水分离、高效脱硫、催化改质和智能驱油石油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总结了当前磁性聚合物微球在石油工业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创新制备技术,对磁性核心的表面进行改性、对聚合物外层基团进行精准设计,以提升材料的磁性质量和在石油环境中的稳定性.此外,对磁性聚合物微球的性能进行精细调控,以实现高效率和目标导向的应用效果,即研发具备高磁含量、单一粒径分布、表面易于功能化且具备可调节亲/疏水性质的磁性聚合物微球,以满足石油工业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纳米磁性聚合物微球石油开采发展方向研究进展

    锰氧化物正极材料的低温焙烧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刘宝成陈思含黄燕熊利芝...
    1919-1924,1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电解锰阳极泥(EMAM)为原料,利用焙烧活化法制备了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锰氧化物正极材料,通过 XRD、TGA、SEM 及电化学性能测试考察了氮气氛围下,不同焙烧温度(300、425、575℃)对锰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气氛围下焙烧提高了锰氧化物正极材料的衍射峰强度和结晶度,材料呈现出片状和颗粒状形态,团聚现象减少,空隙增加;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锰氧化物正极材料物相逐渐从α-MnO2转变为Mn2O3与Mn3O4;焙烧使锰氧化物正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得到提升,材料具有较小的瓦尔堡系数和更快的Zn2+扩散速度.其中,焙烧温度300℃制备的锰氧化物正极材料(300-EMAM)表现出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在5 C倍率下,300-EMAM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232 mA·h/g,循环100圈后仍能保持190 mA·h/g的放电比容量;300-EMAM电极具有较低的接触电阻(33.6 Ω)和电荷转移电阻(816.3 Ω).

    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二氧化锰电解锰阳极泥功能材料

    双亲性噻吩羧酸衍生物的制备及潜指纹检测应用

    蒋钊孔兆宇乔瑞洁刘子川...
    1925-1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5-溴噻吩-2-羧酸和4-(二苯基胺基)苯硼酸为原料,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双亲性噻吩羧酸衍生物5-[4-(二苯基氨基)苯基]噻吩-2-羧酸(TTC-H)及其钾盐(TTC-K).采用 1HNMR和 13CNMR对两个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UV-Vis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讨论了TTC-H和TTC-K及其聚集态的光物理性质,对其进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溶剂化显色测试;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解析及 Hirshfeld 表面分析;将 TTC-K 水溶液通过化学浸渍法和雾化法应用于潜指纹成像.结果表明,TTC-H分子间存在C···H、H···H和O···H相互作用力,占比分别为 31.6%、44.6%和 14.6%(占总作用力的百分数,下同).TTC-H与TTC-K均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将 TTC-K 水溶液通过化学浸渍法和雾化法应用于潜指纹成像,两种方法均可精确、高效地得到指纹的三级结构.浸渍法能在低浓度(5×10-5 mol/L)下实现对潜指纹的快速(≤5 s)识别,陈化稳定性好;而雾化法更容易操作,对于陈旧指纹(≤14 d)、水中浸泡指纹(≤7 d)均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

    双亲性羧酸盐潜指纹雾化法聚集诱导发光功能材料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不锈钢网用于油水分离

    展悦崔永岩王嘉宁余正发...
    1933-1940,1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硅溶胶,将硅溶胶与预沉积聚多巴胺(PDA)的不锈钢网(SSM)反应,采用分步沉积和原位生长法制备了超亲水-水下超疏油不锈钢网(SSM-PDA-SiO2).采用FTIR、XRD、TG、SE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其进行了测试.探究了硅溶胶反应时间对SSM-PDA-SiO2亲水-疏油性能的影响,通过自重力驱动测试了其油水分离性能,考察了其循环分离性和力学稳定性.结果表明,PDA作为"桥梁"将纳米SiO2沉积到SSM表面上,硅溶胶与SSM反应 8 h制备的SSM-PDA-SiO2-8具有最佳的亲水-疏油性能,水滴能在其表面60 ms内完全铺展,其对二氯甲烷等5 种有机溶剂的水下油接触角在156.4°~160.9°之间,对二氯甲烷的滚动角为4.0°,表现出超亲水-水下超疏油特性.首次分离正庚烷/水的油水混合物水通量为40165 L/(m2·h),分离效率99.3%,在50次分离循环时水通量为17728 L/(m2·h),分离效率仍>98%.经过35次砂纸摩擦循环后,SSM-PDA-SiO2-8保持了98%以上的分离效率.PDA的羟基、氨基等亲水基团提高了SSM-PDA-SiO2 的超亲水-水下超疏油特性,纳米SiO2增加了其表面粗糙度.

    聚多巴胺纳米SiO2油水分离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性不锈钢网功能材料

    金属有机骨架和g-C3N4共掺杂改性TiO2光催化性能

    李宁臧书杰蒋托红赵鹬...
    1941-1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钛酸四丁酯、三聚氰胺、二甲基咪唑和Co(NO3)2·6H2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高温煅烧法,将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和二甲基咪唑钴(ZIF-67)与 TiO2 共掺杂,制备了 TiO2-g-C3N4-ZIF-67 光催化剂.采用 XRD、XPS、SEM 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 TiO2-g-C3N4-ZIF-67 进行了表征,对TiO2-g-C3N4-ZIF-67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催化机理进行了推测.结果表明,TiO2-g-C3N4-ZIF-67同时包含锐钛矿及少量金红石相TiO2、g-C3N4及ZIF-67;g-C3N4的加入使TiO2的带隙降至2.45 eV,ZIF-67将带隙进一步降至1.91 eV;g-C3N4和ZIF-67的共掺杂降低了带隙,显著提高了TiO2可见光吸收范围(492~649 nm);TiO2-g-C3N4-ZIF-67形成了Ⅱ型异质结,TiO2-g-C3N4与金属有机骨架的结合增强了TiO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能力.Co质量分数 21.5%的TiO2-g-C3N4-ZIF-67-2 具有最佳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活性,在可见光照射40 min时,甲基橙降解率可达79.92%,3次循环后甲基橙降解率为58.86%(90 min),光催化反应对ZIF-67的结晶度有所影响,进而影响了循环时的光催化活性.

    光催化溶胶-凝胶法高温煅烧法TiO2g-C3N4ZIF-67功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