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科学
江西省科学院
江西科学

江西省科学院

黄亲国

双月刊

1001-3679

sciencejx@126.com

0791-88177801

330029

南昌市上坊路382号

江西科学/Journal Jiangxi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为江西省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立足江西,面向全国,主要介绍江西省特别是江西省科学院的重大科研成果和阶段性科研总结,发表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价值的理、工、农、医及某些边缘学科的学术论文,有关江西省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考察报告;报道国内外新理论、新学科的研究动态,本省和本院的重大学术活动;刊登有价值的文献综述和译文。本刊辟有学术栏目: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专栏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油樟的研究进展

    肖祖飞艾卿王颜波张北红...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樟是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枝叶含有桉叶油素、芳樟醇、樟脑等芳香油,是我国重要经济树种.近年来,以生产桉叶油素为主的油樟产业在四川宜宾异军突起.目前油樟的栽培与繁育、精油成分及开发利用和内生菌方面研究较多,但在品种选育、矮林栽培、精油深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甚少或缺如,故梳理油樟各研究方向进展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油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油樟研究进展精油

    景德镇茶叶夏季高温风险评估及服务

    雷玄肆付平珍陈鲍发黄龙飞...
    59-6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保障茶叶生产安全,根据1961—2019年7—8月景德镇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2010—2019年区域自动气象站和1953—1980年气象哨所观测资料,计算夏季高温发生的频次,依据风险分析理论,利用ARC-GIS10.2软件,对景德镇茶叶夏季高温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夏季高温是影响景德镇茶叶生产的气象灾害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夏季高温增多;1961—2019年夏季高温年平均发生天数为1.2 d;茶叶夏季高温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3个等级;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乐平市后港、乐港、双田、镇桥、塔前、浯口、临港、接渡、礼林、鸬鹚、众埠、十里港等乡镇和洎阳、塔山街道,昌江区的丽阳、荷塘、吕蒙、鲇鱼山等乡镇,浮梁县的瑶里、鹅湖、臧湾、峙滩乡、洪源等乡镇.这些结论可为指导茶叶生产提供气象保障,对景德镇夏季高温进行预报和服务.

    茶叶夏季高温评估服务

    基于序关系分析法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

    刘是亨王欣胡杜娟兰思仁...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敏感性评价是自然保护地平衡保护与利用,进而形成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国家公园建设以及规避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主体部分,现有国家公园都是在整合原有多个不同保护地类型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然而不同保护地类型由于生态关注点不同,生态敏感性指标权重也各不相同.因此,国家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需要在参考原有保护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综合性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基于序关系分析法(G1),依据高程、坡度、土壤、植被覆盖度、地质灾害易发性、地形起伏度、表面水体缓冲区、道路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9个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构建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呈西高东低的"高敏感区(17.43%)—较高敏感区(35.22%)—中敏感区(27.55%)—较低敏感区(15.63%)—低敏感区(4.17%)"结构.将生态敏感性区域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现有4个功能区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调整优化:1)深入推进闽赣2省联防联动,共建武夷山国家公园;2)严格高、中高生态敏感区监督监管制度,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3)精准定位中度生态敏感区生态管控,促进生态调节功能;4)健全中低敏感区保护机制,保障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更新;5)控制低生态敏感区生活污染,正确引导社区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敏感性GISG1法武夷山国家公园

    福建风沙敏感区海岛公园植物区系和外来入侵植物研究

    刘健行史晓洁陈国杰陈越琳...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风沙敏感区海岛公园植物资源及外来物种入侵情况,使用代表性样地选择方法,对福建风沙敏感区2个最大的有居民海岛,海坛岛和东山岛中的共12座海岛公园进行调查,整理了公园植物的物种组成、植物区系及外来入侵植物状况.结果表明:两岛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93科250属326种,其中蕨类植物7种,裸子植物9种,被子植物310种,种数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8科,公园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公园种子植物区系分布类型在科水平上共有9个类型5个变型,其中除世界广布类型外,以热带性质分布类型为主,占总科数的50.56%;属水平上共有13个类型11个变型,同样除世界广布类型外以热带性质分布类型为主,占总属数的70.61%.调查中发现外来入侵植物共53种,隶属21科45属,其中入侵等级为1级的有11种,占总数的20.75%,值得警惕.

    海坛岛东山岛海岛公园植物区系外来入侵物种

    空间规划视角下生态功能适宜性评价——以江西省贵溪市为例

    黄秋虹汤江龙杜素娇
    78-8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功能是指对生态环境起稳定调节作用的功能,生态功能适宜性评价对国土空间规划具有重大意义,是生态功能区划过程当中重要的一环.基于贵溪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件背景下,对该区域进行生态功能适宜性评价,对后续的生态功能区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等提供重要参考.以30 m×30 m的栅格大小作为评价单元,从弹性因子以及刚性因子两方面选取指标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弹性因子主要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两方面选取相应指标,刚性因子选取生态保护红线.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弹性因子指标权重,最后运用ArcGIS软件空间加权功能计算得到最终结果.

    生态功能适宜性评价贵溪市

    基于虚拟仪器的天然源面波采集系统研究

    翟斌军张志勇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面波仪器精度、稳定性和开发效率,开展了基于虚拟仪器研发方式的天然源面波采集系统研究工作.在对虚拟仪器在地球物理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基础上,对天然源面波采集系统进行了设计、对硬件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虚拟仪器开发方式进行了系统开发,完成了硬件集成与采集控制软件研发;最后,通过现场测试对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研发工作的重点,同时也证明了虚拟仪器技术在物探仪器研发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虚拟仪器天然源面波地球物理仪器信号采集

    遥感技术在山西房屋抗震普查中的应用

    郑树平程紫燕赵杰赵强...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摸清房屋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此提高所在地区抗震设防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地震灾害损失.房屋抗震性能普查,工作量大,专业技术强,在短期内很难完成.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将遥感技术应用到房屋普查工作中.介绍了通过遥感技术判别房屋,并与实地调研数据对比分析.遥感技术结合经验估计,能提高房屋普查效率,可以作为房屋抗震普查的一项有效手段.

    地震灾害地震应急遥感房屋抗震普查

    基于Gramian和惩罚函数约束的MT和重力联合反演

    郭一豪陈晓曾志文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联合反演可以降低解的多解性,是目前地球物理反演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在联合反演中,传统的岩石物性约束对先验的物性信息依赖较强,而Gramian约束对先验信息要求低.Gramian约束不必事先确定参与约束的物性向量组之间的关联系数,是目前联合反演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单纯的Gramian约束联合反演对参数的解空间缺少约束.基于此,在实现了大地电磁测深(MT)和重力的Gramian约束联合反演的基础上,将惩罚函数引入MT和重力的Gramian约束联合反演的目标函数,进而实现基于Gramian和惩罚函数约束的MT和重力联合反演.模型试验表明:Gramian约束可以有效地促进不同物性参数之间的耦合,惩罚函数的引入可以保证物性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先验认识.

    Gramian约束惩罚函数联合反演MT重力

    基于ARIMA模型的降水空间特征分析及预测

    胡盈吴静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掌握未来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利用2010—2019年江西省主要的16个气象站点逐月降雨量数据进行降水空间特征分析,并基于ARIMA预测模型对江西省2020—2021年的逐月累计降雨量进行预测.根据拟合度结果得出具有模型预测准确度较高,说明该模型预测结果可以科学有效地提升水资源管理、规划及保护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证明了降水预测模型在现实使用中是可靠的.

    降水预测时空分析预测模型

    结合夜光遥感数据的长株潭地区人口密度与地表温度相关性分析

    周思延谭永滨侯梦飞艾金泉...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大量的人口聚集在城市区,进而导致城市地表温度发生变化.以长株潭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夜光遥感数据模拟分析研究区内人口密度的分布情况,并利用MODIS影像反演研究区的温度情况,提取出2004—2016年共5期数据,分析研究区内的人口密度、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分区统计法分析二者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高人口密度地区增长迅速且逐渐连接成块,地表温度主要显示出城区高、郊区低且向外递减的分布规律,人口密度和温度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人口密度是影响城市温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夜光遥感人口密度地表温度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