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科学
江西省科学院
江西科学

江西省科学院

黄亲国

双月刊

1001-3679

sciencejx@126.com

0791-88177801

330029

南昌市上坊路382号

江西科学/Journal Jiangxi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为江西省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立足江西,面向全国,主要介绍江西省特别是江西省科学院的重大科研成果和阶段性科研总结,发表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价值的理、工、农、医及某些边缘学科的学术论文,有关江西省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考察报告;报道国内外新理论、新学科的研究动态,本省和本院的重大学术活动;刊登有价值的文献综述和译文。本刊辟有学术栏目: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专栏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渔光互补"对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唐艳萍周子豪陈文洪聂凯霞...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渔光互补"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以灌湖水库上湖和枫林水库(均安装光伏板)、灌湖水库下湖和西潭水库(均未安装光伏板)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了光伏板对水库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座水库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库安装光伏板后,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均增加了,但是对浮游植物的种类和丰富度影响较小.光伏板对浮游植物的特征影响较大,浮游植物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增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光伏板遮挡强光直晒和减缓水体降温,并在富营养化条件下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

    渔光互补水库浮游植物密度

    曹妃甸新区PS-InSAR技术沉降监测及分析

    聂运菊熊倩计玉芳刘强...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曹妃甸新城的快速发展,地面沉降现象越来越引人重视,为分析该区域的沉降特征与原因,利用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共35景Sentinel-1A影像,基于PS-InSAR技术,获取了曹妃甸新区的地表沉降信息,提取特征点累计沉降量并分析沉降区域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整体区域沉降,主要沉降区位于西南方向,形变速率集中在-32.30~-3.48 mm/a;形变最严重区域位于唐山湾生态城,最大沉降量超过170 mm,形变区域面积较大且未达到稳定状态,未来仍会继续下沉.监测区的沉降主要与地下水开采、建筑设施荷载及吹填土自身压缩固结有关.

    曹妃甸新区PS-InSAR地面沉降时序变化

    萍乡北部非可溶岩区地下水富集规律研究及开发利用建议

    赵毅斌曹员兵汪明有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1∶5万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对研究区内非可溶岩区地下水进行分析和研究,地下水的赋存和富集与岩性、构造、接触关系以及补给条件有密切关系,结合当地地下水水开发利用现状,总结地下水赋存及富集规律,为当地利用开发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建议.

    萍乡北部非可溶岩水文地质条件富集规律开发利用

    2022年4月25日江西暴雨强对流过程分析

    邹晓宏陈鲍发马中元程小娟...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常规天气图、雨量、大风等气象观测资料、江西WebGIS雷达拼图等平台资料,对2022年4月25日江西中北部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强雷电、146站次的8级以上大风(极大风速达29.6 m/s)是此次强对流过程主要的天气实况;"上干下湿"、低层辐合线、高空低槽、高层辐散、强盛的低空西南急流、超低空西南急流、地面气旋是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45~55 dBz带状强回波主要造成短时强降水,强回波带的走向与回波单体的移动方向较为一致,回波强度达55 dBz,并持续,是导致50 mm/h以上的极端强降水的主要回波特征;在环境条件、地理条件优越时,45 dBz以上的带状强回波所经之处,容易导致雷暴大风,而组合STI移动信息对于带状强回波未来l h的移动趋势有明显指示意义.

    江西暴雨雷暴大风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

    鄱阳湖南矶山湿地植硅体沉积分布特征及气候反演

    胡克龙计勇刘星辰史艳萍...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南矶山湿地植硅体沉积分布特征并反演气候变化过程,通过采集沉积柱状样和17处表土样品,基于210Pb放射性元素测年建立了沉积芯年代序列,提取并分析了表土和沉积柱中植硅体组合分布特征.结果共鉴定出植硅体类型19类,其中表土中主要代表类型是示暖型的扇型、方型、长方型、哑铃型和示冷型的尖型、平滑棒型等,其平均占比分别为24.43%、11.21%、9.85%、6.95%、6.50%、8.82%.柱状样沉积物测年共计74 a,沉积柱中代表类型是示暖型的方型、长方型、扇型,示冷型的帽型、尖型、平滑棒型等,其平均占比分别为7.20%、10.41%、20.81%、7.69%、7.71%、8.62%.沉积样中示暖型植硅体平均占比66.19%,示冷型植硅体平均占比31.65%.结合气候温度数据,气候温暖指数Iw与干旱指数Iph结果表明南矶山近百年温度呈升高趋势,环境经历了由湿润到干燥再到湿润的变化过程.构建的南矶山湿地沉积植硅体-气候因子转换模型表明,南矶山湿地近百年气候环境特征可以分为3个阶段,1945-2003年,气候环境温凉湿润,2003-2012年气候环境温暖偏干,2012-2018年气候环境温暖湿润.

    南矶山湿地植硅体沉积特征气候反演

    基于COSMIC RO数据分析青藏高原下平流层重力波的活动特征

    高雨陈志平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力波的传播及其动力学效应对下平流层的大气环流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资料获取下平流层重力波的相关参数,有利于提高大气循环模式的预报精度和可靠性.利用2006年8月至2016年7 月 COSMIC(the 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Ionosphere,and Climate)掩星(Radio Occulta-tion,RO)任务反演的干温廓线,通过S变换,纬向滤波等处理,提取表征重力波活动的参数——势能.以此分析了青藏高原重力波的垂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青藏高原上空的重力波势能存在明显的先减小后增大的垂直分布.对流层顶以下的势能因较小的浮力频率而异常较大;在对流层顶至0风场线,强西风促进重力波的向上传播,势能值相对较大;0风场线对地形激发的准静态重力波存在过滤作用,势能值在0风场线处急剧减小;36 km以上的重力波势能受到强西风的影响而异常增大.青藏高原下平流层的重力波活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重力波活动在冬季较强,夏季较弱.在18~20 km、20~22 km高度,重力波势能的分布在春季、夏季、秋季相似.在冬季,在18~20 km高度,势能的分布更集中,势能值更大,该现象主要存在高原东南部.高原边缘存在重力波势能较大的区域,这可能与重力波激发时的地形和背景风有关.

    重力波COSMIC掩星青藏高原活动特征

    《江西科学》期刊著作权声明

    《江西科学》编辑部
    93页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祁连县卓尔山景区为例

    杜雨万么项杰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游客消费后的在线评价是塑造和传播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因素.以生态旅游示范区卓尔山景区为例,依托游客游后评价、游记为样本,运用ROST CM6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游客对目的地感知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地理位置等方面,要素感知围绕卓尔山、风景等词汇展开;"卓尔山、丹霞、地貌"等词是整个网络图的中心节点,多数游客对祁连县卓尔山景区的形象感知较为满意;但游客对景区形象感知的负面要素也很多,主要围绕旅游设施、旅游管理、旅游环境、旅游活动等4个方面,其中景区门票性价比、摆渡车额外收费等因素是引起游客消极评价的主要因素.最后对游客需求与生态保护二者之间平衡性问题做出探讨.

    网络文本形象感知生态旅游卓尔山

    长江上游地区文化遗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田沛玉谭熙悦黄春梅武荣伟...
    101-11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文物保护单位是文化遗产中的杰出代表.以长江上游地区国家级及省级共2 60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算、重心迁移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基于20 km×20 km的均匀网格,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索其空间关联模式及影响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上游地区的文物保护单位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主要集中在宋元以后的3个时期中;2)文物保护单位在长江上游地区整体呈现东密西疏、连片分布的空间特征;无论是不同时期文物保护单位还是不同类型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都存在高度集聚性;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关联模式以H-H型为主;最后,各时期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的重心迁移均集中在四川盆地,迁移距离呈波动变化趋势;3)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8个变量共同影响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按因子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依次是年末人口数、地区GDP、公路里程、海拔、1956-1992年平均降水量、河网密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坡度,位于前3的人文因素指标更具解释力,即人口密度越大、地区GDP越高、交通越便捷的地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数量越多.

    文物保护单位分布特征影响因素长江上游

    降水对户外演出活动的影响与预测分析

    张镇来陈鲍发
    111-116,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天气对"景德镇记忆"大型户外实景演出的影响程度,制定、分析调查问卷,提出了对大型户外演出活动有影响的降水强度阈值,并分析了降水影响的气候特点及相应的预报着眼点.主要结论:1)设计了调查问卷,记录天气对户外演出的影响程度,分为适宜、一般、不适宜、极不适宜四级;2)降水影响分为持续性降水和阵性降水,当演出时段小时雨强在2 mm附近或以上、累积雨量3 mm或以上时,有明显不利影响.从降水影响的气候概况看,年分布不均匀,主要出现在3-7月,占比近80%或以上,而9-12月很少;3)降水回波主要分为大范围絮状回波、大范围层状云降水回波、强对流回波团或回波短带、飑线、强回波单体等.层状云降水回波与絮状回波对演出影响的预警率高,预报难度小;而对流性降水回波虚警率、漏报率、空报率均较高.当强对流回波主体影响南昌、进贤等地时,预警时效为2 h;当移入鄱阳县后,1 h之后,就可能对演出现场有影响.这些均为更好地开展专业气象服务提供了参考依据.

    户外演出降水气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