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

石庆华

双月刊

1000-2286

ndxb7775@sina.com

0791-83813246

330045

江西省南昌市志敏大道1101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Natural Sciences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是江西农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农业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 1000-2286,CN 36-1028/S。本刊立足于国际国内农业科学的发展前沿,理论探索为主,面向社会,刊载有关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等学科具有创新价值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和研究综述等。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科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生物学文摘预评》(BA)、意大利《农业索引》(Agrindex)、英国《动物学记录》(ZR)、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学中心文摘》(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信息源》、《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信息源》、《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等20多种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种源/家系毛红椿连年生长性状变异及早期选择

    吴云燕张露刘远生程强强...
    10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毛红椿种源家系幼林生长性状差异进行研究,筛选早期生长性状优良的毛红椿种源/家系,揭示其地理变异规律,以推进毛红椿遗传改良工作。[方法]以毛红椿5个种源11个家系为研究对象,调查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对不同种源/家系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并利用遗传增益进行优良种源/家系选择。[结果]毛红椿早期生长性状在种源、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14号家系(江西宜丰)在树高、胸径、材积等方面表现最好且生长最快,1号家系(安徽泾县)和4号家系(安徽泾县)生长相对较慢,且2号、13号、14号、15号的连年生长量靠前;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5。39%~32。74%、31。94%~36。55%、80。81%~91。21%,5年生毛红椿测定林的变异系数为材积>胸径>树高,其遗传力分别为0。586~0。894、0。749~0。852、0。643~0。78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生长性状与无霜期,5年生枝下高与经度、年均降水量的相关性未达显著外,各生长性状之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生长性状与经纬度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初步选出3个优良家系(12号、13号、14号),其中14号家系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4。94%、16。59%、38。20%。[结论]毛红椿的生长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在地理上呈现明显的"双向渐变型"。初步筛选的14号(江西宜丰)家系不仅生长优良,且有着较高的遗传增益,可作为推广使用的首选家系,可以为毛红椿选育工作提供基础。

    毛红椿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种源/家系选择

    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

    俞嘉卿邱涵余文捡钱宇星...
    118-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紫杉醇具有广谱抗癌作用,但其在红豆杉中含量极低,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目前,红豆杉悬浮细胞培养技术被认为是解决紫杉醇稀缺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细胞经过连续不断传代后容易发生遗传性变异,导致细胞生长状态不佳,合成紫杉醇的能力下降。研究提出一个优化的超低温保存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的方法以解决这一难题。[方法]以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预培养温度、预培养时间、预处理剂、脱水时间、冷冻保护剂及解冻温度对细胞存活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以细胞存活率为优化目标对超低温保存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根据单因素试验筛选出3个显著影响因素,分别为蔗糖浓度、脱水时间、解冻温度;通过响应面优化获得细胞最佳保存条件为: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首先在B5培养基中预培养12 d,预培养温度为5℃,然后室温下用6。6%蔗糖预处理30 min,去除预处理剂,加入20%乙二醇+35%甘油+10%DMSO+ 10%山梨醇作为冷冻保护剂,在0℃条件下脱水处理31 min,0℃冰浴30 min,-20℃放置2 h,最后放入-80℃冰箱中保存14 d。冷冻后的悬浮细胞在41℃水浴60 s迅速解冻,接着用含1。2 mol/L蔗糖的B5培养基洗涤去除保护剂,最后在B5培养基上对悬浮细胞进行恢复性培养。经过上述冻存处理的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存活率可达68。19%。[结论]建立了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的超低温保存体系,并对其进行了优化,取得了一定的冻存效果,这为南方红豆杉及其他药用植物细胞的长期维持提供了技术参考。

    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超低温保存

    香樟凋落物对杂草萌发与生长的化感作用

    刘巧丽陈彩慧钟永达余发新...
    128-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杂草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危害之一,化学除草剂导致的环境与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利用化感作用防治杂草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方法]研究采用培养实验,探究添加不同量(质量分数3%、6%、9%、12%)的香樟含油叶粉和脱油叶粉对田园土种子库杂草萌发与生长的影响。[结果](1)两种叶粉均能显著抑制杂草的萌发与生长,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且能延迟除稗草外其他禾本科杂草的萌发时间8 d以上。(2)根据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当添加量≤6%时,香樟脱油叶粉对杂草的抑制效果要强于含油叶粉;添加量≥9%时,香樟含油叶粉的抑制效果要强于脱油叶粉。施加同一叶粉时,综合化感效应指数随叶粉量的增加而增强。(3)两种叶粉均能显著提升土壤的肥力,增加速效钾、速效磷、速效氮和有机质含量。(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速效钾含量与杂草的萌发、生长之间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两种香樟叶粉均可以抑制土壤种子库杂草萌发和生长,且当浓度≤6%时,脱油叶粉的效果更佳;当浓度≥9%时,含油叶粉抑草效果更佳。

    香樟凋落叶杂草土壤肥力化感效应

    江西不同生境五个长林系列油茶生长和产量的相关分析

    程离闫梦任志华曹冰...
    13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明确5个长林系列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与区域生境之间的关系,为江西省不同地区选择种植油茶品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江西东、南、西、北、中5个区域共设置了13个固定监测样地,测定并分析5个长林系列油茶在不同区域的树体生长性状、果实形态特征、果实产量、果实经济性状等指标;计算各参试性状的重复力和变异系数,并对参试性状与生境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个长林品种参试性状在不同区域差异显著,株高、冠幅等生长性状整体表现为在江西南部较为迅速。长林3、长林4和长林40的果实形状区域特征差异不显著,长林18生长较差,果形指数小于1,显著低于其他4个品种。果实经济性状总体表现为江西西部比北部、东部更好,其中长林53果实横纵径、单果重、单果体积、鲜出籽率、单株产量、单位投影面积产量均表现较好。参试性状的重复力较高,均大于0。6。单位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波动范围较大(29。52%~66。06%),种仁含油率变异系数波动范围较小(8。76%~12。78%)。参试性状与年均降水和土壤PH的相关性不显著,与经度,纬度、海拔、年均温度等存在一定相关性,表现为株高和冠幅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和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地径和经度呈显著正相关;干出籽率与经度和纬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江西5个长林系列油茶从南到北树体逐渐高大,产量逐渐增加,但果实经济指标逐渐变差。长林53、长林3单株产量和单位投影面积产量较高,是丰产型树种可在全省推广,长林18可在赣东、赣西两个区域作为配栽品种少量种植。该研究为江西省不同地区选择种植油茶品种提供了理论支持。

    油茶生境产量经济性状相关性

    9种木质藤本的叶性状及其对光照的响应

    李卓冉袁喆翁殊斐张波...
    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木质藤本是热带园林的特色类群,也是城市垂直绿化的主要材料,其生长发育过程均受到光照的影响和制约。叶片是植物重要的光合作用场所,叶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光环境的适应性。研究木质藤本的叶性状对光照的响应,将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木质藤本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方法]选择广州园林中常用的9种木质藤本,通过对比自然条件下全阳组和荫蔽组的叶厚度(TH)、比叶面积(SLA)、上下表皮细胞(TUE、TLE)、栅栏组织(TPT)、海绵组织(TST)等指标差异,分析其叶性状、变异系数和表型可塑性指数等特点,探究叶性状对光照的响应规律。[结果](1)不同木质藤本间叶干重(DW)与叶鲜重(FW)相差较大,DMC相差最小,最稳定;(2)9种木质藤本应对两种光环境表现出不同的叶性状策略,异叶地锦(Parthenocissus dalzielii)的TH为全阳组大于荫蔽组、SLA为荫蔽组大于全阳组,弱光环境中减少物质交换阻力以及增加光捕获面积,软枝黄蝉(Allamanda cathartica)的叶性状规律与之相反,其他藤本在两种光环境下的性状表现介于两者之间;(3)荫蔽组木质藤本叶片普遍表现为TH小、SLA大,TUE、TLE、TPT和TST均小的特点,趋于阴生叶的特性;(4)忍冬(Lonicera japonica)和薜荔(Ficus pumila)的TPT变异系数大于50%,为生态适应性状,DMC的表型可塑性指数最小,为最稳定的性状,TLE、DW、TPT等叶性状可塑性较强。[结论]将9种木质藤本根据光照适应性分为3类,异叶地锦为耐荫藤本,软枝黄蝉和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为喜阳藤本,薜荔、忍冬、鹰爪花(Artabotrys hexapetalus)、山牵牛(Thunbergia grandiflora)、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和炮仗花(Pyrostegia venusta)为中性藤本,其中前两种藤本光照适应范围较宽,后两种中性偏阳。

    木质藤本叶性状叶片解剖结构园林植物光照响应

    适用植物根系生长观察的半固态凝胶配方筛选

    吴嘉希朱会军邢鹤严陈佳倩...
    16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植物根系是植物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研究植物根系有助于了解植物根系与地上部相互作用以及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分析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和卡波姆U20(U20)单配和复配的稳定性和植物生长安全性,尝试建立植物根系生长观察的半固态凝胶开放培养方法。[方法]借助根箱试验,以草本植物黑叶芋(Alocasia longiloba)和灌木鹅掌藤(Schefflera actinopylla)为试验对象,基于营养液和SAP与U20复配半凝胶配方,分析1/4 Hoagland's营养液(CK)、0。3%SAP凝胶营养液(T1)、0。5%U20凝胶营养液(T2)、0。4%U20 + 0。3%SAP凝胶营养液(T3)和0。5%U20 + 0。2%SAP凝胶营养液(T4)的稳定性以及在这些培养介质中植物生长、叶片叶绿素、根系形态变化和养分吸收差异。[结果]放置5周后,各处理培养介质均没有观察霉变和长菌现象,T1、T2和T3出现水化或絮凝分层,T4与CK一样性质稳定且澄清透明。动态观察叶片叶绿素变化发现,同一时间内,鹅掌藤各处理SPAD值和总叶绿素含量均与CK无显著差异,黑叶芋各处理SPAD值也均与CK无显著差异(P>0。05)。与CK相比,T1和T2均对鹅掌藤和黑叶芋根系生长产生抑制作用,T1和T2处理鹅掌藤总根长分别显著降低了51。59%和47。48%(P<0。05),根表面积分别显著降低了30。59%和32。27%(P<0。05);黑叶芋总根长分别显著降低了44。72%和45。86%(P<0。05),根表面积分别显著降低了29。23%和27。75%(P<0。05)。T1和T2处理的鹅掌藤和黑叶芋的生物量累积以及氮磷钾吸收也显著低于CK。T3和T4中两种植物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氮磷钾吸收和生物量累积均与CK无显著差异(P>0。05);与CK中根系多下垂于营养液不同,T4中根系舒展自然,侧根和细根均呈一定角度展开在半固态凝胶中,较好的模拟了根系在土壤介质的生长状态。[结论]0。5%U20 + 0。2%SAP凝胶营养液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半固态凝胶状态,较好满足了模拟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生长的要求,并且短时间内在该营养液中植物生长、叶片叶绿素、根系形态变化和养分吸收与纯营养液无显著差异,可考虑选择该凝胶配方来建立植物根系生长观察的半固态凝胶开放培养方法。

    原位观察根系形态根系构型凝胶培养高分子吸水树脂卡波姆

    基于DSM的城市公园对PM2.5和PM10的消减特征研究——以南昌市人民公园为例

    刘青刘桢梦李雅平孙怡...
    173-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PM2。5、PM10等空气颗粒物是城市空气首要污染物,在城市空气污染中占主导地位。了解固定外源下PM2。5、PM10在城市绿地的消减特征,可为城市阻控空气颗粒物、缓解空气污染提供有利依据。然而目前空气颗粒物的研究大多以点测定方式量化空间结构及植被类型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对固定外源污染下PM2。5、PM10在城市绿地空间尺度上的影响机制研究较少。[方法]研究结合DSM与地统计学,以南昌市人民公园为例,探索城市公园阻隔外源污染的空间梯度效应及空间结构类型差异。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模拟;利用Arcgis和R语言等软件分析不同空间结构PM2。5、PM10的浓度差异。[结果]人民公园PM2。5、PM10的浓度在空间分布上趋势一致,均表现为以固定外源点为核心,浓度随距离增加呈极显著梯度递减的趋势,且在中部(约距外源点150~220 m处)消减效率最高,约为全园PM2。5平均消减值的7。5倍,PM10平均消减值的3。8倍;PM2。5、PM10受多种因子影响:与空气温度、距离(主导因子)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且PM2。5、PM10对不同因子响应特征存在差异;城市公园不同绿地空间结构对PM2。5、PM10的消减及扩散作用差异显著,受其双重影响,PM2。5、PM10的浓度表现为水体>广场>树林>草坪,其中PM2。5受影响更显著;此外,受各因子和绿地空间结构耦合影响,部分区域PM2。5、PM10分布异常。[结论]以固定外源点为核心,PM2。5、PM10浓度随距离增加呈极显著梯度递减的趋势,且在中部消减效率最高;PM2。5、PM10浓度与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温度与距离显著负相关,其中PM10对距离和相对湿度响应较为明显,而PM2。5受空气温度影响较大;在随距离变化基础上,不同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对PM2。5、PM10消减和扩散作用差异导致了局部分布差异。

    PM2.5PM10空气颗粒物阻控城市绿地DSM地统计学南昌

    不同pH对瘤胃细菌数量和菌群结构的影响

    詹彦波张丽瞿明仁邱清华...
    184-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试验旨在研究瘤胃不同pH下瘤胃酸中毒相关细菌数量和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5头干奶期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调节瘤胃液pH分别为6。5、5。8、5。5、5。2和5。0。培养3 h后,采用qPCR技术测定瘤胃酸中毒相关细菌数量,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1)瘤胃pH对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blus)的相对数量没有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乳酸产生菌和乳酸利用菌的相对数量(P<0。05)。其中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相对数量随着pH的下降而升高,在pH 5。0处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埃氏巨型球菌(Megasphaera elsdenii)、反刍兽新月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及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ecies)随pH下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pH分别在pH 5。5或pH 5。2处达到最大值(P<0。05);(2)α多样性结果显示,瘤胃细菌数量和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呈现随瘤胃pH下降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Chao1指数在pH 5。5处,Observed species和Shannon指数在pH 5。2处最高(P<0。05)。β多样性结果显示pH 6。5、pH 5。8处理组与pH 5。2、pH 5。0处理组的菌群构成有明显差异,pH 5。5处理组样本与其他4组样本距离较远,其菌群构成与其他4组具有差异;(3)在菌群组成上,瘤胃内主要菌门和属的菌群丰度随pH的降低也多有改变。pH 5。2、pH 5。0处理组和pH 6。5、pH 5。8处理组菌群结构有显著差异(P<0。05)。pH 6。5组与pH 5。8组的菌群组成差异不大(P>0。05),仅普雷沃氏菌科UGG-003菌属(Prevotellaceae UCG-003)和琥珀酸弧菌科UGG 002菌属(Succinivibrionaceae UCG 002)有差异;pH 5。0处理组与pH 5。2处理组的菌群组成较一致(P>0。05),仅在螺旋体门(Spirochaet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瘤胃菌属(Ruminococcus)和解琥珀菌属(Succiniclasticum)有差异(P<0。05);而pH 5。5处理组的菌群构成与其他4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环境pH改变是瘤胃细菌遭受的一种严重干扰,会引起瘤胃内乳酸产生菌和乳酸利用菌的相对数量显著改变。瘤胃细菌数量、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也随瘤胃pH的下降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变化规律符合生态学中的"中度干扰假说"。

    低pH瘤胃酸中毒瘤胃细菌细菌数量菌群结构"中度干扰假说"

    酵母肽和枯草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潘铃慧杨创锋梁翠玲张思铖...
    196-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研究酵母肽和枯草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为抗菌肽在仔猪养殖中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生长试验选取2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健康断奶仔猪20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300 mg/kg酵母肽、基础日粮+500 mg/kg酵母肽、基础日粮+300 mg/kg枯草肽和基础日粮+300 mg/kg酵母肽+300 mg/kg枯草肽,预饲期7 d,正式试验28 d。诱导腹泻试验选取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健康断奶仔猪3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300 mg/kg酵母肽和基础日粮+500 mg/kg酵母肽,预饲期7 d,正式试验8 d,前3 d用未经氯化消毒井水拌料饲喂诱导腹泻,后5 d用氯化消毒井水拌料饲喂。[结果](1)生长试验中日粮添加不同剂量酵母肽和枯草肽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诱导腹泻试验中,酵母肽成剂量依赖性降低仔猪腹泻率;(2)添加500 mg/kg酵母肽显著提高仔猪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3)添加枯草肽300 mg/kg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P<0。05)和空肠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mRNA表达量(P<0。05)。(4)添加300 mg/kg酵母肽+300 mg/kg枯草肽能显著降低血液中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P<0。05),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P<0。05),同时显著升高Coverage指数(P<0。05),Simpson 指数有升高的趋势(0。05<P<0。1)。[结论]饲料中添加500 mg/kg的酵母肽能够有效预防仔猪腹泻的发生,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抗氧化能力。单独添加300 mg/kg枯草肽或混合添加300 mg/kg酵母肽和300 mg/kg枯草肽可以增加肠道吸收和屏障功能,降低肠道炎症,改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

    酵母肽枯草肽断奶仔猪腹泻肠道健康

    白背黄花稔环境和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体尺、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刘水兵方文杰李兴辉李小卫...
    210-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探究种植白背黄花稔(Sida rhombifolia L。)的散养环境和不同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体尺性状、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宁都黄鸡养殖模式选择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80只72 d宁都黄鸡母鸡,随机分成3组:白背黄花稔种植环境散养组(SF组)100只、不含白背黄花稔环境散养组(NSF组)50只、笼养组(CK组)30只。两个散养组饲养密度相同。121 d时,每个组随机选取10只鸡测定体尺、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1)体尺性状方面,与NSF组相比,SF组体斜长、龙骨长、胸宽显著升高(P<0。05);CK组龙骨长、胸宽、胫长显著降低(P<0。05)。(2)屠宰性能与肉品质方面,较之NSF组,CK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肌胃指数、脾脏指数、肌束内肌纤维数量显著降低(P<0。05),宰前体重、屠体重、肝脏指数、腹脂率、卵巢指数、输卵管指数、肠长、胸肌pH值、肌束膜厚度显著升高(P<0。05);SF组肌胃指数显著降低(P<0。05)。(3)血清生化指标方面,较之NSF组,CK组白蛋白(ALB)显著降低(P<0。05),尿素氮(BUN)和谷丙转氨酶(ALT-GPT)显著升高(P<0。05);SF组尿素氮(BUN)和肌酐(CRE)显著降低(P<0。05)。[结论]散养模式能促进宁都黄鸡体尺性状发育、提高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可显著降低肉质pH值,以及改善机体蛋白质代谢和肝脏代谢功能。白背黄花稔环境下散养可促进宁都黄鸡体尺发育,可减缓宁都黄鸡肾脏损伤。

    宁都黄鸡白背黄花稔体尺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