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

石庆华

双月刊

1000-2286

ndxb7775@sina.com

0791-83813246

330045

江西省南昌市志敏大道1101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Natural Sciences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是江西农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农业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 1000-2286,CN 36-1028/S。本刊立足于国际国内农业科学的发展前沿,理论探索为主,面向社会,刊载有关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等学科具有创新价值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和研究综述等。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科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生物学文摘预评》(BA)、意大利《农业索引》(Agrindex)、英国《动物学记录》(ZR)、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学中心文摘》(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信息源》、《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信息源》、《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等20多种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稻虾轮作模式下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李炜星狄一春蔡怡聪陈小荣...
    819-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研究氮肥运筹对稻虾轮作模式下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野香优明月丝苗和农香42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时期施肥比例进行试验。[结果]与常规施氮量(195 kg/hm2)相比,野香优明月丝苗在减量15%和减量30%施氮量情况下,产量下降不显著;而农香42在减量15%和减量30%施氮量情况下,产量显著增加。野香优明月丝苗在基肥∶分蘖肥∶穗肥=4∶4∶2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最大,产量最高;而农香42在基肥∶分蘖肥∶穗肥=5∶3∶2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最大,产量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减少,野香优明月丝苗的精米率和农香42的整精米率显著提高,加工品质得到改善。2个品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影响均不显著,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峰值粘度和崩解值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施氮量165。8 kg/hm2为最大。野香优明月丝苗在基肥∶分蘖肥∶穗肥=4∶4∶2时,农香42在基肥∶分蘖肥∶穗肥=5∶3∶2时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峰值粘度和崩解值最大,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最小。[结论]在稻虾轮作模式下,减氮15%~30%,施氮比例为4∶4∶2或5∶3∶2时,有利于水稻节氮增效,优质高产。

    稻虾轮作施氮量施肥比例水稻产量品质

    "油-稻-稻"三熟制早熟冬油菜氮高效基因型及鉴定指标筛选

    钱银飞邱才飞彭春瑞邹小云...
    830-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筛选适宜"油-稻-稻"三熟制的氮高效早熟冬油菜基因型及其简易筛选指标。[方法]利用田间小区试验,选用了生育期185 d以下的的适宜"油-稻-稻"三熟制种植的14种早熟冬油菜基因型,进行正常施氮(N1)和不施氮(N0)处理。根据不同冬油菜基因型氮肥利用率(NUE)的差异,利用树状聚类分析进行分类,形成高、中、低3种氮效率基因型。同时通过逆向溯源的方法,观察分析3种氮效率基因型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的产量构成、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等方面的表现特征。总结分析出氮高效冬油菜基因型的一些简易判断的指标。[结果]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冬油菜在产量形成、主要农艺性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N1处理下成熟期早熟冬油菜的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值和变异系数基本表现大于N0处理。因此,以N1处理下不同基因型的农艺性状表现作为不同氮效率基因型的鉴别标准。N1处理下,氮高效基因型比氮中效和氮低效基因型产量高、单株角果数多、每角粒数多、株高高、主花序长、一级分枝数多、角果密度高、各部位干物质积累量高、籽粒中氮含量高、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均较高。[结论]沣油737是适合南方"油-稻-稻"三熟制的氮高效早熟冬油菜;正常施氮条件下,成熟期较多的单株角果数与每角粒数,以及较高株高是判断早熟冬油菜氮高效基因型的简易指标。

    油-稻-稻三熟制冬油菜氮高效树状聚类筛选指标

    基于多维度指标的小麦种子田间分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丁启朔付琳倩汪小旵何瑞银...
    841-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精确播种技术是创建作物合理群体、保障作物增产丰产的重要技术途径。针对精确播种质量的测试评价方法仍然十分缺乏,尤其缺少种子在田间分布质量评价以及精确播种质量与作物出苗率、产量及构成因素间响应关系的定量研究。[方法]以原位激光种子位测试仪、3D数字化和Python等信息技术构建一套基于多维度指标的精确播种质量评价方法,其指标包含一维评价指标(种子直线度)、二维评价指标(种子散布度)、三维评价指标(种-土均质营养利用率);后使用小区精密播种试验台架开展了为期2年的稻茬麦精确播种试验,采用播种行距20 cm,播种粒距×播种深度相组合的9种处理,即1。5 cm×2 cm(A1B1)、1。5 cm×3 cm(A1B2)、1。5 cm×6 cm(A1B3)、3 cm×2 cm(A2B1)、3 cm×3 cm(A2B2)、3 cm×6 cm(A2B3)、4。5 cm×2 cm(A3B1)、4。5 cm×3 cm(A3B2)、4。5 cm×6 cm(A3B3),用于该精确播种质量评价新方法的验证。[结果]2年度种子直线度在A2B3处理较优,其变异系数δ分别为28。63%、32。67%;2年度种子散布度在A2B1处理较优,其变异系数γ分别为28。17%、30。14%;种-土均质营养利用率在A2B1处理(2021-2022年)取得最大值,为91。33%。种-土均质营养利用率与作物出苗率、单株产量、单株总结实粒数、千粒质量之间均在0。01水平显著相关。[结论]基于种子直线度、种子散布度、种-土均质营养利用率等多维度指标构建的精确播种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可准确解析播后种子在田间的分布质量,同时种-土均质营养率与作物出苗率、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响应关系分析方法,也有利于建立精确播种技术与作物生长之间的联系并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

    小麦精确播种评价方法多维度指标种子分布作物生长

    叶面喷施Fe2O3NPs对娃娃菜NaCl胁迫的缓解效应

    杨旭珍颉建明张婧张雅茹...
    856-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探究纳米氧化铁(Fe2O3NPs)对娃娃菜盐胁迫的缓解效应。[方法]以"皇妃"娃娃菜为试验材料,喷施超纯水为对照,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Fe2O3NPs(0,25,50,100,200,400,500 mg/L)。[结果]NaCl胁迫通过影响娃娃菜根系生长、叶细胞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以及AsA-GSH循环抑制植株生长。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Fe2O3NPs均能够促进娃娃菜根系生长,提高叶片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抗氧化剂GSH含量及GSH/GSSG比值,降低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及相对电导率(REC),有效缓解NaCl胁迫对娃娃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500 mg/L的Fe2O3NPs能够显著提高盐胁迫下娃娃菜植株总根长、根体积、根尖数以及根表面积,分别提高55。66%、56。33%、68。49%和57。61%;显著降低叶片中H2O2、O2-、MDA、Pro含量,分别降低48。77%、42。50%、23。68%、47。53%;显著增强GR、DHAR、APX活性,提高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分别增加16。39%、18。66%、56。64%和35。41%、60。26%。[结论]150 mmol/L NaCl胁迫对娃娃菜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负效应,外源喷施不同质量浓度(25~500 mg/L)的Fe2O3NPs均能够有效缓解NaCl胁迫的抑制作用,试验条件下500 mg/L的Fe2O3NPs的缓解效果最优。

    娃娃菜NaCl胁迫Fe2O3NPs膜脂过氧化ASA-GSH循环

    不同红芽芋地方品种新鲜子芋自然富集元素能力的鉴定与评价

    陈涵肖敏程建峰邓文峰...
    86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红芽芋为典型的多子芋类型,品质风味居芋类之首,是老幼皆宜和药食兼优的滋补佳品。阐明红芽芋子芋自然富集元素能力的基因型间差异,筛选出高富集有益元素且低富集有害元素的地方品种,为高产优质营养安全红芽芋地方品种的遗传改良和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方法]以21个在不同原产地广泛种植的红芽芋地方品种为材料,统一种植在同一块大田,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其新鲜子芋中有益元素[镁(Mg)、铁(Fe)、锌(Zn)、硒(Se)]和有害元素[镉(Cd)、铬(Cr)、铅(Pb)、汞(Hg)和砷(As)]的含量及累积量,并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熵权优劣解距离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自然富集元素能力进行综合鉴定与评价。[结果]不同红芽芋地方品种的新鲜子芋产量存在巨大差异,最高的HY09(浙江嘉兴)为最低的HY10(云南昆明)的4。5倍。不同红芽芋地方品种新鲜子芋自然富集元素能力(含量及累积量)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同一红芽芋地方品种新鲜子芋的不同有益和有害元素含量及累积量间还是不同红芽芋地方品种新鲜子芋的同一有益和有害元素含量及累积量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有益元素中,以镁含量及累积量最高,其次为铁和锌,硒极低;但品种间的锌含量及累积量的差异最大,铁和硒次之,镁差异最小。有害元素中,以镉含量及累积量最高,汞最低,铬的品种间差异最大,砷的品种间差异最小。红芽芋地方品种对Cd的富集能力较强,对Mg的富集中等,对其他元素的富集能力极小。红芽芋新鲜子芋中的Se与Fe、Cr、Hg和As,Fe与Zn、Cr、Hg和As,Zn与Cr、Hg和As,Mg与Cd,Cr与As和Hg及Hg与As间的含量及累积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分析显示,不同红芽芋新鲜子芋天然富集元素能力的可分为高、中和低三类,高富集能力的品种是HY14(湖南永州),中等富集能力的品种是HY04(江苏无锡)和HY20(江西赣州),其他均为低富集能力品种。

    红芽芋富集元素基因型差异鉴定与评价

    镉胁迫对粉葛幼苗生长、生理特性及镉富集的影响

    林小兵周利军吴多基尧娟...
    884-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镉污染严重威胁农业生态与人类健康,探究作物对镉的累积效应及生理机制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意义重大。以赣葛1号为材料,探讨镉胁迫下粉葛幼苗的生长、镉富集特性、耐受性及生理响应。[方法]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检测分析了不同浓度镉(0,10,25,50,100 mg/L)胁迫对粉葛幼苗镉含量、叶片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介质中镉对粉葛幼苗的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作用,叶片(叶长、叶宽)日增长率随介质中镉浓度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在25 mg/L浓度时达最大。总体上,随着镉浓度的升高,粉葛叶片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了174。90%~200。13%;过氧化氢酶、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粉葛根系、叶片中镉含量均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根系和叶片富集系数分别为24。42~28。36和5。24~8。39;相关性表明粉葛幼苗根系、叶片中镉含量与介质中镉含量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粉葛是一种潜在的镉忍耐植物,具备较强的镉富集能力,并通过调节抗氧化系统和根系固持来缓解镉毒害。该研究结果为寻找合适的植物修复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镉胁迫粉葛生理特性过氧化物酶富集特征

    不同质量等级零余子作种对南城淮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林佳丽孙静宇汪生林方宇帆...
    894-9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质量等级零余子作种对江西省地方名优山药品种南城淮山块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南城淮山提纯复壮和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以南城淮山段子(CK)及不同质量等级(≤2 g、2~4 g、4~6 g、≥6 g)的零余子作种,考察南城淮山块茎单株块茎重、块茎长度和产量,测定分析块茎可溶性蛋白、还原糖、纤维素、可溶性糖和淀粉等营养成分,以及钠、镁、钾、钙、铁、锰、锌、铜、硼等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随零余子质量增加,其单株块茎重、块茎长度及产量显著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6 g及6 g以上零余子作种的块茎商品薯率为90。00%,单位面积(667 m2)平均产量较对照增产48。72%;块茎可溶性蛋白、还原糖、纤维素、可溶性糖和淀粉等营养成分的含量随零余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不同矿物质元素含量随着零余子质量等级增大而增加,6 g及6 g以上零余子生产的块茎中矿物质含量最高。[结论]与传统块茎留种相比,零余子作种可以改善南城淮山的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的提纯复壮作用,6 g及6 g以上零余子可直接作为生产用种,对南城淮山种源选择和标准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南城淮山零余子产量品质

    硬叶兜兰高产IAA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任书娴李宗艳胡梦露冯尧...
    902-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鉴定硬叶兜兰根、叶内高产IAA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根、叶中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运用Salkowski比色法比较分离菌株分泌IAA的能力;同时采用单因素法探究YD-16菌株最适生长条件。[结果]分离出的33株真菌经鉴定为8属12种,所有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分泌IAA的能力,其中YD-16(Nemania cyclobalanopsina)在所有菌株中分泌量最高,该菌株在添加和不添加L-色氨酸的培养基中IAA的产量分别为(59。29±0。46)μg/mL和(17。36±0。09)μg/mL;YD-16菌株在中性培养基25℃恒温黑暗条件下培养,且氮源为蛋白胨、碳源为蔗糖和淀粉时菌丝生长最好。[结论]分离鉴定的内生真菌有8属12种,优势种为炭垫菌属真菌。其中,双座炭壳菌属、间座壳属、炭团菌属、黑孢属和炭角菌属是首次从硬叶兜兰中分离的真菌。YD-16菌株具有较高的分泌IAA的能力,其氮源偏好为蛋白胨,碳源偏好为蔗糖和淀粉,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开展硬叶兜兰养分生理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硬叶兜兰内生真菌分泌IAA能力最适生长条件

    桑椹菌核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刘彤珂赖家豪熊桂红游婧...
    914-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桑椹菌核病是桑果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对果桑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产量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分离鉴定引起江西省乐安县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并筛选抑制其菌丝生长的生物农药,为后续研究该病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则对江西省乐安县的发病桑椹进行病原分离和致病性测定;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优化其培养条件;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7种生物农药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从发生桑椹菌核病的种植地采集的菌核分离出的8株真菌在PDA培养基上培养特征一致,以菌株JH21为代表对其ITS和RPB2序列扩增测序,经过同源比对确定JH21为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 shiraiana)。该菌的菌丝在pH为6的绿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MBDA)上12 h/12 h光暗交替、20~25℃培养时生长较好。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0。3%四霉素水剂和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对核地杖菌有较好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0。078 μg/mL、0。667 μg/mL。[结论]研究确定了在江西省乐安县种植园中的桑椹主要受到由核地仗菌侵染引起的缩小性菌核病的威胁。四霉素和丁子香酚作为生物农药具有绿色、安全的特点,在防治桑椹菌核病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桑椹菌核病病原鉴定核地杖菌培养条件生物农药

    丛枝菌根真菌对猴樟幼苗生长及养分特征影响

    蔡曼丽刘玮漆欢欢温小波...
    924-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及其不同种类对猴樟幼苗生长和养分特征的影响,为猴樟菌根化育苗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当年猴樟播种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接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简称Ri)、单接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简称Fm)、两菌种双接(Ri-Fm)及不接种对照(CK)4种处理,开展盆栽试验。测定了猴樟根茎叶的生长和氮磷钾养分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种接菌处理对猴樟根系的侵染率为19。62%~28。15%,以单接Ri的侵染率最高。接菌后约4个月时,AM真菌开始明显促进猴樟地上部生长。处理8个月收苗时结果显示,3种接菌处理均显著促进了猴樟根系生长,增加了根系数量,其中单接Fm促进作用最大。接菌处理也显著提高了猴樟生物量,Ri单接、Fm单接和双接处理的植株生物量分别是CK组的3。11倍、3。18倍和2。85倍。在养分特征上,AM真菌显著提高了猴樟幼苗各器官P含量,降低了N、K含量;增大了N、P、K的累积;提高了N、K利用效率,降低了P素利用效率。主成分分析结果由优到劣排序为Fm、Ri、Ri-Fm和CK。[结论]根内根孢囊霉、摩西斗管囊霉单接和双接都能不同程度促进猴樟幼苗生长及氮磷钾累积,提高氮、钾利用效率。单接摩西斗管囊霉促进效应最大,可考虑运用于产业化育苗中。

    猴樟苗丛枝菌根真菌生长效应养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