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罗奇祥

月刊

1001-8581

jxny@163.com

0791-87090763 87090630

330200

南昌市莲塘江西农业科学院

江西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CSTPCD
查看更多>>《江西农业学报》是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和江西省农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本刊既刊登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园林、蚕桑茶叶、畜牧水产、生物技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区域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江西农业学报》系国家科技部评定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6),本刊2005年度影响因子为0.406,最近5年来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391,他引率0.92,基金论文率0.38,居同类期刊前列。本刊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江西农业学报》为月刊,国内公开发行,大16开本,每期160页, 彩色封面,逢月末出版,每期订价10.0元,全年订价120元。需订阅者可直接将杂志订阅款寄至本刊编辑部。地址:330200 南昌莲塘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学报》编辑部。本刊投稿专用电子信箱:jxny@163.com或jxny@chinajournal.net.cn,电话:0791-7090630欢迎订阅,欢迎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5个转Bt基因抗虫水稻恢复系的品质配合力分析

    陈种凯宋丽艳王鑫孙玥...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5个转Bt基因水稻恢复系作为父本,以12个不育系作为母本,根据5×12(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60个组合,分析了这些组合的9个稻米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精米率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碱消值、胶稠度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互作的影响;除精米率主要受母本影响外,其余8个性状均受双亲交互作用的影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后代遗传中主要受基因遗传作用的影响,可以在早代直接选择.配合力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精米率、垩白度及碱消值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昌恢891T为一般配合力较好的父本,华1165S为一般配合力较好的母本;原香39A/昌恢891T、泰乡1209A/昌恢T025T、昌盛843A/昌恢T025T为较优的组合,其中原香39A/昌恢891T的特殊配合力的综合评价最好.

    水稻转Bt基因恢复系不育系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合力遗传参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黄华占和五山丝苗的褐飞虱抗性

    毛方明王红波牟同敏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常规籼稻品种'黄华占'和'五山丝苗'的褐飞虱抗性,采用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分别导入到'黄华占'和'五山丝苗'的遗传背景中,选育出了具有'黄华占'和'五山丝苗'遗传背景,同时携带纯合Bph14和Bph15基因的新株系各2个.苗期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选出的新株系均表现为抗褐飞虱.产量比较试验、性状考查和米质分析结果表明,新株系的产量、主要性状和稻米品质指标都与受体亲本相似,因此可以作为'黄华占'和'五山丝苗'的抗褐飞虱新品系进一步进行多点试验和区域试验.

    水稻褐飞虱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月季石榴的研究

    唐丽颖陈利娜敬丹骆翔...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月季石榴为试验材料,结合花粉管通道法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浸染转化,探究了不同浸染介质及不同授粉方式对坐果率、出芽率、阳性率的影响.对授粉后花粉管的萌发进行观察,发现在授粉后24 h进行菌液浸染可能使菌液深入到花粉管,从而提高转化效率.对转化后的1819棵实生苗进行GUS染色和初步筛选,获得了82棵待检测植株;使用PCR扩增技术对转基因阳性植株进行鉴定,得到了14棵转PgLCBF1基因的月季石榴植株.对不同处理组合所获得的月季石榴的坐果率、出芽率、阳性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浸染介质为5%蔗糖、授粉方式为授粉后24 h浸染时,月季石榴的遗传转化效果较好.

    月季石榴遗传转化花粉管通道法浸染介质授粉方式阳性率

    枣果实糖组分含量动态变化与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张亚若童盼盼梁丰志吴翠云...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疆3个主栽枣品种(骏枣、灰枣及冬枣)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组分含量的变化,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12个糖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主要糖组分均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前期以果糖和葡萄糖积累为主,蔗糖在后期占据主导地位;不同品种中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因ZjSPS1对枣果实中蔗糖和还原糖的积累都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与还原糖的积累相关性更强;ZjSS3和ZjSUC2的表达促进了枣果实中还原糖的积累;ZjHK3的表达在还原糖的积累中起抑制作用;ZjvINV1、ZjvINV2和ZjSUC3的低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蔗糖的积累.

    果实发育糖组分基因表达

    基于ITS序列的带叶兜兰根内真菌群落组成分析

    王晓国张自斌李秀玲周主贵...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克隆文库技术对带叶兜兰根内真菌的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及高通量测序分析,共得到有效序列952589条,共产生1028个OTUs,共涉及6个门、21个纲、46个目、96个科、143个属、217个种及大量未分类种类.其中HJD样点根内真菌种类和数目最多,YM和LY样点根内真菌种类和数目次之,且这两个样点之间无显著区分.

    带叶兜兰根内真菌rDNAITS群落组成

    采收成熟度对百香果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寸待泽杜玉霞李丹萍李晶...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南德宏主栽百香果品种'台农一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果实在常温贮藏过程中皱缩指数、果皮色泽、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含量以及TSS/T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10成熟果实的果皮皱缩最快,皱缩指数变化最大;8成熟果实的果皮皱缩最慢,皱缩指数变化最小;7成熟果实的果皮一直为绿色或红绿色,转色较差,而8成熟以上果实均能正常转色;在采收时,7成熟果实的TSS含量和TSS/TA显著低于其他3个成熟度果实的(P<0.05),而T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成熟度果实的(P<0.05),4个成熟度果实的可食率没有显著差异.7成熟果实的TA含量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均显著高于其它3个成熟度果实的(P<0.05),TSS/TA显著低于其它3个成熟度果实的(P<0.05);8成熟果实的TA含量和TSS/TA在贮藏2 d后与9成熟和10成熟果实没有显著差异.在贮藏后期,10成熟果实的TSS/TA显著降低(P<0.05),7成熟果实的可食率显著降低(P<0.05).因此,8成熟和9成熟是百香果较合适的采收期,8成熟果实适于较长距离的贮运和销售,9成熟果实适于短距离的贮运销售或产地销售.

    百香果采收成熟度常温贮藏品质

    大蒜伴生对连作西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吴绍军孟佳丽沈虹张黎杰...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棚西瓜由于连年种植,严重影响了西瓜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是枯萎病,导致西瓜死苗减产,严重的甚至绝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大蒜-西瓜伴生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设西瓜单作、大蒜(苗期伴生)-西瓜、大蒜(全生育期伴生)-西瓜等3个处理,伴生后统计枯萎病的发病率,以及测定西瓜的株高、蔓长、干鲜重、果实形态指标、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大蒜伴生后,生长前期植株的蔓长和叶片数略有减少,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生长后期植株的地上、地下干鲜重均比单作增加,差异显著;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比单作显著减少;西瓜的单瓜重和产量增加;果实形态指标的中心糖、边糖、纵径、横径增加;皮厚减少,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均比单作增加,VC、亚硝酸盐、总酸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大蒜伴生西瓜后,显著抑制了西瓜枯萎病的发病率,促进了植株生长、提高了单瓜重和产量,改善了西瓜果实形态指标及品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西瓜连作障碍,在西瓜绿色优质可持续栽培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连作西瓜生长产量品质枯萎病

    吕梁山地区常绿植被物候的提取和分布差异

    王贝贝周淑琴荆耀栋宋晓静...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省吕梁山地区气候、地形多变,常绿植被分布较多,其物候对环境变化敏感,提取和研究常绿植被物候能为全球变化和常绿植被的其他研究提供基础.利用MODIS NDVI数据,通过Savitzky-Golay滤波和动态阈值法提取吕梁山常绿植被物候,并运用趋势分析法定量分析了植被物候在空间和地形的差异.结果表明:(1)吕梁山地区常绿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SOS)在第95~130天之间,生长季结束日期(EOS)在第280~320天之间,生长季长度(LOS)在第160~230天之间.(2)研究区常绿植被物候与纬度关系密切,随着纬度由南向北升高,植被SOS显著推迟(R2=0.9265,P<0.001),EOS显著提前(R2=0.8656,P<0.01),LOS显著缩短(R2=0.9620,P<0.001).(3)常绿植被物候在地形上的差异明显.海拔升高,植被SOS显著推迟、EOS显著提前、LOS显著缩短;坡度变大,植被SOS显著推迟,EOS显著提前,LOS显著缩短;各坡向的植被物候差异明显,植被SOS最大相差2.6 d,植被EOS最大相差3.6 d,植被LOS最大相差5.2 d.所提取的吕梁山地区常绿植被物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近,植被物候在空间和地形上存在显著差异.

    常绿植被物候提取空间差异MODISNDVI数据吕梁山地区

    花期低温对油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郭水连陶瑶朱丹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4年生长林系列下属无性系油茶为材料,应用人工气候箱开展低温胁迫控制试验,模拟3组不同低温条件和持续时间(12℃、8℃、4℃,分别以3级、2级、1级、0级对应光强14h、2h、2h、6h为周期光暗交替处理84 h,对照平均温度18.3℃),观测油茶花蕾绽放情况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油茶花蕾绽放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少,落花落蕾率随温度降低反而增加.随着低温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断增加,MDA和Pro含量也随之增加,POD酶活性减少,SOD酶活性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

    油茶花期低温胁迫

    不同滴灌水量对设施果桑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王亚威邓真华胡桂萍傅淑...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设施果桑的灌溉制度,以果桑品种"大10"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漫灌水量(T1组,4000 m3/hm2)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滴灌水量处理[常规漫灌水量的85%(T2组)、70%(T3组)和55%(T4组)]对果桑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T1相比,T2处理下果桑生长指标、光合指标及产量性状显著提高,T3处理下果桑生长指标、光合指标及产量性状无显著差异,T4处理下果桑生长指标、光合指标及产量性状显著降低.主成分分析显示,叶绿素、叶片重、株产量、叶宽、氮含量、水分利用率、叶长在PC1上有较高的负荷,累积贡献率为86.378%;横径在PC2上有较高的负荷,贡献率为99.4%;综合得分和贡献率乘积之和显示,不同滴灌水量对设施果桑生长特性及产量指标影响排名依次为T2>T3>T1>T4.由此可知,江西地区设施果桑的滴灌水量宜控制在2800~3400 m3/hm2,该滴灌水量栽培下可节约用水量15%~30%,并提高果桑产量19.30%~35.62%.

    果桑滴灌水量生长指标产量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