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罗奇祥

月刊

1001-8581

jxny@163.com

0791-87090763 87090630

330200

南昌市莲塘江西农业科学院

江西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CSTPCD
查看更多>>《江西农业学报》是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和江西省农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本刊既刊登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园林、蚕桑茶叶、畜牧水产、生物技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区域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江西农业学报》系国家科技部评定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6),本刊2005年度影响因子为0.406,最近5年来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391,他引率0.92,基金论文率0.38,居同类期刊前列。本刊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江西农业学报》为月刊,国内公开发行,大16开本,每期160页, 彩色封面,逢月末出版,每期订价10.0元,全年订价120元。需订阅者可直接将杂志订阅款寄至本刊编辑部。地址:330200 南昌莲塘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学报》编辑部。本刊投稿专用电子信箱:jxny@163.com或jxny@chinajournal.net.cn,电话:0791-7090630欢迎订阅,欢迎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污染农田水稻中砷的积累与形态组成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郑顺安刘代丽倪润祥徐秋桐...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浙江省某地铅锌矿附近污染农田为研究对象,采样分析了砷污染农田生长水稻中砷的积累和形态组成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器官中砷含量表现为根部>茎>叶>谷壳>糙米;水稻根部砷含量随土壤砷污染程度的加重和土壤pH值的增加而增加,而地上部特别是糙米中砷含量受土壤性状的影响较小;水稻植株中的砷以无机砷为主,其平均量约占全砷量的85%;在水稻各器官中,As(Ⅲ)与As(Ⅴ)的相对比例有所不同,在根部、谷壳和糙米中以As(Ⅲ)为主,在茎、叶中以As(Ⅴ)为主;水稻体内DMAV(二甲基砷)比MMAV(甲基砷),以及As(Ⅲ)比As(Ⅴ)更易向上部迁移;水稻体内As(Ⅲ)与As(Ⅴ)占总砷的比例存在消长关系;水稻中无机砷占总砷的比例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与土壤Eh值呈正相关;DMAV占总砷的比例与土壤pH值呈弱正相关,与土壤E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土壤淹水可增加水稻中DMAV的含量;DMAV占总砷的比例与无机砷的比例呈显著的负相关;水稻体内主要形态的砷[包括As(Ⅲ)、As(Ⅴ)和DMAV]含量基本上呈同步变化;在水稻糙米中As(Ⅲ)、As(Ⅴ)量与总无机砷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水稻砷污染砷形态影响因素迁移

    小麦抗赤霉病种质筛选与Fhb1基因分布研究

    张善磊于成功刘晓飞赖尚科...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小麦抗赤霉病的种质资源,以省内外154个小麦栽培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单花滴注法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利用Fhb1基因的诊断性标记进行基因型检测,明确该抗性基因的利用现状.结果表明:在154份小麦品种(系)中,16份表现中抗及以上水平,占供试种质的10.39%;中感材料27份,占17.53%;感病材料111份,占72.08%.在区域分布上,江苏地区来源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优于其他地区,且江苏淮南小麦抗性明显好于淮北小麦.共检测到7份携带Fhb1基因的小麦品种(系),其赤霉病抗性鉴定均在中抗及以上水平.从基因的分布看,Fhb1在江苏育成品种中的分布较广,而在其他地域来源的品种(系)中极少存在,说明可以进一步扩大该基因的使用,以提高育成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水平.

    小麦赤霉病Fhb1基因抗性基因分子标记

    不同粒色小麦籽粒色素与功能营养成分积累的分析

    王康君樊继伟张广旭郭明明...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连麦抗1(LMK1,白粒小麦)、CM-L3(蓝粒小麦)和CM-Z2(紫粒小麦)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粒色小麦籽粒色素及功能营养成分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并在花后14 d达到最大值,且连麦抗1籽粒中的叶绿素含量高于CM-Z2和CM-L3的;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表现为CM-Z2和CM-L3在花后14 d出现峰值,而连麦抗1在花后21 d出现峰值;CM-L3和CM-Z2籽粒中花青素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前者的含量低于后者的含量,而连麦抗1籽粒中花青素含量很低且在各时期基本上无差异;不同品种(系)籽粒中微量元素Fe和Zn的积累均表现为CM-Z2>CM-L3>连麦抗1,而Mn、Cu含量存在品种(系)间差异,但未与籽粒颜色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在灌浆前期,白粒小麦籽粒中的总黄酮、赖氨酸及色氨酸含量较高,而在灌浆中后期紫粒小麦籽粒中的总黄酮、赖氨酸及色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白粒小麦和蓝粒小麦的.

    小麦粒色色素功能营养积累

    间作对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崔爱花黄国勤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红壤旱地上以棉花为主体的间作系统的优势机理,采取随机区组大田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棉花单作(CK)、棉花间作花生、棉花间作玉米、棉花间作甘薯、棉花间作大豆,研究了间作对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种植相比,棉花间作可显著提高棉花皮棉产量,2015~2016年年均增产22.0%~45.4%;棉花间作可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增幅分别为25.0%~150.0%、57.1%~100.0%、22.2%~44.4%和85.7%~150.0%;还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3.3%~53.3%、5.4%~32.4%和30.0%~90.0%.棉花产量除与土壤细菌数量呈极显著相关外,与土壤中其他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之间均呈显著相关.

    棉花间作土壤微生物酶活性

    不同烟秆生物质炭施用量对烤烟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

    贾孟王铎李杰杨青松...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烟秆生物质炭施用量对高海拔烟区烤烟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以期明确高海拔烟区的最佳烟秆生物质炭施用量,设置了4个生物质炭施用量(A1:0 g/株,A2:80 g/株,A3:160 g/株,A4:240 g/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和时期下的烤烟生育期、SPAD值、农艺性状、普通花叶病、黑胫病、青枯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烤烟生育期逐渐延长;农艺性状指标及SPAD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以A3处理为最优;生物质炭并不能显著提高烟草普通花叶病抗性,但可大幅降低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整体而言,施用烟秆生物质炭可促进高海拔烟区烤烟烟株生长和土传病害的防控,其中以A3处理的效果最佳,而生物质炭施用对于烟草普通花叶病来讲并无显著作用.

    烟秆生物质炭高海拔烤烟生长病害

    不同生物型肥料对烤烟养分积累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程培军郝浩浩张翔李亮...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了穴施不同生物型肥料对烤烟养分积累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穴施不同生物型肥料能提高烟株的氮素积累量、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土壤速效磷含量;不同生物型肥料处理在旺长期、现蕾期和成熟期的叶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对照的,增幅分别为9.2%~40.5%、9.4%~48.7%和16.4%~47.9%;虾肽健叶肥处理在旺长期、现蕾期和成熟期的叶钾素积累量显著高于有机碳液肥和猛生根海藻肥处理的;在旺长期脲酶活性以虾肽健叶水溶肥处理最高,猛生根海藻肥处理次之,绿色木霉处理居第3位;在成熟期,不同生物型肥料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的,增幅分别为13.1%、18.3%、13.6%和23.3%.

    肥料烤烟养分积累土壤

    不同施氮措施对"巨玫瑰"葡萄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杨焕焕杨占平吕中伟和爱玲...
    39-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葡萄栽培中氮肥的适宜用量及施肥方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不同施氮措施对"巨玫瑰"葡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肥品种为控释尿素,施氮量为180 kg/hm2,施入方式为一次性施入时可以显著增加葡萄的果粒横径和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固酸比,从而有效地改善葡萄的果实品质,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的果粒横径增加了11.65%,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1.34个百分点,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0.19个百分点,固酸比增加了12.27%,产量增加了3.62%;成熟期氮、磷、钾含量分别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增加了36.20%、77.93%和56.43%.综合分析,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控释氮肥一次性施入是葡萄生产中较为适宜的氮肥施用措施.

    葡萄施氮措施生长动态品质硝态氮

    大花萱草的耐涝性田间鉴定评价

    赵天荣徐志豪张晨辉王建军...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2、2013、2019年宁波遭受了台风造成的洪涝灾害.该研究对宁波降雨情况、大花萱草的受害情况、受害后的恢复情况等进行了记载观察.经过筛选以生长状况、涝害后受损程度、灾后存活率、整体姿态、叶色、观赏价值为耐涝性田间鉴定有效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8份大花萱草材料的田间表现进行了耐涝性鉴定.结果表明:18份大花萱草的耐涝性均较强,与理想耐涝品种的关联度均在0.53以上;其中x11、x3、x2、x4、x16和x1的耐涝性较强,与理想耐涝品种的关联度均达到0.70以上,适合在宁波地区推广栽培;而x12和x13的耐涝性较差,因其恢复较快,可以考虑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进行配置和应用.

    大花萱草耐涝性鉴定灰色关联分析

    1株可提高植物耐盐能力菌株的分离

    谈峰王莹李玉娟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植物器官的内部组织,经过高盐培养基,分离出组织内部的共生性菌株的技术,获取具有耐盐、共生、提高植物在盐协迫条件下能成活的菌株.获得的菌株经过培养过程中的系列观察、分析确认其属于细菌界;经过耐盐性试验,得出在35%的过饱和盐浓度下仍能正常生长,不同盐浓度仅对其恢复生长的时间有影响的结论;经过0.6%植物耐盐性试验,得出其具有提高植物耐盐成活率的能力;经过基因测序、拼接、16S DNA片段分析、NCBI数据库BLAST对比分析,鉴定其为Pseudomonas属下的1个未见报道的种,暂名为Pseudomonas G.

    内生细菌耐盐性基因测序PseudomonasG

    基于正交试验的白桦扦插生根影响因素优化

    李政纶陈坤姜静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4年生的白桦家系半木质化嫩枝为插条,采用3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激素种类、激素浓度、激素处理时间对白桦扦插成活的影响,以期为基层生产单位提供切实可行的白桦无性繁殖技术,白桦良种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3因素中只有激素浓度对扦插生根率、根鲜重、生根数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激素种类对上述生根指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极差分析显示,影响生根率、生根数量的各因素排序:激素浓度对根鲜重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激素处理时间,最后是激素种类;影响扦插生根率的各因素最适组合为20 mg/L IBA处理0 h;影响根鲜重的各因素最适组合为20 mg/L IBA处理2 h,影响生根数量的各因素最适组合为50 mg/L IBA处理时间为2 h.综合上述结果,确定影响白桦扦插生根指标的各因素最适组合:采用20~50 mg/L IBA处理白桦插穗0~2 h,即可获得最佳的扦插效果.

    嫩枝扦插生根率植物生长调节剂白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