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罗奇祥

月刊

1001-8581

jxny@163.com

0791-87090763 87090630

330200

南昌市莲塘江西农业科学院

江西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CSTPCD
查看更多>>《江西农业学报》是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和江西省农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本刊既刊登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园林、蚕桑茶叶、畜牧水产、生物技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区域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江西农业学报》系国家科技部评定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6),本刊2005年度影响因子为0.406,最近5年来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391,他引率0.92,基金论文率0.38,居同类期刊前列。本刊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江西农业学报》为月刊,国内公开发行,大16开本,每期160页, 彩色封面,逢月末出版,每期订价10.0元,全年订价120元。需订阅者可直接将杂志订阅款寄至本刊编辑部。地址:330200 南昌莲塘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学报》编辑部。本刊投稿专用电子信箱:jxny@163.com或jxny@chinajournal.net.cn,电话:0791-7090630欢迎订阅,欢迎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铝处理对不同耐铝水稻品种吸收铵态氮和硝态氮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增泰赵学强王嘉林沈仁芳...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水稻铝敏感品种'Kasalath'和耐铝品种'Koshihikari'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铝处理方式(先铝后氮和氮铝同时处理)对水稻铵态氮/硝态氮吸收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铝敏感品种,铝主要抑制铵态氮的吸收,低浓度铝甚至促进对硝态氮的吸收;对于耐铝品种,铝预处理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的影响很小,只有在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过程中存在铝,无论铝浓度高低,铝都会抑制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铝敏感品种对硝态氮的吸收速率高,而耐铝品种对铵态氮的吸收速率高,这与OsAMT1;2、OsNRT2;1和OsNRT2;2的相对表达丰度存在对应关系.因此,铝对水稻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的影响取决于水稻的耐铝能力、铝浓度和铝氮处理方式.

    水稻铝毒铵态氮硝态氮吸收速率基因表达

    优质晚粳赣宁粳1号和赣宁粳3号养分吸收利用特征

    李祖章张文学刘增兵唐先干...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生育期基本相当的籼稻C两优396和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对照,对自主培育的优质晚粳赣宁粳1号和赣宁粳3号进行了养分吸收利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籼稻C两优396在生育前期对N、P、K的吸收能力显著强于晚粳赣宁粳1号和赣宁粳3号,到生育后期籼稻C两优396吸收磷的能力比优质晚粳品种强,吸收N、K的能力与优质晚粳品种差不多.甬优1538在低氮水平下吸收N、P、K养分的能力、在中高氮水平下吸收N的能力在生育前期比赣宁粳1号更强,其次是赣宁粳3号,到了生育后期,甬优1538吸收N、P、K养分的能力还是最强,赣宁粳1号次之,赣宁粳3号最差.吸收N、P、K养分比例:籼稻C两优396为N:P2O5:K2O=1:0.174:0.594;甬优1538为N:P2O5:K2O=1:0.117:0.529;赣宁粳1号为N:P2O5:K2O=1:0.138:0.455;赣宁粳3号为N:P2O5:K2O=1:0.132:0.486.赣宁粳1号和赣宁粳3号株型紧凑、矮小,可通过增加密度来增加生物量,再进行适当的养分管理来达到高产.

    优质晚粳吸肥特征养分管理

    减氮增密对江西双季稻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张昆陈忠平温伟平王斌强...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江西双季稻种植中大量施用氮肥和稀植化引发的产量不稳、碳排放增加的问题,设置常氮常密(T1)、减氮常密(T2)和减氮增密(T3)3个处理,研究了减氮增密技术模式对双季稻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江西双季稻环境友好型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减施20%的氮肥,即T2和T3处理相比T1处理能够降低早稻季、晚稻季和双季稻季的甲烷累积排放量、综合温室效应,加之稻谷产量的提高,进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在减施20%氮肥情况下,增加20%的密度,T3处理相比T2对早稻和晚稻的温室气体排放影响不一致,增加密度可以降低早稻季甲烷累积排放量、综合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而晚稻季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看,江西早晚稻季需要采用不同的栽培措施,早稻季需要在减氮20%的基础上增加栽培密度20%,而晚稻季则只需减施20%氮肥,不需增加密度.

    减氮增密江西双季稻温室气体

    23份木薯种质资源在贵州的形态多样性分析与评价

    罗春芳杨龙欧珍贵罗亚红...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贵州木薯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和种质创新,利用形态标记对23份木薯种质进行了多样性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23份资源在株型、主茎外皮和内皮颜色、株高、主茎高、茎粗、主茎节间长、第1分枝角度、成熟功能叶颜色、叶片裂叶数、裂片叶形、叶柄颜色、叶脉颜色、叶柄角度、裂叶长度、裂叶宽度、花萼颜色、子房颜色、蒴果长度、蒴果直径、块根分布、结薯集中度、块根形状、块根缢痕、块根外皮和内皮颜色、块根肉质颜色等方面均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本研究对23份木薯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评价,筛选获得了6个高淀粉种质和7个高鲜薯产量种质,为木薯育种选配亲本提供参考.

    木薯种质资源贵州多样性评价

    指状青霉草酰乙酸水解酶的结构特征与原核表达分析

    胡紫微李至敏张梦洁徐依婷...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手段分析了柑橘绿霉病病原菌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中草酰乙酸水解酶(PdOAH)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重组的PdOAH进行了原核表达分析和分离纯化.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dOAH的建模结构的质量较高,与其它来源的草酰乙酸水解酶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且在活性中心氨基酸残基高度保守.重组PdOAH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原核表达,在16℃、0.2 mmol/L IPTG浓度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表达量,并且有一定的可溶性.利用亲和层析技术分离纯化方法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重组PdOAH蛋白.

    指状青霉草酰乙酸水解酶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蛋白纯化

    抗菌肽Fa-AMP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李蒙刘璞张芝星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抗菌肽Fa-AMP的高效制备方法.采用大肠杆菌偏嗜性密码子设计编码该抗菌肽的核苷酸序列,通过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合成目的基因,并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ET-47b上,转化获得其BL21(DE3)pLysS工程菌,经PCR和测序鉴定,表明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这为体外生物活性检测与开发提供了参考.

    抗菌肽原核表达Fa-AMP基因载体

    水稻响应冷胁迫基因OsHI-XIP过量表达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熊文涛沈雨民陈明亮罗世友...
    42-4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转录组比较分析筛选到6个水稻响应冷胁迫的基因,其中OsHI-XIP基因被重点研究.为了深入研究OsHI-XI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从越光品种基因组中克隆了这个基因的序列,并构建了该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该载体导入赣香B株系的胚性愈伤组织中,获得了转基因阳性苗16株.本研究首次建成了赣香B的遗传转化体系,转化效率高达16.4%,明显高于一般籼稻品种的转化效率,为籼稻遗传转化及育种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水稻赣香B东乡野生稻低温遗传转化农杆菌介导法

    江西省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酸化现状探究

    姜冠杰何小林刘敏张嵚...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搜集2010~2020年发表的有关江西土壤酸化的文献资料,系统总结了江西耕地(水田和旱地)、园地(茶园和柑橘园)及林地的土壤pH值、酸化面积及酸化程度,明确了江西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酸化现状及酸化原因.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江西耕地土壤pH均值下降了0.53个单位,水田和旱地土壤pH均值分别下降了0.60和0.40个单位,其中酸性强酸性(pH<5.5)土壤面积占84.89%;茶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00~6.95,均值为4.58,其中pH<4.5的茶园土壤面积占55.8%,且茶园表层(0~20 cm)土壤的pH值低于下层(20~40 cm);柑橘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41~7.65,均值为4.66,比对照地下降了0.48个单位,其中pH<4.5的强酸性土壤面积占45.7%,以40~60 cm土层酸化最为严重;林地土壤的pH均值下降了0.1~0.5个单位.江西省内耕地和园地的酸化主要由不合理施用化学氮肥造成的,而林地的酸化主要归因于大气氮、硫沉降和林木收获带走盐基离子.

    江西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酸化pH值

    不同烟秆生物质炭施用量对烤烟产质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贾孟印瀚王铎李杰...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烟秆生物质炭施用量对中低海拔烟区烤烟产质量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旨在明确中低海拔烟区最佳的烟秆生物质炭施用量,并为今后开展烟秆生物质炭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设4个生物质炭施用量(A1:0 g/株、A2:80 g/株、A3:160 g/株、A4:240 g/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结果表明:A3处理的株高和产量最高,而A2处理的茎围、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均价、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则最优,且A2处理对优化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效果最为显著.另外,A3处理可提高根际土壤全氮含量,A2处理对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方面促进作用明显,A2、A3处理均有较高的全钾含量,但施用生物质炭对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促进作用.综上,80 g/株的烟秆生物质炭施用对中低海拔烟区烤烟产质量、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最好.

    烟秆生物质炭中低海拔烤烟产质量土壤理化性质

    微山湖红荷湿地主要植物种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研究

    张治国魏海霞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步探讨了微山湖红荷湿地16种植物间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的差异.结果表明:SLA和LDMC在16种植物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16种植物SLA和LDMC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62.3~532.5 cm2/g和0.12~0.35 g/g;SLA和LDMC在不同生活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一年生草本植物的SLA显著高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P<0.001),而木本植物的LDMC显著高于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P<0.005);SLA和LDMC在挺水植物和陆生植物间差异均不显著;跨越16个物种,SLA和LDMC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红荷湿地植物生活型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适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