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1000-579X

wkxb@jxnu.edu.cn

0791-88506185

330027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西路437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省内最早发行的学术期刊,迄今已有45年历史。承蒙诸多作者朋友长期大力支持,本刊得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天涯比邻到天体比邻:科幻电影美学新范畴

    黄鸣奋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古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寄托了让真挚情感超越空间束缚的心愿.现代交通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渐抚平了传统时代因为距离遥远而萌生的惆怅.科幻电影进而在幻想未来科技应用的过程中揭示了"天体比邻"的意蕴.古人对"天涯比邻"进行过多种阐释.相关思路延伸到科幻电影构思中,形成了有关"天体比邻"的三类九种创意,即着眼于人的宇宙志向开拓、地外生物入梦、星际联系建立,着眼于物的交通工具改进、理念投契证明,着眼于事的艺术技巧创新、移民文化投射、怀旧情感抒发.作为科幻电影美学的范畴,"天体比邻"不仅可用以诠释相关影片的审美心理,而且可以作为科幻情境下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的范畴起作用.

    科幻电影美学范畴天体比邻

    早期中国电影"青年银幕文化"的生产与传播(1913-1937)

    沈鲁彭俊颖
    11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期中国电影是观照中国青年的现代性时空.新兴的电影媒介开辟出一方新的具有成长性的消费青年与青年消费的公共空间,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青年文化传播史的重要媒介资源.文章将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的"青年"置于早期中国电影史的视野中,考察早期电影创作与青年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系统地分析"青年观念"在不同时期的银幕呈现特征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博弈.初步回顾早期中国电影对"青年观念"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的价值意义和现实影响.通过对早期中国电影的青年银幕文化的阶段特征、建构路径、现实影响和艺术表达的梳理,立足于"媒介—社会—人"的理论思考,以期总结出早期电影对青年文化生产与传播的积极意义和历史经验.

    早期中国电影青年文化现代性

    从官府主导到官绅共治:清代江西书院文化权力格局的演变

    吴琦曹佳瑞
    12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西自古文教兴盛,书院数量多、分布广、类型丰.清代江西官绅积极创办和修复各级书院,提供多种形式的经济援助.他们通过监管书院事务、担任书院山长等方式参与书院的日常管理,并兴办地方助学组织.其背后的儒家正统观、行善福报观和宗族孝道观,包含官绅对声名利益的渴望和关照社会公共事务的自觉.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清代江西书院经历内部权力格局的变化,即由官府主导向官绅共治的演变,一方面反映争夺地方文教资源、文化权力对于官绅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反映清代地方士绅力量的发展,并力图掌握书院等地方公共资源的现象.

    清代江西书院官与绅文化权力格局

    以党建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设的历史考察

    聂平平万苏春
    13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党建国,是不能忽视的历史存在,也是政治现代化的一种模式."国家-社会"分析框架限制了研究者对政党主体作用的想象力,无法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合理的理论解释.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失序、社会崩塌的双弱格局中应运而生.作为新生政治力量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领导者,它也是整合国家意志和社会力量的组织者.文章以"政党中心主义"为标识性概念,将中国共产党视为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设的关键要素,在"政党-国家-社会"的分析框架中,从中国共产党早期执政过程的"以党建国"实践展开历史考察,深入探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设的关键要素,在从制度之源到现代国家建设历史之维的理论思考中,揭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设与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党-国家-社会政党中心主义以党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