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设计与制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张义民

月刊

1001-3997

mdm1963@163.com

024-86899120

110032

沈阳市北陵大街56号

机械设计与制造/Journal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月刊,1963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大16开国际版本,彩色塑封封面,每期发行量万余册,读者人数超百万。几十年来多次受到国家机械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新闻出版局、科委等主管部门的表奖,是我国机械行业最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有限元柔性体理论的起落架落震仿真分析

    刘晶鑫董辉立马晓琛
    100-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飞机起落架为研究对象,研究落震动力学问题.根据前起落架的结构特性,利用多体动力学建模技术,建立前起落架多柔性体动力学(MFBD)模型,并进行落震仿真分析及非线性接触研究.采用落震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校验,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较为吻合.通过分析缓冲器零件的变形,考虑接触因素的多柔体动力学模型能更真实反应实际情况,以最大降落速度工况进行落震仿真,同时对起落架关键零件进行强度校核,以及缓冲器内部零件进行非线性接触计算,求得不同材质的下凸轮及底托受到的垂向力与摩擦力,获得在物理试验中难以测量的数据,分析结果对起落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起落架落震有限元柔性体接触分析多柔体动力

    混合式步进电机空间矢量PWM逆变器死区补偿策略

    何坚林毅鑫范贤光许英杰...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步进电机传统开环控制运行效果欠佳的问题,结合矢量控制算法对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进行控制,通过逆变器产生正弦波电流对电机进行驱动.由于步进电机气隙磁场畸变和PWM逆变器的死区效应,使步进电机的运行电流掺杂大量谐波,低速工作时尤为严重.为了改善电机低速运行性能、抑制谐波干扰,结合混合式步进电机矢量控制的电流环进行优化,通过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ADALINE)算法将谐波进行提取与抑制,然后进行电流方向判断,对逆变器的输出进行补偿.实验证明,所提出的补偿策略能够有效抑制两相PWM逆变器的电流谐波,改善波形、降低电机低速运行的转矩脉动.

    混合式步进电机自适应线性神经网死区效应谐波抑制

    模糊自整定PID的液压马达驱动机床主轴速度控制研究

    赵鹏展郭鹏远黄贵川
    111-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压马达驱动机床主轴系统具有参数时变和高度非线性,传统PID控制器控制精度不高.针对液压马达驱动机床主轴系统速度控制问题,采用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实现液压马达驱动机床主轴系统的有效控制,并对控制效果进行仿真验证.构造了液压马达驱动机床主轴系统模型简图,建立了液压马达驱动机床主轴系统数学模型.对传统PID控制器参数,用模糊控制器进行实时整定,开发了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最后,采用MATLAB对液压马达驱动机床主轴系统进行仿真.同时,与传统PID控制器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仿真结果显示:采用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的液压马达驱动机床主轴转速超调量小,具有更快的响应时间,跟踪精度高,同时系统能耗减少20%左右;即使受到较大随机干扰,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也能快速消除干扰,使机床主轴转速处于受控状态.采用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可以有效提高液压马达驱动机床主轴系统的动态稳定性以及抗干扰能力.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液压马达机床主轴

    磁流变抛光用蠕动泵软管失效模式及损伤演变

    刘思达何建国张建飞张云飞...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蠕动泵软管回收系统是磁流变抛光液循环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抛光液流量的稳定性.为了保证长时间磁流变抛光的可靠性,这里研究了磁流变抛光用蠕动泵软管失效模式及损伤演变规律.首先,对蠕动泵软管的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受力模型并仿真计算,获取了软管的易失效位置;然后,通过实验的方法对软管已失效处的截面损伤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损伤裂纹的特征,将最大损伤深度作为表征参数,研究其演变规律;最后,根据实验参数,建立了蠕动泵软管的寿命离线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使用常规氧化铈抛光液,在转速为300rpm的条件下,软管的磨损过程有三个阶段:磨合磨损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剧烈磨损阶段.该蠕动泵软管的稳定运行寿命为16h,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模型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蠕动泵软管磁流变抛光寿命预测氧化铈抛光液

    多向钢节点电弧增材制造摆动工艺参数优化

    齐膑余圣甫何天英刘曙...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试验方法对多向钢节点电弧增材制造摆动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摆动工艺参数送丝速度、焊枪移动速度及单边摆动幅度与堆积金属宽度和高度之间的3D响应模型,并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了单个摆动工艺参数和摆动工艺参数交互作用对堆积金属宽度和高度的影响.利用建立的3D响应模型优化了六向钢节点电弧增材制造摆动工艺参数,采用优化的摆动工艺参数电弧增材制造六向钢节点,制造的六向钢节点平均尺寸偏差为±1.30mm,成形精度较高.

    电弧增材制造多向钢节点摆动工艺参数优化

    滚针凸度修型及偏载对滚动轴承接触应力影响

    程林张信群疏剑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滚针凸度修型及偏载对滚动轴承接触应力的影响,以KIRD234021-YA型滚动轴承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完整的四种有限元模型,分别为无偏载滚子带凸度、无偏载滚子不带凸度、偏载滚子带凸度和偏载滚子不带凸度.其次,运用Nastran软件对四种模型分别进行力学性能分析,获得滚子、内圈应力云图.研究结果表明:轴承在无偏载工况下,滚子带凸度与不带凸度应力分布规律一致,且滚子最大应力值相差无几;轴承在偏载工况下,两种滚子的应力分布规律云泥之别,带凸度修型滚针的应力沿轴向分布更为均匀,且轴承最大应力值也相对较小,较无凸度修型的轴承滚针最大应力值下降45%,且与轴承内圈应力分布规律相吻合.最终,利用疲劳寿命试验机对四种轴承分别进行疲劳试验,发现轴承滚针磨损的状况与仿真结果相似.验证了对滚针进行凸度修型,能够有效提高应力分布的均匀性,缓解应力集中现象,减少轴承的磨损,尤其对偏载情况下的轴承更是如此.

    偏载凸度修型有限元接触应力

    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在自由曲面数控加工中的实验

    韩军徐睿金岩熊凤生...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自由曲面的加工中,一直面临着加工时间长的问题,本研究以提高加工效率为目的,通过分析待加工自由曲面的面曲率、残余高度等参数,计算出合理的加工步长和行距,并以此为依据将待加工曲面离散成点云即为刀触点.将刀具路径规划问题转化为求解TSP问题的最优解,为避免遗传算法早熟陷入局部最优解,引入了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改进,使用改进后的混合算法进行刀具路径寻优.对优化方法进行了仿真加工、实验加工及测量,结果表明优化方法相比传统方法刀路长度最多减少303.4mm,相对缩短了12.3%,加工效率提升较为明显,并且加工表面也取得了较好的加工效果.

    自由曲面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刀具路径优化数控加工

    基于AMESim车辆转向系统液压油缸工作特性分析

    郭晓聪李宁
    134-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向系统液压油缸是全液压转向车辆的最重要动作执行单元,对系统动作执行具有重要影响.针对某车辆的转向液压缸进行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对承载和关键参数进行分析,获取数学模型;对转向液压缸的静态和动态工作特性进行分析,获取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基于AMESim搭建转向液压油缸工作特性分析模型;选取系统的斜坡输入和阶跃输入等两种信号输入,分析系统的响应;分析等效质量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基于全液压转向系统试验台,对转向液压缸的阶跃输入响应特性进行分析,获取输出特性,验证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可知:斜坡信号和阶跃信号输入后,经过迅速调整,均能趋于稳定状态;当转向负载质量逐渐增大时,超调量增大,调整时间变长,需要尽量减小转向液压油缸的负载来提高系统响应;试验测试结果的压力和流量变化趋势与仿真分析保持一致,稳定后的压力为76.7bar,仿真分析为79.4bar,误差在3.5%以内;表明分析模型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此类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转向系统液压缸流量压力模型测试平台

    金刚石线锯成形切割工程陶瓷圆弧试验研究

    王亚帅王燕青杨胜强
    13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工程陶瓷圆形零件难以成形加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金刚石线锯成形加工工程陶瓷圆弧件的新方法,以圆弧面的径向跳动为衡量圆度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分析了线速度、转台转速和张紧力等工艺参数对圆弧件形状精度圆度、加工效率、线弓角度、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得出:在本试验参数范围内,线速度越大圆弧面的圆度越好、加工效率越高、线弓角度越小、表面粗糙度越好、表面质量越好;转台转速越小圆弧面的圆度越好、加工效率越高、线弓角度越小、表面粗糙度越好、表面质量越好;张紧力越大圆弧面的圆度越好、加工效率越高、线弓角度越小、表面粗糙度越好、表面质量越好.

    金刚石线切割硬脆材料圆弧件成形加工圆度单因素试验法

    埋入光纤刚挠结合光电印制板结构参数优化

    郭泽田陈小勇杨旭李梦媛...
    145-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埋入光纤刚挠结合光电印制板结构参数,减小内部光纤的应力和偏移量,将光纤应力和偏移分别作为目标函数,结合响应面法(RSM)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刚挠结合光电印制板结构参数进行双目标优化.建立了埋入光纤刚挠结合光电印制板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其施加热固耦合载荷;利用RSM得到了内部光纤的应力和偏移量的拟合模型与回归方程;基于光纤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这两个目标最小的原则,采用NSGA-Ⅱ对埋入光纤刚挠结合光电印制板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了优化后的Pareto解集,并验证了优化解集的准确性.

    光纤光电印制板响应面法NSGA-Ⅱ多目标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