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水利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水利科技
江西水利科技

李荣昉

季刊

1004-4701

jxsk@chinajournal.net.cn

0791-88337594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1038号

江西水利科技/Journal Jiangxi Hydraulic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宣传党的水利水电方针政策,报导省内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成就,交流省内外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施工、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和经验,介绍国内外水利水电行业的先进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一二维耦合模型的洪水风险区划研究

    谢信东李德龙李光锦杨伟峰...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萍水河湘东段区域受洪水灾害影响较大,历年损失严重.本文使用MIKE FLOOD构建了萍水河湘东段区域洪水演进一二维耦合模型,结合2019年实测水位过程和调查洪痕等资料验证了模型合理性.根据研究区设防情况,确定了 20年、50 年和 100 年一遇 3 种设计洪水计算方案,并分别提取了 3 种计算方案下的洪水风险特征要素(包括最大淹没水深、最大演进流速和淹没历时等),使用综合风险度法开展了萍水河湘东段区域洪水风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萍水河湘东段区域洪水风险区划分为极高、高、中和低风险 4 个等级;其中,中下游无堤防保护区域洪水风险等级为极高或高风险;湘东区县城区域洪水风险等级主要为高风险和中风险,县政府驻地区域属于洪水灾害高风险等级区.本文洪水风险区划成果可为湘东区防洪规划及非工程措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洪水风险区划MIKEFLOOD综合风险度萍水河

    特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结构分区研究

    童朝徐婷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板堆石坝变形控制的前提是保证坝体各分区的施工质量,而这与坝体分区结构设计关系密切.在坝体分区结构设计环节中,差异过大的主次堆石分区会导致面板出现过大的挠度变形,同时也容易产生开裂、脱空等问题.通过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着重从结构设计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特高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特性的影响因素.结合某特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了坝体的不同分区方案,从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中得出了特高坝的建议分区原则:若次堆石区填料材料特性较差,应尽可能保证次堆石区靠近下游,同时主堆石区和次堆石区分界线应靠近下游;尽量避免次堆石区设置在坝顶范围,以免在次堆石区产生较大的竖向位移对坝顶及上游坝面的影响;全断面采用主堆石区或减小主次堆石区变形模量的差异性,有利于坝体的变形协调.

    特高面板堆石坝有限元分析分区结构应力变形变形协调

    基于倾斜摄影的精细化三维建模方法研究

    韩婷婷张福坤范宪创欧阳亚丽...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实景三维模型应用于诸多领域,但基于倾斜摄影建立的三维模型存在模型拉花变形、纹理缺失等问题.本文以官厅水库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将无人机倾斜摄影与近地摄影技术有机结合,探索提出了一种空地一体化的近景摄影测量精细化建模方法;与传统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相比,构建的TIN结构更为丰富,模型视觉效果更清晰.采用空地一体化的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方式,其构建的三维模型几何结构更精细,纹理更真实细腻,可为今后实景三维精细化建模提供技术参考.

    倾斜摄影精细化三维建模几何结构

    胶凝砂砾石坝层面效应及其稳定性研究

    徐刚陈晗
    98-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莆田萩芦溪西音水库工程拟建胶凝砂砾石坝为例,概化出静力刚体极限计算模型,并按建基面及不同高程处胶凝砂砾石填筑面进行坝体抗剪断系数与上下游垂直正应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水位荷载时,上游面垂直正应力随胶凝层面所处坝体高程位置升高而减小;当胶凝层面位置一定时,上游面垂直正应力随荷载水位升高而存在降低的趋势.坝基面抗剪断系数及坝踵处正应力随库水位升高而减小,坝趾处正应力随库水位升高而增大;工程建设及正常营运过程中,建议采取相应措施监测及检测胶凝砂砾石坝层面效应.

    层面效应胶凝砂砾石坝抗剪断系数垂直正应力

    浅析水闸三维设计系统研发与应用

    张群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开展传统水利工程水闸类项目三维设计时,水工专业逆向建模较多,主流三维设计软件原生功能仅支持建模,缺乏水闸设计流程,导致三维设计效率低,BIM正向设计难以落地.为提升水闸工程三维设计效率,快速形成三维设计成果,实现水闸工程BIM正向设计及支撑设计成果数字化,本文基于水闸设计标准化,以Bentley平台为基础,研发水闸三维设计系统.该系统的开发建设,实现水闸工程的三维设计标准化,参数化模型建立(基本上一键生成),为后续水闸类项目BIM正向设计及成果数字化交付奠定基础.

    水闸BIM正向设计设计标准化三维设计系统

    江西水利物联感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史赟李茂全朱松挺盛亚雄...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水利工程建设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利物联感知设备存在厂商多样、品牌繁杂、协议多元等特点,给前端站点、设备的统一管理及运维、监测数据的统一接收等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此,江西水利相关部门深入分析已建站点设备资源、新建站点设备融入、水利监测数据共享等问题后,设计研发了支持行业标准协议与具体水利业务场景自定义协议的水利物联感知平台,有效提升了水利物联感知设备及不同来源的数据汇聚能力和共享协同效率.本文主要从物联感知平台的整体设计思路、关键技术、核心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各级水利部门物联感知平台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物联感知平台物联感知设备数据汇聚共享协同

    江西省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人为驱动因素分析

    吴佳亮刘聚涛付莎莎袁芳...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得到长足发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本文基于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水利普查和动态监测等资料,定量阐述了江西省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探析了其人为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江西省现有(2021 年)水土流失面积23 326.19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13.96%,相较于1987 年减少 22 826.87 km2,减幅为49.46%.2021年全省设区市中度和强烈及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前三为赣州市、九江市和抚州市,分别占其土地总面积的 1.54%、1.25%、0.89%,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强化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创新、依法严格监管人为水土流失、系统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江西省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向好的主要人为驱动因素.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人为驱动因素江西省

    蒙江流域近60年水沙演变特征研究

    朱颖洁张立杰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60-2020年蒙江流域日降水资料、蒙江控制站太平站径流和输沙资料分析蒙江流域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演变特征及原因;运用线性趋势回归检验法分析其趋势成分;采用Mann-Whitney-Pettitt突变点分析法对其进行突变分析;采用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其周期成分.结果表明:除夏季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和冬季降水量呈不明显的减少趋势外,其余序列呈不明显的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呈不明显的增加趋势,没有发生显著突变;年降水量序列存在 4 年、7 年、20 年、45 年左右的周期;年径流量序列存在 3 年、7 年、19 年、50 年左右的周期;年输沙量序列存在4 年、6 年、11 年、16年、46年左右的周期;人类活动是引起蒙江流域年输沙量减少的主导因素.

    线性趋势回归检验Mann-Whitney-Pettitt突变点分析小波分析成因分析蒙江

    HEC-HMS模型在江西省山区中小河流洪水预报中的适用性研究

    游云许小华朱龙辉王小笑...
    12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区洪水暴涨陡落,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实现中小河流洪水预报在防洪减灾中十分重要.为探究HEC-HMS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江西省山区中小河流的适用性,以蜀水流域为研究区,构建了基于HEC-HMS的蜀水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选用 2013-2019 年间的 12 场降雨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敏感性分析和洪水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参数中CN值为最敏感参数;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结果显示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合格率均为 91.67%,径流深合格率为100%,确定性系数均高于 0.7;HEC-HMS模型在蜀水流域中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可为江西省山区中小河流域洪水预报提供参考.

    HEC-HMS中小河流洪水预报蜀水流域适用性

    无人机图像法流量测验技术及其应用

    李明亮高云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量是水文的主要测验要素之一,传统的水文测流方法是使用转子式流速仪或浮标法进行测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历时较长,费工费力,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多旋翼无人机在各行各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赣江上游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利用大疆无人机进行了技术攻关与应用研究,通过无人机搭载摄像机、RTK模块采集河道水面视频图像,利用视频图像识别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成功获得流量数据,精度满足水文技术规范要求.采用非接触方式测流方法,使测流更加安全、可靠、灵活.

    无人机图像法水文测流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