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省有色金属学会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省有色金属学会

杨斌

双月刊

1674-9669

jxys@chinajournal.net.cn

0797-8312555 8312211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Journal Jiangxi Nonferrous Metal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学术性、实用性、开发性、信息性兼备的科技期刊。面向全国有色金属厂矿、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办刊过程中一直坚持科研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应用技术为主的方针;坚持为振兴有色金属工业及行业科研生产服务的办刊宗旨,促进全省乃至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科研、企业管理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努力和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增强体表面改性在高导热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蔡志勇文璟王日初彭超群...
    237-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器件的更新换代,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高.金属基复合材料,尤其是铝基和铜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低膨胀、高稳定性等特点,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电子封装材料.然而,金刚石、石墨烯、硅等增强体与基体的润湿性差,或者在高温下与基体发生有害的界面反应,限制了此类高导热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本文简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进展,结合影响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因素,提出了几种改善界面结合的方法.增强体表面改性是改善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的重要途径之一,常用工艺有磁控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化学镀法等;最后,对增强体表面改性在高热导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展望.

    电子封装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铝基复合材料铜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界面反应表面改性

    CO2氧化多孔Mg2Si制备微纳分级Si/C材料及储锂性能

    郑娅刘娟喻强穆艺臣...
    256-264,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硅基负极材料储量丰富、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稳定,是最具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然而硅接近300%的体积膨胀和较低的离子导电率在电池的循环中十分不利.本文以多孔Mg2Si为原料,通过CO2氧化一步法去除了Mg的同时,在微米级多孔硅体系中引入了纳米级孔隙,并实现了碳层的均匀复合,制备了微纳分级三维多孔Si/C复合材料(MN-p-Si/C).该结构不仅减轻了硅在脱嵌锂过程的体积膨胀,为离子和电子的传输提供了三维有效通道,碳层还大幅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得益于这些优势,MN-p-Si/C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 869.2 mAh/g、2 364.5 mAh/g,初始库仑效率高达82.41%,在1 A/g高电流密度下,200圈循环后MN-p-Si/C可逆容量还保持在1 127.1 mAh/g,容量保持率为70.9%,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硅/碳负极多孔结构CO2氧化反应Mg2Si

    热处理对选区激光熔化Co-Cr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波刘艺夏书标
    265-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处理不仅可以消除激光增材制造材过程中的热应力,还可以调控材料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本文研究了选区激光熔化Co-Cr合金微观组织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变化及其相应的力学性能.研究发现,打印态下合金组织为γ奥氏体,基体中存在大量层错和亚晶界组织,以及少量四方σ-CoCr沉淀相;在1 150℃下保温1 h,发生γ-ε转变,ε马氏体含量为10.4%(V/V),同时沉淀相由四方σ相转变为六方Co3W(Mo)2Si相;再经过800℃处理2 h后,马氏体含量进一步增加至15.5%(V/V),同时沉淀相数量增加且尺寸增大.热处理后的沉淀相对力学性能影响显著,材料的硬度从31 HRC提高至38 HRC,屈服强度从848 MPa 提高至1 119 MPa.本研究可以为研究激光选区熔化Co基合金组织与性能调控提供参考.

    选区激光熔化Co-Cr合金热处理沉淀相力学性能

    褐铁矿型红土镍矿中有价金属的酸浸工艺

    王燕欧阳剑龚禹杨洋...
    274-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镍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金属,从低品位红土镍矿中生产单质镍或镍的合金是解决镍铁合金需求的主要途径.采用盐酸选择性浸出印尼褐铁矿型红土镍矿中的有价金属,结果表明:当盐酸浓度10 mol/L,原料粒度74 μm,浸出温度353 K,固液体积比1∶4,浸出时间120 min时,镍、钴、锰、铁和镁的浸出率分别为34.3%、90.67%、64.23%、76.46%和48.12%,且盐酸作为常见的工业副产品,易回收再生.镍、钴、锰的浸出动力学研究可知,其浸出过程不符合广泛采用的收缩核模型,而用Avrami方程进行拟合具有很好的线性,根据Arrhenius公式求得浸出过程中镍、钴和锰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7.96、4.00 kJ/mol和4.98 kJ/mol,三者浸出的活化能值均介于4~12 kJ/mol范围内,且浸出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并不明显,判断出镍、钴和锰的浸出过程受扩散条件控制.本研究结果可为褐铁矿型红土镍矿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红土镍矿常压酸浸矿相动力学

    磁铁矿反浮选脱硅提纯有机硅捕收剂TAS550应用与机理

    毛灵瀚余新阳魏新安谢鸿辉...
    285-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一种有机硅化合物苄基氨乙基氨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TAS550)作为捕收剂,进行磁铁矿反浮选脱硅提纯研究,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接触角、吸附量测定、Zeta电位测定等分析测试技术对捕收剂与矿物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浮选研究结果表明TAS550具有优秀的捕收性能,在pH值为8.0的条件下,TAS550用量为2×10-4 mol/L时,对石英、磁铁矿的捕收性达到较优,回收率分别为98.21%、79.13%,加入淀粉作抑制剂,用量为400 mg/L时能够有效抑制磁铁矿且对石英回收率影响较小;在该条件下进行石英与磁铁矿反浮选试验达到了理想的指标;红外光谱分析、Zeta电位、吸附量测定以及接触角测定试验表明:捕收剂TAS550与石英产生了物理吸附,并有效地提高了石英表面的疏水性.

    捕收剂反浮选磁铁矿脱硅浮选药剂

    煤矸石-赤泥基全固废陶瓷材料制备机理

    储英健李宇张伟李帅...
    293-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中西部部分地区同时存在煤矸石和赤泥两类大宗难利用固废,利用这些区域内的煤矸石和赤泥协同制备陶瓷材料是实现其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以山西河津地区煤矸石和赤泥为原料,制备了煤矸石-赤泥基全固废陶瓷样品,并采用XRD、SEM和碱金属浸出实验等手段,研究了原料配比、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样品物理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料配比影响样品的矿相和孔洞结构,最佳质量配比为煤矸石∶赤泥=1∶1,较好烧结温度为1 200℃,较好烧结时间为15 min,此时样品的吸水率为0.15%,抗折强度为90.40 MPa,结构致密,主要矿相为钙长石、蓝方石.赤泥中的碱金属得到了有效固化,相对于烧结前,钠、钾离子固结率分别达到了97.17%和96.76%,钙长石和蓝方石是碱金属离子的主要赋存矿相.

    赤泥煤矸石陶瓷材料微观结构抗折强度

    Nd3+掺杂钙钛锆石(Ca1-xNdxZrTi2O7+x/2)相变行为的研究

    提学超李伟民
    302-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钙钛锆石对放射性元素Am3+的稳定固化作用,以Nd3+为Am3+的模拟元素,系统研究了高温固相法制备Ca1-xNdxZrTi2O7+x/2时,Nd3+异价取代钙钛锆石晶格中Ca2+位(0≤x≤1.0)所导致的相态演变行为.合成Ca1-x NdxZrTi2O7+x/2的XRD、Raman、BSE和EDS测试结果表明:钙钛锆石(Zirconolite)晶格对Nd3+离子的固溶量可达70%(x=0.7),可有效实现对Am3+模拟元素Nd3+离子的固化.但随着Nd3+掺杂量(x≤0.3)增加,Zirconolite-2M晶格中O2-和Nd3+的无序化程度逐渐增加、(Ca/Nd)-O键长逐渐变小,直至(x=0.4)引起Zr4+、Ti4+附近的O2-配位数发生改变(ZrO7→ZrO8、TiO5→TiO6),Zirconolite-2M晶格结构开始向Zirconolite-4M转变.x=0.5时,陶瓷体完全转变为Zirconolite-4M晶格且O2-和Nd3+有序度重新变高、Ti—O键长增加;直至x=0.6、x=0.7时,陶瓷体仍为单一Zirconolite-4M结构,但晶格中O2-和Nd3+的有序度又逐渐降低,以至于在x=0.7陶瓷体亚晶格中微量Ca2+、Zr4+、Nd3+离子占位转变为烧绿石(Pyrochlore)结构.而在0.8≤x≤0.9范围内,Zirconolite-4M结构完全消失,陶瓷体为多相共存状态(Pyrochlore、ZrTiO4和Nd2(TiZr)4O11物相).Nd3+完全取代Ca2+位(x=1.0)时,陶瓷体变为单一Nd2(TiZr)4O11固溶体相.陶瓷体晶粒的BSE和EDS分析证实了这种相变规律.

    Nd3+-掺杂钙钛锆石-2M相关系有序-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