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南京机械工程学会 南京机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南京机械工程学会 南京机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曾永健

双月刊

1671-5276

editor@njmes.org njmes_101@jsmail.com.cn

025-84207048;84217296

210018

江苏省南京市珠江路280号1903室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Journal Machine Building & Autom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传播机械与电气行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以及国内外机电行业前沿信息和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教学研究与实践经验的综合性机电技术期刊,也是江苏省机电行业唯一的集数控、智能化、机电一体化和敏捷制等先进制造技术的技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准零刚度非线性低频隔振器理论研究及应用

    张建润余康凡卢熹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隔振器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线性隔离器因其简单、低廉、高可靠性和鲁棒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中,然而由于其仅能够在激励频率大于√2倍固有频率时才能有效抑制振动,故存在静态承载能力和低频隔振性能之间的固有矛盾.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非线性准零刚度(QZS)隔振器可以在保证高承载能力的前提下降低动刚度,从而将隔振频带拓宽到低频区域.从QZS隔振器的构造方法、优化与改进设计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综述QZS隔振的主要研究进展,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非线性隔振低频振动控制准零刚度隔振器工程应用发展趋势

    一种用于滑块磨床的双导程进给系统静动态特性分析

    葛紫阳王立平马凤举王冬...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一种应用于某滑块磨床的双导程进给系统为对象,对该双导程进给系统进行了介绍;基于Workbench对滑块磨床中的y轴双导程进给系统进行了静动态特性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静态特性方面,该进给系统最大应力约为1.65 MPa,最大变形约为11μm,位于第二工作台最右端,砂轮处变形约为4.2 μm;动态特性方面,该进给系统1阶固有频率约为138.34Hz,最大振幅位于二级进给驱动部分,相较于传统滚珠丝杠进给系统具有更好的动态特性.在设计阶段对该双导程进给系统进行静动态特性分析,为进给系统的结构优化设计、指导样机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撑.

    滑块磨床进给系统静动态特性

    基于流固耦合的空调分歧管应力分析

    佀闻张翔赵承志栾德玉...
    17-1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ANSYS Workbench分析平台,采用流固耦合的计算方法,对空调分歧管的断裂进行分析,探讨410A氟利昂流场速度分布,分析空调分歧管的变形和等效应力分布,对分歧管出现裂纹的位置进行应力分析和强度评定.结果表明:空调分歧管的最大等效应力为305.2MPa,位置位于出现裂纹的三通管根部,分歧管出现裂纹处的一次应力高于许用值.

    流固耦合空调分歧管等效应力应力分析

    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装配中的力学行为研究进展

    李梅平张永亮刘宏伟安鲁陵...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飞机结构中.但受限于其较大的成型偏差和较弱的层间性能,在装配过程中复合材料结构往往出现局部应力过大甚至结构损伤的现象.在结构几何外形满足精度要求的同时,为了保证复合材料装配结构的完整性和力学性能,还需对复合材料结构装配力学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复合材料结构装配环节对装配应力的影响,从校形与夹紧、填隙补偿、螺栓连接等方面综述装配力学行为的研究,给出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装配力学行为

    间隙对外部激励下轨道车轴轴承内圈动态特性的影响

    李宁宁师玲萍刘晶李峰...
    28-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轴承HM803149运行动力学特征,对轴承内圈不同工况下响应性能开展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轴向间隙持续朝负向增加,滚子极限角增大,更多滚子受到载荷作用,直到最终所有滚子都承受载荷.逐渐增大载荷后,轴承间隙时域波形呈现同样变化,时域波形振动信号电压方均根(RMS)参数递增.保持转速不变和间隙-3.2 µm下,振动加速度呈现小幅变化点.试验验证发现:轴承间隙形成了相同变化特征,逐渐增加试验轴承间隙后RMS先降低后升高.该研究能够有效提高轴承的传动效率,具有很好的理论研究价值.

    轨道车轴轴承内圈轴向间隙外部激励动态特性振动加速度

    基于机器学习的螺栓连接接触状态实时预测

    赵伟马奔奔唐林杜宗亮...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螺栓连接系统界面间的接触状态是衡量其工作状态和密封性能的重要指标.由于受到较强接触非线性和过多耦合变量的影响,接触应力分布的实时预测依然是一个难题.借助机器学习的方法,将复杂的螺栓连接问题封装在后台运算里,最终呈现出一个简单的能够实时预测接触应力分布的前台操作.

    螺栓连接接触应力机器学习实时预测

    双转轴支撑装置的运动学分析与误差补偿

    徐志祥邢立冬孙文博赵炎...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洞试验是飞行器研制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双转轴支撑装置是应用于风洞采集飞行器实验数据的关键设备.根据双转轴支撑装置的结构特点,建立风洞试验用双转轴支撑装置运动控制的数学模型,得到机构角和飞行器模型角的运动学解析函数.在Matlab平台上采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得到尾轴和滚转角的误差补偿函数,据此设计尾轴和滚转角的误差补偿方案.

    风洞试验双转轴机构运动解耦误差补偿

    高温合金GH4169铣削表面粗糙度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梅屹峰戚东辉王文旗
    42-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理想的高温合金GH4169铣削表面粗糙度,设计GH4169铣削正交试验,建立表面粗粗度预测模型,利用相对灵敏度分析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主次顺序,通过趋势图分析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机制及影响趋势;提出工艺参数优选区间确定方法并获得铣削工艺参数优选区间;采用遗传算法获得优化的铣削工艺参数组合.铣削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参数不仅能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而且减小了刀具磨损.

    铣削GH4169表面粗糙度遗传算法参数优化

    五轴机床后处理非线性误差精确插补算法

    徐世昌杨文安鄢雪峰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五轴AC双转台数控机床后处理存在的非线性误差问题,提出一种精确插补算法.采用齐次变换矩阵实现机床逆解,采用旋转量最小法筛选多解.对于常规非线性误差采用矢量插补,对于奇异非线性误差采用线性插补,将插补产生的新非线性误差精确控制在目标值的95%~100%之间,仿真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误差精度.曲面零件加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传统中点迭代插补方法能够减少18%的NC数据量和13.7%的加工时间,同时改善切削力与表面粗糙度.

    五轴后置处理非线性误差奇异问题线性插补矢量插补

    轧辊等离子堆焊再制造研究现状与展望

    张森王俊杰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轧辊是轧机的重要部件,其性能的好坏对轧钢质量有着很大影响,失效轧辊再制造是轧辊制造业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轧辊再制造是运用表面处理技术对失效轧辊进行修复以达到或超过新产品性能的绿色制造工程.简述轧辊的失效原因和主要失效形式以及等离子堆焊再制造技术的原理、特点;综述轧辊等离子堆焊再制造铁基合金、镍基合金、钴基合金及复合型粉末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等离子堆焊在轧辊再制造领域的应用现状;对等离子堆焊技术在轧辊再制造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轧辊等离子堆焊再制造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