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南京机械工程学会 南京机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南京机械工程学会 南京机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曾永健

双月刊

1671-5276

editor@njmes.org njmes_101@jsmail.com.cn

025-84207048;84217296

210018

江苏省南京市珠江路280号1903室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Journal Machine Building & Autom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传播机械与电气行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以及国内外机电行业前沿信息和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教学研究与实践经验的综合性机电技术期刊,也是江苏省机电行业唯一的集数控、智能化、机电一体化和敏捷制等先进制造技术的技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自由度柔性机械臂非线性连续时变反馈控制方法

    江峰苏麒
    193-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多自由度柔性机械臂控制过程中,机械臂定位控制系数选择合理性较低,导致多自由度柔性机械臂控制时延较长且运动轨迹与预设轨迹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提出多自由度柔性机械臂非线性连续时变反馈控制方法.将拉格朗日算子作为计算基础,以能量的方式构建多自由度柔性机械臂动力学模型.考虑到机械臂的负载状态,计算机械臂的重力矩,识别机械臂非线性连续时变反馈控制参数.设定非线性连续时变反馈控制规则,构建机械臂非线性控制器,实现机械臂定位控制.构建实验环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升机械臂运动轨迹与预设轨迹的一致性,缩短机械臂定位控制时延,进一步提升机械臂应用效果.

    自适应控制多自由度柔性机械臂反馈控制连续时变定位控制动态面控制

    气膜孔电加工智能产线控制系统研究

    赵晓梦蒋毅王少航
    198-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气膜孔电加工领域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对电加工智能产线控制系统展开研究.基于叶片电加工的工艺特点,设计智能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及产线布局;根据所需功能要求设计产线控制系统总体结构,并对控制原理及具体实现进行研究,包括控制系统具体的产线控制流程及内部控制机制,用以保证产线的稳定运行.在模拟环境下对系统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运行正常,能够实现叶片的自动化加工.

    航发叶片气膜孔电加工生产线控制系统产线调度

    低地板有轨电车平稳性影响要素分析

    刘帅李振乾梁树林周亚波...
    203-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低地板有轨电车在车辆设计阶段平稳性指标超标的问题,从车辆参数和轨道激励两个方面进行原因探析.通过对车辆关键参数的优化分析可知:降低二系刚度和阻尼能够适当地改善车辆的运行平稳性,但过小的刚度和阻尼在工程应用中难以实现.通过对美国五级谱和德国高干扰谱进行时频域特征分析可知:轨道谱短波高频振动能量较大是有轨电车平稳性超标的原因,建议定期对钢轨进行打磨,以此来控制轨道短波的振动能量.

    有轨电车平稳性超标车辆参数优化轨道谱激励时频域分析

    弓网系统动态升弓问题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李牧迪周宁魏海飞陈鸿明...
    209-213,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铁路车辆系统中弓网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列车运行过程中不同供电制式(AC/DC)切换时产生的动态升降弓问题,建立弓网系统升降弓接触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升降弓地面试验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基于弓网系统升降弓接触动力学模型,利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影响升弓动力学的关键因素以及考虑接触线拉出值条件下动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得到了弓网系统合理的升弓参数范围.结果表明:升弓条件下,影响弓网动力学关键因素为弓头质量、升弓速度和接触线拉出值位置.

    铁路车辆受电弓供电制式动态升弓接触线拉出值

    高速列车空气弹簧二系悬挂垂向振动规律研究

    张传阳罗仁
    214-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空气弹簧系统垂向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某高速列车动力学模型,根据空簧垂向振动传递试验结果,验证空簧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采用数值仿真分析空簧的垂向动刚度特性和振动传递规律.研究二系抗侧滚扭杆刚度、空簧节流孔直径和二系垂向减振器阻尼对振动传递规律的影响,对比不同二系悬挂结构对车辆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发现节流孔直径对空簧动刚度和传递率影响很大,减小节流孔直径会增大空簧垂向动刚度;采用节流孔方式有利于改善高频减振效果,采用二系垂向减振器有利于低频减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直径的节流孔可以实现和二系垂向减振器近似的振动传递率,且减小垂向平稳性指标值及车体垂向加速度值.

    高速列车空气弹簧动力学仿真振动传递垂向减振器

    基于优化SVM的BUCK电路故障诊断方法

    许煜辰王友仁常烁
    220-223,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功率器作为功率变换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故障,直接影响电路的安全运行.为此设计核心功率器件的加速退化实验方案,采用加速退化实验中退化程度最为严重的电解电容和SiC MOSFET功率管代表DC-DC变换器的软故障器件.实验设定5种工况条件,分别采集每种工况条件下的4种电路信号.采用ReliefF算法对48维特征进行特征优选,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PSO-SVM)进行故障分类,并与SVM、KNN分类算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PSO-SVM故障诊断方法可以获得更高的故障诊断率.

    功率变换器SiCMOSFET功率管加速退化实验PSO-SVM

    基于模型的涡扇发动机性能衰减评估

    赵伟辰王晨李兆红杨怀丰...
    224-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涡扇发动机寿命期内各部件性能衰减程度与衰减趋势,基于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与部件特性衰减因子,采用序列二次优化算法对1台300 h持久试车的发动机各阶段部件性能衰减情况进行寻优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误差最大为4.33%,绝大部分参数误差在±2.0%范围;高压部件持久试车前期衰减,后期低压部件衰减较快,300 h试车后压气机与低压涡轮衰减最严重.

    涡扇发动机性能衰减衰减因子序列二次优化算法持久试车

    自旋翼无人机纵向解耦控制技术研究

    王震黄一敏王安航
    229-233,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对象自旋翼无人机,提出在干扰下如何实现解耦控制.由于对象无人机空中段飞行过程中对外界干扰十分敏感,很容易在干扰下激发高度和速度间的耦合,现有控制策略优先考虑了速度控制,而牺牲了高度控制性能,所以导致高度控制鲁棒性较差.针对此特性,提出升降速率指令内回路控制结构以增加系统对高度差的反应能力,并且在桨盘控制通道加入高度反馈以弥补油门控制的不足.通过仿真测试改进策略的解耦性能以及鲁棒性,验证了该策略是合理且可行的.

    自旋翼无人机高度速度耦合纵向控制策略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主轴的模糊滑模位移控制

    白郭蒙单文桃恽之恒
    234-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无轴承永磁同步电主轴高性能转子位移控制要求,结合遗传算法寻优快及模糊控制能柔化控制信号的优点,设计一种将滑模等效控制、模糊控制和遗传算法有机结合的电主轴转子位移控制策略,在滑模控制中引入模糊切换增益,并通过遗传算法对模糊滑模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从而获得最佳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模糊滑模控制降低了系统在传统滑模控制下的抖振,遗传算法优化后模糊滑模控制下的不同轴向稳态转子振动峰峰值较优化前分别减小了53%和 27.5%.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主轴位移控制滑模控制模糊控制遗传算法

    基于模糊WMR优化PID方法的电机转速控制优化分析

    段晓伟叶小晖
    239-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白噪声下传统PID控制模式造成的输出转速显著波动变化的问题,开发一种通过无刷直流电机转速进行调节的模糊WMR-PID技术.采用模糊推理的方式确定输出变量,根据重心分析法解模糊处理,并建立模糊WMR-PID控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糊WMR-PID控制方式可以实现快速跟随要求,当初始指令速度为2 450 r/min时,指令在8 s时迅速增大至3 540 r/min,14 s时又迅速降低至1 930 r/min.相对模糊PID方法,模糊WMR-PID能够大幅降低控制动态的超调量,说明模糊WMR-PID控制器可以实现理想的控制效果并达到优异鲁棒性.该研究提高了无刷直流电机转速调节能力,表现出良好控制效果.

    无刷直流电机转速控制模糊自整定超调量鲁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