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发展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发展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张国良

半月刊

1008-3855

jyfz@263.net

021-64034596;64038342;64186212

200032

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教育发展研究/Journal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涵盖各级各类教育,注重决策参考和分析,适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教育强国建设——再论以质图强战略

    高书国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要求教育发展思想、发展水平、发展模式和服务方式都要发生全方位、整体性和本质性的变革、提升和跃迁.实施以质图强战略,从突出优势、增强能力、拓展空间、抓住关键、实施改革、创建生态六个方面集中发力,实施一系列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战略行动,让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更多、满意度更高、安全感更强,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之路.

    教育强国模式转型以质图强行动策略

    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价值意蕴、理论逻辑与实践向度

    张学英张东刘渊
    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文章归纳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三个层面的价值意蕴,即有效匹配新质生产力需求、助推建构可持续生计、实现弱势区域/群体发展的起点公平.诠释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的逻辑起点,在推高层面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在稳中层面促进传统产业/行业转型升级、赋能存量劳动力就业迭代,在提低层面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结合共同富裕的内涵阐释了教育强国赋能过程富裕、差别富裕、逐步富裕、全面富裕的内在机理,分析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向度: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教育包容性发展切断贫困的不利循环,以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赋能区域均衡发展;增强教育民生属性赋能完整人培养以实现全面富裕.

    教育强国共同富裕教育质量教育体系教育包容教育资源

    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教育服务贡献水平评价:内涵、逻辑与维度

    潘奇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去思考教育的属性、地位、价值,进而激发教育评价内涵、逻辑及其维度等方面的系统性变革.基于对教育服务贡献相关概念内涵及其特性的认识,立足教育强国战略目标实现,提出教育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科技自立自强、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和提升大国影响力提升等五个方面的努力方向、服务贡献内容及其标志性指标.

    教育服务贡献水平教育强国建设评价维度

    迈向2030:以大学多样化助力和引领新质生产力

    刘振天
    29-32页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呼唤有组织科研

    周光礼
    32-36页

    全球化浪潮下我们需要怎样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陈亮
    36-39页

    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赋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在机理与多样化发展路径

    田铁杰
    40-42页

    全球性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指向与国际经验

    李辉
    43-45页

    论我国教育民生建设的新时代意蕴与实践进路

    贺武华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教育民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更体现在教育领域,直指推进教育民生要在目标、内涵、要求等方面发生新变化.新时代教育民生是建立在民生观、教育观以及相关的公平观、发展观、质量观等基础之上的一个综合性概念.教育民生的层次性和进阶性内在特征,使得教育民生诉求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从对民生"三感"的超越性要求,到精神性民生的普遍性追求,教育民生呈现"水涨船高"之势.新时代推进教育民生要特别重视重点领域的阶段性教育民生,高度关注普遍性的精神性教育民生,坚持底线思维推进托底性教育民生,以及切实加强教育民生建设的评价监督.

    教育民生新时代意蕴实践进路

    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互动机制研究——以浙江大学衢州"两院"为例

    林成华张维佳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型国家创新体系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部署的背景下,校地共建研发实体逐渐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互动机制的重要运行载体.本文围绕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互动关系、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选取浙江大学衢州"两院"作为校地共建研发实体典型案例,从渠道机制、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四方面分析浙江大学衢州"两院"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的互动模式并总结其建设经验,即国家需求导向下的产学强强合作、基于产学双元需求的科教分工、依托产学声誉的引资引智平台.针对现有产学互动的供需脱节、消极合作以及人才流失等问题,本文提出需进一步从决策端和行动端角度完善制度规范、依托科研生产一体化链条重塑组织定位、遵循"中心-外围"规律打造有序生态、面向地方需求创新运行模式,以构建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的良性互动关系.

    学科建设校地共建研发实体研究型大学产业创新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