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陈香美

月刊

2095-5227

xuebao301@vip.163.com

010-66936767

100853

北京复兴路28号解放军总医院学报编辑部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Journal Academic Journal of Chinese Pla Medical Schoo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主办。1980年创刊,叶剑英元帅题写刊名。本刊以反映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及驻京部队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成果和军内外科技信息为目的,介绍医教研最新成果,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促进军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医院的现代化建设。本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认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国内《中国生物学文摘》等检索刊物摘转的主要刊源。本刊属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消耗期刊(K)R102;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Z)R102;《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军医进修学院学报》以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三个版本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源化六基因编辑猪红细胞治疗恒河猴急性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贾志博崔梦一王恺杜嘉祥...
    397-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临床上血液制品短缺是一项世界难题,猪红细胞与人类红细胞有诸多相似之处,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目的 将人源化基因编辑猪(GTKO/β4GalNT2KO/CMAHKO/hCD55/hCD46/hTBM)的红细胞输注至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体内,探讨异种输血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盐水介质交叉配血法,检测六基因编辑猪红细胞(6GE-pRBC)与恒河猴的血液凝集情况.通过IgG、IgM结合实验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实验验证异种输血安全性,从恒河猴体内抽取 25%血容量血液后输注等量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 6GE-pRBC,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术监测在其体内的存活状态,并定期采集受体血液样本验证异种输血的有效性,观察 6GE-pRBC输注治疗失血性休克恒河猴的可能性.结果 6GE-pRBC与恒河猴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均为阴性;其基因表型鉴定符合预期结果;恒河猴血清与 6GE-pRBC的IgG、IgM结合实验结果显示IgG(3.35%)、IgM(4.13%)表达量较低;6GE-pRBC的补体介导细胞毒作用(CDC)显著低于野生猪红细胞(P<0.000 1).输血后 60 h 6GE-pRBC在恒河猴体内仍存活;血细胞比容失血后为 28.6%,60 h升高至 35%;血红蛋白含量失血后为 92 g/L,60 h升高至116 g/L并维持于失血前正常水平.结论 6-GE-pRBC输注给恒河猴在一定时间内能有效地纠正恒河猴休克症状,且未发现免疫排斥反应.随着基因编辑技术不断创新,基因编辑猪红细胞有望替代人红细胞治疗人类急性失血性休克.

    异种输血人源化编辑猪猪红细胞恒河猴免疫排斥反应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共信号分子变化研究

    黄锐黄霞车霄王乐霄...
    405-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甲型流感病毒传染性强,重症感染病死率高.共信号分子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分子.探究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肺病毒载量与共信号分子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可为病毒感染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 探究甲型流感病毒A/Puerto Rico/8/34(H1N1)(PR8株)感染小鼠肺病毒载量和共信号分子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72只 7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病毒组(108 TCID50/mL,50 μL/只,32只)、低剂量病毒组(104 TCID50/mL,50 μL/只,32只)和对照组(PBS,50 μL/只,8只),三组分别于感染后 24 h、48 h、72 h和 96h每个时间点每组各处死 8只、8只、2只小鼠;解剖取左肺行HE染色,实时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检测肺病毒载量以及共信号分子CD28、CD226、ICOS、CTLA-4、TIGIT、PD-1 mRNA相对表达量.将高、低剂量病毒组所有病毒感染小鼠(n=64)肺病毒载量与共信号分子mRNA相对表达量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感染后 96h内,高剂量病毒组相比低剂量病毒组小鼠肺损伤较重,且共刺激分子CD28、CD226、ICOS mRNA相对表达量均减少(P均<0.05).高剂量病毒组小鼠感染后 24 h PD-1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1),感染后 48 h CTLA-4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1)且病毒复制达到峰值.低剂量病毒组小鼠感染后 72 h PD-1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且病毒复制达到峰值,感染后 96 h CTLA-4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1).病毒感染小鼠(n=64)肺病毒载量与PD-1 mRNA相对表达量存在正相关关系(r=0.540,P<0.001),与CD226 mRNA相对表达量存在负相关关系(r=-0.340,P=0.006).结论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中CTLA-4、PD-1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等现象的早期出现可能提示小鼠感染的重症化.肺组织中的PD-1和CD226可能是与肺病毒载量相关的共信号分子靶点.

    甲型流感病毒病毒性肺炎共信号分子共刺激分子共抑制分子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驱动中性粒细胞向N2促血管生成表型转换的研究

    杨佳曼谢玉霖范运龙杨鑫...
    411-417,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HucMSC-Exo)已成为再生医学领域中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治疗手段,但人们对其作用的确切机制仍知之甚少.目的 探索HucMSC-Exo能否驱动中性粒细胞向N2促血管生成亚型转换.方法 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提纯HucMSC-Exo,通过透射电镜、粒径分析和Western blot对提取的外泌体进行鉴定.成功分离HucMSC-Exo后与中性粒细胞共培养,利用qRT-PCR检测中性粒细胞的表型相关分子表达情况.将接受HucMSC-Exo刺激的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细胞共培养,通过CCK-8实验、Edu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中性粒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qRT-PCR分析中性粒细胞在接受HucMSC-Exo刺激后,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提取物在透射电镜下显示为类圆形膜状结构,直径约 100 nm,能够表达外泌体标记物CD9和Alix,表明提取物为HucMSC-Exo.与PBS处理组相比,HucMSC-Exo处理中性粒细胞后,qRT-PCR发现与N2表型相关的标志物Arg1、CD163和CD206的表达增多(P<0.05).将HucMSC-Exo刺激的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细胞共培养处理后,通过CCK-8实验、Edu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到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增强(P<0.05).与PBS处理组相比,中性粒细胞在接受HucMSC-Exo刺激后,促血管生成因子BV8、VEGFα表达升高(P<0.05).结论 HucMSC-Exo可使中性粒细胞向N2表型转换,这种N2型中性粒细胞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中性粒细胞表型转变血管生成

    功能年龄在衰老个体化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何艳牛越冯哲张伟光...
    418-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序年龄(chronological age,CA)是以时间表示自出生以后经历期间的个体年龄,即个体的实际年龄.但CA在评价个体功能状态和衰老进程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因此需要更准确的衡量指标.功能年龄是反映个体器官或系统的真实年龄,相比CA更够更准确地评估个体真实功能状态以及衰老进程.然而由于研究功能年龄的学者出发点、关注点和学科不同,对于功能年龄的命名也不同.本综述主要总结不同器官系统的功能年龄以及构建过程中使用的标志物和方法,并将功能年龄分为系统/器官功能年龄和整体功能年龄,同时介绍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为未来构建更准确的功能年龄提供参考.

    功能年龄时序年龄生物学年龄衰老衰老标志物

    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吴青芸苏强
    424-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作为心血管系统的急危重症之一,起病凶险且病死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ACS的有效方法,可及时开通闭塞血管,实现心肌再灌注,显著降低病死率.然而血运重建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发生是导致ACS患者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对无复流进行早期诊断是紧急再灌注治疗的关键.冠状动脉造影是导管室中诊断无复流最直接的方法,也是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措施之一.冠状动脉内生理评估基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原理,通过测量冠脉血流速度和冠脉压力来评估心脏的供血功能.此外,许多非侵入性心脏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兴起,也为无复流的诊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和分析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微循环阻力指数、心电图、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等诊断方法的最新进展和当前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无复流的早期诊断和全面评估提供参考.

    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方法

    锌剂通过NF-κB信号通路修复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研究进展

    王永才单庆文
    430-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黏膜屏障是机体抵御肠腔内有害抗原的第一道防线,缺血缺氧、理化免疫、肠道菌群变化、氧自由基等多种因素的参与可导致肠黏膜屏障损伤.锌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微量元素,可通过减少肠道损伤、抗炎和肠道微生物群重建机制来调节黏膜完整性.锌可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来减少肠道损伤、对抗炎症、重构肠道微生物群来调节黏膜完整性,以达到修复肠道黏膜损伤的目的.这为研究锌剂修复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机制提供了参考.

    肠黏膜屏障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NF-κB通路

    战术区战创伤镇痛策略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马珩钞陈桂琳史旭东陶丙岩...
    435-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创伤后的剧烈疼痛会引起伤员一系列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及时有效的战术区镇痛可以减轻伤员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伤员预后和恢复轻伤员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战创伤镇痛的研究向着提高药物应用安全性及优化给药策略的方向发展.本综述总结了目前国际上战创伤镇痛采用的主流药物和镇痛技术,并对其在战术区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了战场针灸、连续周围神经阻滞、冷冻神经消融术、经皮周围神经电刺激和经皮给药系统等重要战创伤镇痛技术,展望了战创伤镇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战创伤疼痛芬太尼战场针灸冷冻神经消融术经皮给药

    三结构域TRIM34蛋白的相关功能研究进展

    张鹏飞胡毅
    440-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结构域蛋白(tripartite-motif proteins,TRIM)是由三段结构域组成并以其独特结构命名的基本蛋白,参与调节细胞信号传导、凋亡、免疫应答、炎症和肿瘤调控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目前在人类中已知的 TRIM蛋白有 80多种,TRIM34蛋白是其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既往对于TRIM34蛋白的研究相对局限.最近的研究表明,TRIM34在抗肿瘤治疗、预测肿瘤预后、抗HIV病毒和微生物感染、以及调控免疫应答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简要总结TRIM34蛋白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结构域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TRIM34蛋白的共性特征,聚焦荟萃了TRIM34蛋白的促进细胞凋亡、阻断炎症肿瘤通路、预测免疫治疗疗效、预防逆转录病毒感染和刺激多核细胞形成等功能,为全面认识该蛋白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三结构域蛋白TRIM34免疫抗炎抗肿瘤治疗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李鑫陈志晔
    445-448,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中十分常见的一个亚类,关节盘移位失去了原有正常的关节盘-髁突关系,干扰下颌运动时髁突滑动,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为关节盘移位的诊断及治疗评估提供重要信息,常见检查包括CT、磁共振成像及超声成像等.本文对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成像特征及影像学应用进展进行系统性陈述,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的作用,为其诊断与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磁共振成像CT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