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材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材料学报
建筑材料学报

王培铭

双月刊

1007-9629

jcxb@tongji.edu.cn

021-65981597

200092

上海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筑材料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uilding Materi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建筑材料学报》为服务于国内外建筑材料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同济大学主办.收录本刊的数据库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等,并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认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本刊的主要任务是:反映国内外建筑材料及其相关领域内的最新科研及工程应用成果(包括新理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等),主要刊登建筑材料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同时也刊登相关的工程应用、研究简报、实验技术类文章.刊物面向国内外征稿,第一作者为在读硕士生(含以下)的稿件及综述性文章恕不受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玄武岩纤维棒聚合物混凝土的弯曲韧性

    崔圣爱徐李麟饶家锐曹卓颖...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玄武岩纤维棒(BFB)的纤维增强指数IR对玄武岩纤维棒聚合物混凝土(BFB-PC)韧性指标T2(n-1)(n)的影响,通过分形理论探究了T2(n-1)(n)与裂缝形貌的关系,并建立了弯曲韧性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当IR=90.0时,BFB对BFB-PC的增韧效果最优,此时BFB-PC的弯曲韧性比未掺BFB时提升了8.39倍;BFB的增韧阈值为IR=37.5和IR=90.0;当IR相同时,与未掺聚合物的混凝土相比,聚灰比为0.06的BFB-PC T2(n-1)(n)更高;IR越大裂缝形貌越复杂,T2(n-1)(n)与裂缝分形维数呈二次函数关系;本文提出的弯曲韧性计算模型准确描述了BFB对PC梁的增韧作用,其试验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5.00%.

    聚合物混凝土玄武岩纤维棒纤维增强指数韧性指标分形维数

    粒径计算方法对细观混凝土数值建模的影响

    朱天宇陈忠辉张令非年庚乾...
    106-11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最小包围盒(MBB)法确定骨料粒径,并与采用等体积球(EVS)法计算的骨料粒径进行比较,分析了这2种粒径计算方法对细观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MBB法计算的骨料粒径与室内试验采用筛分法确定的骨料粒径更为接近;与MBB法相比,EVS法低估了球状、片状和盘状骨料的粒径,且被低估的骨料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球状、片状和盘状,EVS法高估了棒状骨料的粒径;粒径计算方法对细观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影响因骨料形状类型不同而呈现一定差异性.

    混凝土粒径计算方法细观结构形状类型骨料粒径

    活化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评价

    王永宁李晓民杨涛魏定邦...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双螺杆活化胶粉复合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低温性能,用测力延度、半圆弯曲和裂缝扩展性能试验分别测试了SBS改性沥青、未活化胶粉复合SBS改性沥青和双螺杆活化胶粉复合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指标,并采用熵权法对测力延度指标进行优选,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四组分试验对3种沥青的性能变化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测力延度指标中最大屈服点可有效表征双螺杆活化胶粉复合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双螺杆活化过程中交联键被打开,并与SBS形成稳定的交联网络结构,显著提高了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

    道路工程双螺杆活化胶粉复合SBS改性沥青力学性能裂缝扩展性能试验

    不同老化方式下新旧沥青的扩散融合

    李秀君董力铭孙悦张恒...
    12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制备了热氧老化沥青和热氧-紫外老化沥青,构建了新、旧沥青双层扩散模型,并且通过相对浓度与扩散系数的模拟计算、拉拔试验与荧光显微镜试验研究了新、旧沥青扩散融合程度与温度、沥青四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热氧-紫外老化沥青更不易与基质沥青扩散融合,与基质沥青的黏附性较差;在10~40℃内,新、旧沥青能够快速扩散融合,超过40℃后,升高温度对扩散融合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小,且对热氧-紫外老化沥青与基质沥青的扩散融合促进作用的减小速率更大;沥青四组分扩散系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经紫外老化后,四组分的扩散系数均有所下降,沥青质的降幅最大.

    道路工程新旧沥青双层扩散模型分子动力学老化沥青相对浓度扩散系数拉拔试验

    反应条件对PCEs分子结构和分散性的影响及机理

    赵雪松孙振平杨海静罗琼...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溶液自由基共聚法,将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与丙烯酸共聚合成了聚羧酸系减水剂(PCEs),深入研究了反应温度、滴加时间和链转移剂用量3个主要因素对PCEs分子结构和分散性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链转移剂用量对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的转化率、PCEs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影响较大,导致PCEs在水泥净浆中的分散性和分散保持性有明显的区别,而滴加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

    聚羧酸系减水剂乙烯醚类大单体反应条件分子结构分散性

    镁硅比和养护温度对硅酸镁水泥电磁性能的影响

    李悦李洪文金彩云林辉...
    139-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波导法测定硅酸镁水泥的电磁性能,分析镁硅比和养护温度的影响,并基于微观测试结果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养护温度可以显著增强硅酸镁水泥的早期强度;硅酸镁水泥的复介电常数实部随着镁硅比和养护温度的提高逐渐增大;提高养护温度使硅酸镁水泥的复介电常数虚部和损耗角正切值增大;与镁硅比相比,养护温度对硅酸镁水泥的透射率、反射率和吸收率的影响更为明显.微观测试结果显示含水量和孔结构对硅酸镁水泥的电磁性能有重要影响.

    硅酸镁水泥镁硅比养护温度电磁性能

    纤维素醚结构对CSA水泥砂浆拉伸黏结强度的影响

    许钰李建王茹
    146-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固定水灰比条件下具有不同取代度和取代基团的5种纤维素醚在0.3%和0.6%掺量时对硫铝酸盐(CSA)水泥砂浆拉伸黏结强度的影响,并结合保水率测试及压汞法对砂浆孔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了纤维素醚结构对其拉伸黏结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对于同类纤维素醚,高取代度的引气多,改性砂浆孔隙率大、拉伸黏结强度低;对于不同类纤维素醚,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改性砂浆的孔隙率较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改性砂浆的要小,拉伸黏结强度更高.基于测试结果提出了CSA水泥砂浆拉伸黏结强度影响因子模型.

    硫铝酸盐水泥纤维素醚取代度取代基拉伸黏结强度孔隙率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早龄期混凝土断裂性能

    范向前葛菲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早龄期混凝土的断裂性能,针对5种养护龄期(3、7、14、21、28 d)的混凝土试件,开展20根含预制裂缝的三点弯曲梁断裂试验,得到其荷载-裂缝口张开位移(P-CMOD)曲线.基于该曲线,计算得到早龄期混凝土的断裂韧度(起裂韧度和失稳韧度)和断裂能.采用声发射(AE)技术,通过振铃计数和累计振铃计数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探讨养护龄期对早龄期混凝土试件损伤断裂过程的影响;通过计算上升角(RA)和平均频率(AF),分析了早龄期混凝土的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早龄期混凝土的断裂韧度和断裂能均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大,抗开裂能力提高,延性变差.当养护龄期由3 d增至14 d时,混凝土的断裂韧度和断裂能增速较快;当养护龄期由14 d增至28 d时,混凝土的断裂韧度和断裂能增速变缓.振铃计数和累计振铃计数均能较好地反映早龄期混凝土的损伤破坏过程,其中累计振铃计数的增速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减小.混凝土的剪切裂缝占总裂缝的比例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加.

    早龄期混凝土裂缝断裂韧度断裂能声发射

    RSM优化焚烧底灰胶凝材料及安全性评价

    刘心中郇冬冬丘琛辉张梦成...
    161-16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将生活垃圾焚烧底灰(MSWI-BA)进行资源化利用,基于响应面中心复合试验法(RSM-CCD)研究了不同活性激发方式对经过预处理的MSWI-BA水泥胶砂试块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激发MSWI-BA胶凝材料具有较好的胶凝活性;采用RSM-CCD得到,掺10%MSWI-BA水泥胶砂试块在最佳试验条件下的28 d抗压强度计算值为 46.04 MPa,实测值为46.15 MPa,二者符合较好,为MSWI-BA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MSWI-BA胶凝材料的安全性较好,重金属浸出性能满足GB 30760-2014《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的要求.

    生活垃圾焚烧底灰响应曲面法中心复合设计抗压强度重金属浸出

    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单轴受拉力学性能

    李力剑刘素梅徐凡丁徐礼华...
    16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粗骨料掺量、钢纤维掺量及长径比等因素,研究了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CA)的单轴受拉力学性能,揭示了纤维增强的机理和粗骨料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粗骨料掺量的增加,UHPC-CA的单轴抗拉强度与变形性能均下降;钢纤维掺量增加、长径比增大对UHPC-CA的受拉力学性能有较大的提升作用;钢纤维与基体间具有良好的握裹力,在基体内出现裂缝后,主要依靠握裹作用承受拉应力;粗骨料的掺入削弱了钢纤维空间分布的均匀性,同时引入了薄弱的粗骨料-基体界面过渡区,对UHPC-CA的受拉性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超高性能混凝土粗骨料应力-应变关系纤维增强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