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少安

季刊

1673-9779

skxb@hpu.edu.cn

0391-3987069 3987253

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世纪大道2001号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由焦作工学院主办,刊登文章具有科学性和新颖性。主要辟有经济管理研究、历史研究、山阳文化研究、期刊管理与编辑研究等。编委会由13位同志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间词话》中辛弃疾的超拔地位与成因——兼论王国维的评词标准

    杨祖望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国维《人间词话》论词偏爱五代、北宋,对南宋的词人词作整体评价不高,但对辛弃疾却一反常态,认为其"堪与北宋人颉颃",在南宋词人中将其置于超拔地位.王国维对辛弃疾的赞赏,主要着眼于词人品格、自然真情、整体风貌等方面,这也是辛弃疾获此超拔地位的原因.通过辛词在《人间词话》中所具有的特殊性,可以看出王国维的评词标准之中,所谓"隔与不隔"对用典的要求并不僵化,有可转圜通融之处;"要眇宜修"与"不隔"之间看似矛盾,实则具有深层的协调兼容.

    王国维人间词话辛弃疾超拔地位

    去留之间:唐代官员对"七十致仕"多元的传统认知

    汪翔郭静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官员对"七十致仕"的传统认识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对主动致仕的肯定,包括未及七十和年及七十两种情形;二是对年高体健在任的认同;三是对年过七十不致仕的批判,包括不伏致仕和形神衰耗两种情形.在对致仕的传统认知上,唐人表现出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健康因素为主要标准,以年龄因素为辅助标准.身体康健的年高官员,龄过七十而留任,亦可获得认同;形神衰弱,年龄不及七十的官员亦应主动致仕.唐人根据实际情形而对"七十致仕"的传统进行符合自身需求的解读.

    唐代官员七十致仕传统认知

    苏维埃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层政权运作及其效能——以鄂豫皖苏区为中心

    梁华玮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维埃基层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共产党人自主探索现代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鄂豫皖苏区基层政权主要基于党内政权建设思想和制度建构,通过自下而上、上下结合逐渐建立,并取得了重要成效,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充分实现了人民的组织化,增强了人民的政治认同感,改造了基层社会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基层政权是民主政治深入基层社会的现代性改革,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更有鲜明的创新性,为当前完善基层政权建设和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丰富的有益启示.

    鄂豫皖苏区基层政权苏维埃革命中国共产党

    《光华医药杂志》与中医自救运动

    张祥孙康行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传统中医发展每况愈下,中西医之争愈演愈烈,1929 年更是爆发了"废止中医案".面对西医的攻击、政府的歧视,中医界的有识之士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广泛开展了中医自救运动.《光华医药杂志》既是当时重要的思想交流平台,也是中医自救运动的参与者,对发展中医教育、谋求中医科学化、呼吁中医界团结、争取政府支持,以及振兴中医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具体而微地推进中医振兴.

    光华医药杂志中医自救运动

    课程思政背景下公安院校新时代政治伦理教育探析

    谭羚雁李艺博李梓铭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是检验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下的教育改革前沿.新时代政治伦理教育的开展不仅契合课程思政德性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双向目标导向,而且也是体现公安院校特殊政治属性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思路.公安院校政治伦理教育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与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公共人"精神基础上,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重点突出公安机关与公安工作的新时代政治伦理内涵.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公安院校新时代政治伦理教育需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与价值引领作用,分门别类构建政治伦理教育教学体系,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努力锻造公安院校师生的政治伦理素养.

    课程思政公安教育政治伦理

    新时代研究生公共政治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与思考

    杨晓军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与信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积极探索研究生公共政治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契合新时代高等教育信息化趋势的新要求,是有效提升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必要举措.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要处理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要坚持政治性与学术性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原则性与创新性统一、科学性与技术性的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的基本原则,构建学生、师生、社会的"三位一体"教学运行机制,提升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政治素养和理论自觉.

    研究生公共政治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学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