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少安

季刊

1673-9779

skxb@hpu.edu.cn

0391-3987069 3987253

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世纪大道2001号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由焦作工学院主办,刊登文章具有科学性和新颖性。主要辟有经济管理研究、历史研究、山阳文化研究、期刊管理与编辑研究等。编委会由13位同志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空间·意象·身体:金仁顺《桃花》的叙事艺术

    史玉丰邓献玲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仁顺是一位注重小说叙事技巧的作家,在《桃花》中她通过空间、意象和身体书写了亲情崩塌、伦理僭越的故事,对女性情感与生存现状、女性主体建构和性别政治做出现代性反思.空间不仅成为故事展开的背景,而且成为叙事意义的生产者,空间转换与母女关系转变的同构书写,不仅逐步推进叙事进程,而且也引发了叙事基调的转变;意象的隐喻性表达在拓展表现空间和审美意蕴的同时,也充分体现出金仁顺小说叙事的冷酷气质;身体叙事主要从服装、妆容和体态来展开,实现了身体"性书写"的超越,为中国当代女性身体叙事提供了新的叙事视野和叙事方式.

    桃花金仁顺空间意象身体

    茅盾文学奖的现代性想象和传统生态——以茅盾文学奖终评(提名)落选的五部革命叙事作品为中心

    徐亮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迄今已历经十届的茅盾文学奖评选,就革命叙事而言,共有十部作品获奖,这些获奖作品对新型国家现代性形象的想象与主流价值要求有高度吻合性.反观在茅盾文学奖终评(提名)环节落选的五部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却因其先锋探索姿态与主旋律意识形态属性的疏离、革命魅惑中的历史虚无性改写与宏大历史明确性表达的相背、民间文化观念的另类化彰显与弘扬时代精神的悖反等诸种缘由,而遭受冷落乃至拒斥,鲜明地体现出以茅盾文学奖为代表的主流话语价值评价体系所具有的包容度和限度.

    茅盾文学奖革命叙事终评(提名)落选现代性想象传统生态

    建党前后革命知识分子在开滦煤矿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论析

    汤城董晓丽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滦煤矿是北方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镇.五四运动后,革命知识分子采取多种方式向开滦煤矿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其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利用进步报刊和工人刊物、创建工会和党团组织、举行节日纪念和集会演讲等.这些传播方式呈现了关注工人现实需求、注重语言通俗易懂等特点,反映了革命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初步探索,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革命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开滦煤矿工人传播方式

    再看线上教学之争:从表象到本质

    黄丹徐志超高增赵武...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疫情时代加速了教育领域的系统性变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势不可挡,教育生态系统正在重塑,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将会成为常态.基于目前线上教学存在较大争议的现实,本文从双方争议要素的表现形式出发,通过对线上教学形态特征、影响因素和评价方式的系统分析和比较研究,解析线下与线上教学实质等效的本质要素和教学目标,揭示线上教学及其目前所存争议的本质:虽然线上教学使得传统教学形态解构,但并没有损伤教育教学的核心功能.然而,线上教学要实现与传统教学实质等效,需要学生更高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教师的主观认同.目前所存争议在没有充分考虑线上教学等效产出的前提条件下简单直接地否定,有失偏颇.线上教学形态下,学生的学习成效范围远超出课程教学内容本身,教学产出的时效也远超过课程本身教学时长.而对这种新形态教学的产出评价缺乏多元角度与多维度方法,实际上造成了对线上教学产出实际效果的远远低估.本文肯定了这一教学新形态,对其本质属性的深入剖析将有助于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科学合理利用、评价和支持线上教学,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教学形态教学评价混合教学

    引领、融合与链接:高校"党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以H高校为例

    陈昊庄伟航高炳超孔娜娜...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高等教育体系的思想价值引领功能.本研究以H高校为例,通过对党务工作者、教师、学生的线上线下调查,总结"党建+课程思政"在推行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高校"党建+课程思政"的构建路径,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党建和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形成"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提供实践蓝本.

    党建+课程思政高校党建

    豫西北崔庄怀梆传承析论

    王宁远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剧种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特殊性,传承发展地方剧种具有特殊价值,位于豫北地区的崔庄怀梆便是其中一个缩影.文章从崔庄怀梆的商道贸易、地理环境两大生存条件出发,整理、分类传统剧目并举例分析其艺术特色,讨论了崔庄怀梆面临的断代危机,从而上升至聚焦当下地方剧种的生存危机,以期能给怀梆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并借此唤起对地方剧种的更多关注.

    豫西北地方剧种怀梆崔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