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结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

张幼启

月刊

1002-848X

010-68362261 88375434

100044

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

建筑结构/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面向全国建筑工程界的科技刊物,是我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和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建筑结构》以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繁荣建筑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进步为宗旨;以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和信息资料性为特色,是我国建筑结构、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份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工程抗震与振动、地基与基础、结构理论与设计、计算机应用、房屋改造与加固、工程事故分析、建筑结构防灾、新材料应用、工程测试、结构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技术进步、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和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其它对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科研和生产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工艺和工程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大型螺旋坡道结构设计与分析

    杨文赖程钢刘晓舟龙卫国...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中庭的螺旋坡道采用钢箱梁结构体系,最大半径28.7m,水平投影长度118.5m.介绍了大型螺旋坡道结构体系选型和边界条件的对比过程,采用通用计算软件MIDAS Gen建立多尺度整体模型考虑螺旋坡道和主体结构的相互作用,通过静力分析和反应谱分析考察螺旋坡道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和变形,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分析模型进行连续倒塌分析.结果表明,螺旋坡道采用钢箱梁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刚度,静力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坡道的应力和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并具有较好的抗连续倒塌能力.

    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大型螺旋坡道钢箱梁结构选型支座设计多尺度建模连续倒塌

    某长悬挑钢结构螺旋楼梯舒适度分析

    刘博伟陈剑峰王沾祎赵雪冰...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结构螺旋楼梯作为一种小型空间结构越来越受到青睐.在计算螺旋楼梯舒适度方面,目前国内外并无相应的指导标准.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对钢结构楼梯行人荷载选取、铺装面层的影响、舒适度评价标准等方面进研究.基于实际项目采用时程分析法对不同荷载工况下的楼梯舒适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单侧梁悬挑式螺旋楼梯,面层对结构的刚度影响较小,设计时可忽略其刚度影响;在忽略人体的阻尼的影响时,采用相应楼梯上的行人荷载计算,加速度计算结果会偏大,建议采用三向加权均方根加速度的标准评判舒适度.而在人群荷载下,由于楼梯螺旋导致的水平荷载方向不同,存在抵消作用,楼梯水平反应较小,因此在对螺旋楼梯舒适度进行评价时,水平刚度满足的前提下,可只考虑竖向加速度.

    钢结构螺旋楼梯行人荷载铺装面层舒适度评价

    基于响应面法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优化设计研究

    马志华杨羿董锦俊刘朵...
    13-1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综合提高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抗疲劳性能和经济性,以顶板厚度、U肋厚度、横隔板厚度为设计参数,以U肋角焊缝最大拉应力、弧形开孔最大压应力、U肋嵌补段最大拉应力、单位长度用钢量为目标响应,开展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优化设计研究.基于有限元仿真,确定了不同疲劳易损部位的最不利荷载位置,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开展了多参数仿真分析,通过F检验法分析了设计参数对目标响应的影响显著性水平,提出了目标响应简化非线性响应面拟合方程.最后构造了多目标优化期望函数,对目标响应进行了组合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结果相比于原设计值,结构最大应力指标下降27.2%,单位长度用钢量下降18.4%,抗疲劳性能与经济性显著提升.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抗疲劳设计响应面法简化响应面拟合方程期望函数

    柔性摩天轮索径夹角与结构应力比关系的研究

    黄远飞陈荣君
    17-2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摩天轮索径夹角的大小与主轴长度密切相关,夹角越大,主轴长度越长,整体稳定性越好.但是主轴越长,其受到的扭矩将增大,造成主轴用量变大乃至制作加工、吊装困难、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故以主轴长度代替索径夹角,采用MIDAS Gen软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摩天轮各结构构件在相同荷载不同主轴长度,即不同索径夹角下的应力比变化趋势,确定了该摩天轮合理的主轴长度,由此确定了合理的索径夹角,并通过新的轮辐索结构布置方式解决了在有限轴距的情况下来增大索径夹角的问题.

    摩天轮轮辐索结构索径夹角结构应力位移

    铸钢-钢板焊接索夹受力性能研究

    史炜洲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上海浦东足球场轮辐式张拉屋盖体系中的铸钢-钢板焊接索夹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屋盖结构体系的特点和索夹的组成.开展了 3个不同几何尺寸的足尺索夹承载力试验,研究了在径向索分别达到设计内力、最大设计张力和破断力工况时的索夹性能、最终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索夹的承载力能达到设计要求.对试验的索夹进行了有限元数值分析,有限元模型的适用性得到了试验结果的验证,并清晰地观察到整个索夹的应力分布状况.对索夹的构造设计、加工等提出了建议.

    上海浦东足球场铸钢-钢板焊接索夹结构性能破坏特征足尺试验

    KT形钢管相贯节点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陈元坤李宏胜熊政超王佳盟...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某户外剧场钢结构顶棚结构设计,首先对其管桁架关键KT形钢管相贯节点进行了足尺模型试验,测试分析了该节点相贯线、主管及支管应变分布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在最大荷载作用下,相贯节点因支管相贯线附近部分屈服而不能继续承载,其余位置未屈服,表明支管相贯线附近位置是该相贯节点最薄弱位置.然后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KT形钢管相贯节点有限元模型,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作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通过有限元模拟探讨了增大支管厚度以及增设加劲肋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增大支管厚度对其受力性能影响较小;增设加劲肋可以有效降低支管相贯线附近位置的最大应力水平,能有效延缓支管屈服,明显提高管桁架节点的承载力.

    钢管相贯节点足尺模型试验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平面KK型矩形钢管节点静力试验研究

    陈元坤李宏胜何波陈晓强...
    35-4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某主题广场月牙形艺廊单层网壳钢屋架结构,选取其最不利受力节点,设计了中心插板节点和毂节点两种KK型矩形钢管节点,分别对其足尺模型进行静载试验,测试分析模型节点区域的应变及应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支管端部的位移变化.结果表明:1)设计荷载水平下,两个节点均满足受力要求;毂节点和中心插板节点的最大试验荷载约为等效设计荷载的2.85倍和3.25倍,节点安全储备较高;2)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两个节点支管根部与中心构件相贯焊缝附近部分均不同程度地屈服,毂节点圆筒内加劲肋焊缝局部出现开裂;3)相同荷载作用下,中心插板节点相应位置应力应变水平相对较低,故中心插板节点的承载强度较高;4)由试验荷载-位移曲线分析得出毂节点的各肢平均位移比中心插板节点约大13.3%,表明中心插板节点弹性刚度较大.

    KK型矩形钢管节点中心插板节点毂节点足尺模型试验承载力

    高温后Q235钢材浸水冷却后的残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曾杰张春涛张誉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高温后Q235钢浸水冷却后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将试件分别加热到500、600、700、900℃以模拟不同温度的火灾,再将高温试件浸水冷却至常温,然后对试件进行拉伸试验,观察浸水冷却条件下Q235钢材的拉伸断裂特征,并获得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及主要残余力学性能参数.通过试验结果分析讨论了浸水冷却条件下,火灾温度对Q235钢材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对高温后浸水冷却条件下Q235、Q345和Q355三种强度等级接近钢材的残余力学性能受火灾温度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结合试验研究结果,建议了 Q235钢在20~900℃浸水冷却后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参数随火灾温度变化的预测方程,为采用水灭火后Q235钢材的残余力学性能评估提供帮助.

    Q235钢材高温浸水冷却残余力学性能预测方程

    钢螺杆锚桩压重联合静载试验钢梁设计与验证

    杨军周治国张玉珠杜永潇...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大吨位桩基静载试验安全实施,加载反力结构的合理设计至关重要.建立了加载反力平台钢梁的简化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受荷工况下钢梁的内力与变形发展规律,并对主、次钢梁截面尺寸进行优化设计.最后,针对实际静载试验项目对钢梁竖向位移、倾斜及锚桩抗拔力进行监测,验证钢梁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钢梁在整个静载试验过程中的变形实测值均小于理论计算值;当施加的静载试验总反力超过堆载块和钢梁自重后,钢螺杆锚桩参与受荷,随着加载荷载的增大,其抗拔承载力的贡献逐渐增大;对于采用钢螺杆锚桩联合压重反力装置的静载试验,监测的各根钢梁竖向位移和倾斜总体一致,未出现明显偏心受力情况,表明该静载试验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大吨位桩基静载试验反力平台钢梁钢螺杆桩锚桩联合压重试验现场监测

    基于保护层劈裂破坏的钢筋屈服后粘结锚固性能研究

    易伟建张云慧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要求钢筋拉断先于锚固破坏,但是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往往出现锚固破坏.此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要求抗震钢筋强屈比不应低于1.25,但是其中抗震锚固长度的修正系数仅考虑了往复荷载对钢筋粘结性能的不利影响,未明确要求钢筋应力达到1.25fy所需的附加锚固长度.主要通过试验研究的方法,探讨混凝土保护层发生劈裂破坏的条件下钢筋屈服后的粘结锚固性能.采用在钢筋表面开槽密贴应变片的方法测量钢筋的应变分布,以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等为变量,完成21个梁端式试件锚固试验.结果表明:钢筋屈服后,加载端滑移显著增大,屈服段粘结应力降低;劈裂裂缝的出现会导致粘结应力重分布,由筋端锚固问题向缝间粘结锚固问题转化.基于试验结果,得到了钢筋屈服后锚固强度计算公式以及钢筋应力-滑移的本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钢筋锚固承载力和加载端滑移.

    粘结锚固滑移屈服渗透梁端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