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结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

张幼启

月刊

1002-848X

010-68362261 88375434

100044

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

建筑结构/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面向全国建筑工程界的科技刊物,是我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和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建筑结构》以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繁荣建筑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进步为宗旨;以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和信息资料性为特色,是我国建筑结构、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份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工程抗震与振动、地基与基础、结构理论与设计、计算机应用、房屋改造与加固、工程事故分析、建筑结构防灾、新材料应用、工程测试、结构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技术进步、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和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其它对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科研和生产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工艺和工程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遮阳棚结构体系设计研究

    任庆英张晓萌刘文珽杨潇...
    1-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中国首次设计建造的雪车雪橇项目场馆,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设计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是世界上首个设置于山体南坡的雪车雪橇场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由遮阳棚、赛道、基础三部分组成,遮阳棚为整个赛道的遮阳系统,也是一个主要设计亮点.为解决山体南坡太阳辐射的问题,实现建筑外观、功能与结构的有机统一,首次采用了新型大悬挑钢木组合遮阳棚结构.对该新型结构体系的选型、构造、受力机理及设计流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整体数值分析及局部精细有限元分析,探究了该新型结构在不同设计工况下的受力响应,并验证了该新型结构体系的可行性.

    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遮阳棚钢木组合结构抗震性能风荷载最不利系数

    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要点及工程案例解析

    王亚勇陈才华邱盛源
    7-1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框支-剪力墙结构能够较好地适应现代高层建筑的复杂功能需求,已在许多高层建筑中得到应用;随着城市更新、城市TOD开发,框支-剪力墙结构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简要回顾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梁式转换、箱式转换以及板式转换三种常见的转换层结构的特点及优缺点,比较了现行国家规范、行业以及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中关于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的相关条文,给出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最后结合了不同时期、不同转换方式、不同建筑功能的8个典型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对框支-剪力墙结构采用高位转换和板式转换的限制在7度及以下地区可适当放松,相关的标准规范也有待进一步修订完善.

    框支-剪力墙转换层高位转换板式转换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扭转位移比分析

    魏琏时刚杨涛许璇...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高层建筑结构扭转位移比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讨论,精确界定了扭转位移比的定义,并指出了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无裙房塔楼和带裙房塔楼的高层结构,揭示了现行规范中扭转位移比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结果表明:扭转位移比作为判断结构扭转严重性的指标存在不足,尤其是在结构底部或带裙房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对结构扭转影响的误判.进一步分析了扭转位移比与层间扭转角的关系,并指出直接采用层间扭转角作为控制指标的不可行性.最后,对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扭设计方法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建议在设计中应重视竖向构件和楼板的受扭承载力验算,以确保结构的抗扭安全性.

    高层建筑结构扭转位移比层间扭转角抗扭设计

    面向城市更新的外附子结构式既有建筑抗震性能提升技术研究进展

    吴刚曹徐阳冯德成
    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附子结构加固技术作为一种提升既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通过将子结构与既有结构外附连接为一个整体,使得新-旧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协同工作,有效改善既有结构的传力机制,定向转移既有结构的损伤累积,显著提升整体体系的力学性能.此外,由于外附子结构加固技术为外部作业,不影响内部结构的正常使用,可实现无干扰加固的需求,更加符合"城市更新"的发展模式.近几十年来外附子结构加固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外附子结构加固技术的发展现状,开展了其提升既有建筑抗震性能的进展研究,首先介绍了外附子结构加固技术的总体概念(原理、优势),其次介绍了典型外附子结构的加固形式(框架、框架-支撑、墙体类型),最后总结了外附子结构加固技术的关键问题(界面剪切传递机制、节点连接性能、预制-装配技术的结合、环境交互和维护成本).结果表明外附子结构加固技术在未来数年内依旧具备广阔前景.

    外附子结构城市更新抗震加固抗震性能韧性提升

    复合(组合)消能器研究与应用

    周云方东健商城豪李家乐...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复合(组合)消能器的定义,给出复合(组合)消能器实现途径与设计原则,介绍几种典型复合(组合)消能器的构造、原理、特点及应用情况,分析当前复合(组合)消能器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复合(组合)消能器在未来创新研究与应用中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复合(组合)消能器黏弹性摩擦钢板

    我国建筑索结构的发展与工程实践

    陈志华
    44-5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索结构已经成为现代大跨度建筑结构的首选体系之一.梳理了七十年以来我国索结构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起步、缓慢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进行了详细分类和阐述.对建筑索结构中的拉索构件和节点构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系统地列举了各类构件的主要形式.此外,综述了悬索结构、索膜结构、张弦(弦支)结构及索穹顶结构等典型结构形式的特点、受力机理及代表性工程,进一步展示了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和显著优势.这些结构形式不仅体现了索结构的创新性和灵活性,也证明了其在满足大跨度建筑需求方面的卓越性能.在可持续绿色发展的要求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愈发广阔.我国的索结构将继续在大跨度建筑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实现更加高效、环保和创新的建筑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建筑索结构拉索构件索节点悬索结构索膜结构张弦结构索穹顶结构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地震动放大系数研究进展

    赵仕兴罗麒锐唐元旭吴启红...
    51-5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动放大系数是评估地震波在地表传播时放大效应的关键参数,复杂地形(如山脊、河谷、盆地、组合地形等)和复杂地质(如岩土特性、层理结构、发震断层、地下水位等)对地震动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这对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了挑战.对当前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地震动放大效应及放大系数取值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地形、地质特征对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探讨了地震动放大系数的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现有研究及规范地震动放大系数取值的有关问题,为地震灾害的预防及应对提供了参考.

    复杂地形复杂地质地震动放大效应地震动放大系数规范限值

    工程结构超多维变量可微分智能优化方法研究

    樊健生杨晨张翀王琛...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数优化问题在工程结构设计、建造、运维等阶段都极为常见.受限于有限元方法的单向分析信息流,传统优化方法主要采用启发式算法,优化效率与可优化变量数目较低,无法满足日趋复杂的工程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高效可微分结构优化方法,引入了结构体系的高保真图数据表征方法,利用智能代理模型的可微分特性,实现超多维变量的结构高效优化.不规则多层混凝土结构设计参数优化案例表明,可微分结构优化方法可在分钟级别优化数千个变量并达到令人满意的指标,材料用量比人工设计方案降低了 13%;相较于优化时间长达数星期的传统优化方法,可微分结构优化方法效率可提高10 000倍以上.可微分结构优化方法可内嵌任意工程目标函数与基于深度学习的结构智能计算模型,能够拓展应用于参数反演等多种任务,具有广泛的工程场景适应性.

    结构优化可微分深度学习智能设计工程结构反演问题

    木材老化对古建筑木梁抗弯性能的影响分析

    薛建阳宋德军路鹏吴晨伟...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木材老化对古建筑木梁抗弯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木材的老化机理,采用等效截面法并结合国内木梁老化深度经验公式,提出了老化木梁抗弯承载力退化模型,并对某古建筑的木梁进行了承载力退化评估.对未老化与老化木梁进行了单调加载数值模拟,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老化均匀度与老化深度对木梁抗弯性能的影响.结合《木结构设计标准》(GB 50005-2017)中受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公式,提出了考虑老化影响的木梁抗弯承载力折减系数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老化对木梁抗弯承载力的影响与老化均匀度呈线性相关,与老化深度呈一元二次多项式关系.老化深度越深且老化均匀度越大,木梁承载力越低.

    古建筑木结构木梁老化抗弯性能承载力退化模型承载力折减系数

    焊接空心球连接H型钢Z字形螺栓节点静力性能研究

    张爱林李传浩刘学春陈学森...
    74-7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焊接空心球连接H型钢Z字形螺栓节点(新型螺栓节点),该节点适用于全装配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体系上部网壳连接.该节点的弦杆采用热轧H型钢,方便栓接、施工便捷、制造能耗低,可以实现部品部件到体系的标准化.为了研究新型螺栓节点的静力性能,对该节点进行了轴压、轴拉、纯弯和压弯荷载工况下的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该节点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刚度、延性等力学性能指标,对比分析了新型螺栓节点与焊接空心球连接H型钢焊接节点(焊接节点)的破坏模式和静力性能.研究表明,在轴压和压弯荷载下新型螺栓节点和焊接节点的极限破坏模式均为H型钢弦杆局部屈曲和屈服,在轴拉荷载下新型螺栓节点和焊接节点的极限破坏模式均为H型钢弦杆全截面屈服,在纯弯荷载下新型螺栓节点和焊接节点的极限破坏模式均为H型钢弦杆局部屈曲.新型螺栓节点可以实现塑性铰远离焊缝和拼接区,符合"强连接,弱杆件"的设计要求.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全装配H型钢Z字形螺栓节点静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