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结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

张幼启

月刊

1002-848X

010-68362261 88375434

100044

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

建筑结构/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面向全国建筑工程界的科技刊物,是我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和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建筑结构》以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繁荣建筑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进步为宗旨;以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和信息资料性为特色,是我国建筑结构、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份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工程抗震与振动、地基与基础、结构理论与设计、计算机应用、房屋改造与加固、工程事故分析、建筑结构防灾、新材料应用、工程测试、结构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技术进步、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和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其它对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科研和生产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工艺和工程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阻尼器变形放大系统及肘式变形放大装置的新发展

    李国强相阳
    1-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特定机械装置与阻尼器协同设置,可将建筑结构的小幅振动变形传递放大为阻尼器的中、大幅变形,提高阻尼器对风或地震等激励引起的结构振动的抑制效果.阻尼器变形放大装置可使阻尼器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在综合评述齿轮式、杠杆式、旋转式、负刚度式阻尼器变形放大装置的主要问题和应用瓶颈后,分析了肘式变形放大装置的主要优势.进一步论述了基于肘式变形放大装置形成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的特点和发展需求.针对肘式和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的平面外整体动力失稳问题,提出新型立体式变形放大装置,介绍了立体式放大装置的构型和力学模型,并通过数值算例,证明了该装置的有效性.最后,根据阻尼器变形放大装置工程应用的要求,提出了放大装置理论和技术的进一步研究需求,包括研究适用于安装变形放大装置的消能减震结构实用分析设计方法,以及研发变形放大装置与阻尼器的新型连接铰节点,以弥合连接"暗缝"造成的变形放大损失,并保障此类装置易于设计,且能高效、可靠工作.

    阻尼器消能减震结构变形放大肘式变形放大装置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震/振控制

    装配式轻钢框架-短肢组合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曹万林杨兆源刘岩陈建伟...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装配式轻钢框架-短肢组合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对3个足尺试件(1个轻钢框架结构、1个轻钢框架-短肢桁架结构、1个轻钢框架-短肢桁架组合墙结构)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结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承载力、刚度退化、变形性能、耗能和应变.结果表明:短肢桁架以及短肢桁架组合墙作为结构第一道抗震防线,高效提升了轻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相对于轻钢框架结构试件,轻钢框架-短肢桁架组合墙结构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 284.82%,初始刚度提高了 244.46%;组合墙内的短肢钢桁架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性能良好,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抑制了短肢桁架的屈曲失稳,短肢桁架提高了组合墙核心混凝土的变形能力.所提出的装配式轻钢框架-短肢组合墙结构传力路径明确、抗震性能优越、装配便捷,特别适用于低、多层装配式轻钢组合结构,其设计思路同样可用于其他装配式钢框架结构.

    装配式组合结构轻钢框架短肢组合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RISN-TG046-2023)解读

    尚庆学王海深潘鹏
    19-2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对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要求由"保证安全性"提升到"保持正常使用功能".因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于2023年5月12日颁布了《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RISN-TG046-2023).为了帮助使用者更深入地理解《导则》,对《导则》的编制背景、编制过程以及各章节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对《导则》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详细说明了震时正常使用建筑的设计流程.《导则》创新提出了通过位移、加速度双控实现结构、非结构、设备三保护的设计理念,为实现建筑震时正常使用提供了科学实用的解决方案.

    保持正常使用功能建筑抗震性能目标减隔震结构构件非结构构件设备

    人致结构振动舒适度评估标准研究综述

    陈隽曾东鋆曹雷王浩祺...
    25-3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致结构振动在大跨工程结构设计中日益受到重视,但振动评价标准的相关研究却相对滞后.首先通过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得到了近期研究关键词的共性分析图、聚类分析图和突现性表.结果表明:振动舒适度限值是振动舒适度领域近期研究的热点.进而从试验研究和标准规范两个维度,对近百年来代表性的振动舒适度限值研究进行了梳理,整理了近40部规范的规定及相互承启关系.结果表明:传统研究方式难以避免人的特殊性和主观感受差异性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各规范存在数据基础薄弱、振动指标不统一、影响因素单一、覆盖性和延续性差等问题.最后讨论了未来两个可能的工作方向.

    振动舒适度人致振动评价指标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减隔震技术对9度近断层区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与经济性分析

    潘毅晏方浩熊耀清金杨颜...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减隔震技术对9度近断层区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及其经济性,以某多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在保证结构力学指标为85%的规范限值的原则下,对其分别进行抗震、减震、隔震设计,采用ETABS软件建立结构的抗震、减震、隔震模型并对其进行近断层和非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以及工程量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模型在近断层地震动下的反应大于非近断层地震动下的.在近断层罕遇地震下,相较于抗震模型,隔震模型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小68.98%,楼面峰值加速度减小76.77%,楼层剪力减小83.67%;相较于抗震、减震模型,隔震模型在近断层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下的响应及填充墙破坏程度最小,隔震结构抗震性能最优.相较于抗震模型,减震、隔震模型造价分别降低8.57%、5.54%,所以减震设计的工程造价最低.

    9度设防烈度近断层地震动框架结构隔震设计减震设计抗震性能经济性

    高层结构基于稳定极限状态的整体抗震可靠度分析及应用

    马炎青李祚华陈朝骏滕军...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高层建筑结构,重力二阶效应对结构稳定性的不利影响显著.建立了基于等效刚重比退化率的整体稳定能力极限状态方程,提出了基于随机响应面法的整体抗震可靠度分析方法.以框架-核心筒结构为例进行整体稳定能力极限状态抗震可靠度分析,并与当前设计规范相适应的变形能力抗震可靠度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整体稳定能力抗震可靠度指标可以有效地评估结构的抗震可靠性,与变形能力抗震可靠度指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考虑材料强度和地震作用随机性,提出的方法可应用于高层建筑设计结构方案比选、既有高层结构的可靠性鉴定分析以及对加固方案有效性的评估.

    高层结构抗震可靠度稳定能力极限状态等效刚重比退化率变形能力极限状态随机响应面法

    预应变SMA-TMD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研究

    姜子钦刘澜涛黄浩宇王伟...
    48-5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钢结构在地震激励下加速度响应过大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将形状记忆合金(SMA)应用到调谐质量阻尼器(TMD)装置中的解决方案,利用SMA的特性实现有效的自复位和稳定的阻尼,将预应变SMA棒应用到TMD中,提高装置的阻尼性能.通过试验测试及有限元模拟,研究安装施加预应变SMA-TMD的钢框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预应变SMA棒不仅有助于自复位,而且还能大大提高SMA-TMD的等效黏滞阻尼比;经过优化的SMA-TMD装置可以大大降低钢框架的地震动响应,并加快地震能量消耗.

    钢框架形状记忆合金调谐质量阻尼器预应变振动与控制抗震性能

    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形式与研究进展

    王元清林樱叶全喜舒畅...
    5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中,梁柱节点的受力状态复杂,是结构体系中的关键连接部位,对结构的承载力、刚度以及稳定性能均有重要影响.对国内外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总结了内加强型连接节点、外加强型连接节点、贯通式连接节点、螺栓连接节点等各类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形式的特点和已有研究,从承载力、刚度、破坏模式、抗震性能、设计方法等方面对各类连接节点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旨在为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促进钢管混凝土柱结构体系的研究和工程应用.

    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梁柱节点力学性能文献综述

    装配式带夹芯保温槽型玻璃钢-钢板-槽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轴压性能研究

    刘学春王晶陈学森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装配式带夹芯保温槽型玻璃钢-钢板-槽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设计3个具有不同配筋形式和混凝土种类的墙板试件进行轴心受压试验,获得墙板在轴压作用下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承载力储备系数、延性系数、材料利用率等性能指标.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墙板进行参数化分析,研究内嵌钢板强度和厚度对其轴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墙板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储备能力和延性性能;混凝土中掺入1%体积比的钢纤维可显著提高墙板内混凝土的抗拉性能,使混凝土强度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布置钢筋可以显著提高墙板延性;墙板的承载力和延性随内嵌钢板厚度和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强度为Q355、厚度为4、6mm时,墙板材料利用率更高.提出适用于该类墙板的轴压承载力设计公式,考虑钢板屈曲和截面组合效应的墙板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公式计算结果较精确.

    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夹芯保温轴压性能轴压承载力设计公式结构保温一体化

    不同连接节点的重型管道支吊架承载性能研究

    侯和涛Rebecca Fikre EDO程天顺胡杰...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装配式管道支吊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与传统焊接支吊架相比,装配式支吊架具有施工效率高、环境污染小等优势.目前针对装配式重型支吊架的设计规范及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因此针对不同连接方式的装配式重型支吊架展开足尺试验研究,结合数值仿真与理论分析,探究不同连接节点支吊架的破坏形态与承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节点的支吊架破坏形式均表现为横梁弯扭破坏,且符合极值点失稳特征;使用槽钢横梁及半槽型连接件的支吊架承载力明显低于采用端板连接的H型钢横梁支吊架,外伸竖向端板连接结构的承载力优于平齐竖向端板连接,也优于水平端板连接节点;在进行理论计算时,半槽型连接节点和外伸端板连接节点可采用半刚接模型计算,平齐端板连接节点可采用铰接模型计算,4种节点形式的支吊架整体稳定系数均高于规范计算数值,能够满足整体稳定性的要求.

    装配式管道支吊架节点连接钢梁半槽型连接件足尺试验承载力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