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结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

张幼启

月刊

1002-848X

010-68362261 88375434

100044

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

建筑结构/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面向全国建筑工程界的科技刊物,是我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和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建筑结构》以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繁荣建筑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进步为宗旨;以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和信息资料性为特色,是我国建筑结构、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份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工程抗震与振动、地基与基础、结构理论与设计、计算机应用、房屋改造与加固、工程事故分析、建筑结构防灾、新材料应用、工程测试、结构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技术进步、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和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其它对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科研和生产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工艺和工程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平面凹凸不规则高层结构弱连接楼盖设计与加强措施研究

    刘臣唐熙周斌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中心区和若干个外伸单肢通过弱连接楼盖连接组成的平面凹凸不规则高层结构,因单肢抗侧能力不足导致单肢与中心区的弱连接部位受力复杂.如何进行截面内力的计算成为弱连接楼盖设计的关键.单肢与中心区的水平力传递除依靠楼板外,连接部位的剪力墙和边梁也发挥重要作用.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对不同的弱连接楼盖截面内力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结构高度、连接部位结构布置、单肢端截面宽度等因素对弱连接楼盖受力的影响;同时利用弹性时程分析和多尺度有限元分析对弱连接楼盖的受力机制及损伤特点进行研究,基于分析结果和工程经验,从结构布置原则、计算方法和构造等方面总结了弱连接楼盖的针对性加强措施.

    弱连接楼盖平面凹凸不规则剪力分配有限元分析抗震性能化设计加强措施

    高烈度区某Y形超高层住宅结构设计

    李建伟龚成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口市某超高层住宅结构高度 149.9m,平面呈Y形,为超B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存在扭转不规则、凸凹不规则等不规则项.针对该项目特点,结合建筑方案需求,经过多方案对比,确定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并对剪力墙布置进行了分析探讨,采取了提高抗侧刚度、减小扭转效应、减轻结构自重等措施,使得到的设计为最优设计;通过合理设置型钢抵抗小偏心受拉墙体的拉应力;结构一方向剪力墙偏少,采取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减小地震效应的不利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实现了拟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高烈度区Y形超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小偏心受拉墙单向少墙结构扭转效应

    外框拱转换在某框筒结构中的应用分析

    黄卓宋徽农少校黄旭丰...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TCL先进半导体显示产业总部为背景,介绍了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中采用拱结构转换外框柱的应用与分析.通过模型对比,评估了拱结构对整体结构抗侧刚度的影响.针对单拱转换外框柱的结构特点,分别进行构件内力和楼板应力分析,探究了核心筒与外框拱之间的剪力传递机理,采取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针对拱结构的关键节点,建立实体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并考虑了钢管混凝土的脱粘效应,确保了节点的构造合理.通过合理的楼面梁布置及屈曲分析方法,可保证拱结构平面内外的稳定.施工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预留施工缝可以减小拱结构拉梁上楼板轴拉力.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在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中采用拱结构转换技术可行,通过相应的计算分析和构造措施可有效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

    拱结构转换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楼板应力节点有限元分析屈曲分析施工模拟分析

    基于多源数据的结构安全性能智能化评估

    朱昊梁王幼松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应力钢结构构造复杂,安全性能涉及各类影响因素、设计参数及力学参数,为实现预应力钢结构安全状态的智能化评估,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结构安全性能智能化评估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将评估分为结构安全性能的分析与预测两个方面.首先建立多源数据与结构安全性能之间的关系,分别利用D-S证据理论与BP神经网络对结构安全进行分析与预测.在此基础上,融合数字孪生搭建了结构安全智能化评估模型并形成了实施流程.以弦支梁屋盖(对称结构)为试验验证对象,分析了温度作用下结构安全性能的变化,并预测了不同设计参数在荷载作用下对应的安全性能.通过安全评估方法,获取了结构的关键受力构件及设计参数与力学参数的关联机制,为结构安全维护提供了依据.

    多源数据预应力钢结构D-S证据理论BP神经网络安全性能智能化评估

    全框支厚板转换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张语刘维亚李恒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全框支厚板转换结构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地震响应,按照 1∶15 的缩尺比制作试验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对试验现象、动力特性和相关地震参数以及结构的应变响应进行了分析对比,确定结构的屈服机制和薄弱部位.结果表明:试验模型总体能较好地模拟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7 度小震作用下试验模型未出现裂缝,结构处于弹性阶段;7 度中震双向作用下,结构自振频率相比 7 度中震单向地震作用平均下降 25.560%,上部结构微粒混凝土表面开始出现裂缝,下部框支层未发生破坏;大震作用下,上部结构裂缝明显增多,3 层剪力墙底部为薄弱部位;试验完成后,试验模型的上部剪力墙结构先于下部框支层屈服进入塑性阶段,下部结构保持完好,全框支层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并满足标准抗震设防目标.

    全框支厚板转换结构斜交抗侧力构件动力响应抗震性能

    火灾作用下钢框架结构连续倒塌数值分析

    钟波张首飞吕杨张学杰...
    43-4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基于分层壳单元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和基于纤维单元的梁柱构件火灾响应分析方法,对火灾作用下钢框架结构连续倒塌进行了数值分析,并与已有钢筋混凝土楼板、钢柱以及平面钢框架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模拟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梁柱构件的火灾响应.在此基础上,对某 8 层钢框架结构的从火灾发生到倒塌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对比了不同火灾工况下钢框架结构的倒塌行为,研究了不同防火保护时长和受火位置对钢框架竖向位移分布和破坏模式的影响,并对比了拆柱法模拟结果.结果表明:所用数值模拟方法获得的模拟结果更贴近钢框架结构真实倒塌情况.

    火灾工况钢框架连续倒塌拆柱法破坏模式

    轻钢龙骨-铝蜂窝复合墙板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研究

    董凯沈振刘现荣王显旺...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以铝蜂窝复合板作为覆面板的新型轻钢龙骨复合墙板结构,为探究其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对钢框架-轻钢龙骨-铝蜂窝复合墙板试件进行了拟静力加载试验;对加载过程中复合墙板的开裂、破坏情况以及结构的整体破坏形态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钢框架-轻钢龙骨-铝蜂窝复合墙板结构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另外,通过有限元软件MSC.Marc平台对试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校核有限元模型并确定复合墙板抗侧刚度计算参数;对实际的 4 层钢框架结构建模并开展时程分析,考察添加复合墙板前后钢框架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以及基底总剪力时程变化情况,分析了复合墙板对钢框架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复合墙板的影响,钢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有所增加,周期有所减小,进而导致地震响应有所增大;但地震响应增大幅度不及增加的抗侧刚度,所以各层最大层间位移角仍普遍有所减小,均满足限值要求.

    轻钢龙骨-铝蜂窝复合墙板钢框架结构填充墙体抗侧刚度

    多腔T形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性能试验研究

    袁健潘智桓王靖普胡壹...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偏心荷载作用下多腔T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开展1 根普通T形钢管混凝土柱和5 根多腔T形钢管混凝土柱在不同偏心距下的轴心或偏心受压试验,主要考察偏心距和高宽比对多腔T形钢管混凝土柱受压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含钢率基本相当的T形钢管混凝土柱相比,采用多腔T形截面能更好地发挥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且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和更好的变形性能.多腔T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随偏心距的增大而降低;当试件高度由 720mm增大至 1 800mm时,多腔T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呈降低趋势,但试件未出现失稳破坏特征.

    钢管混凝土柱多腔T形偏心距受压性能

    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严信张强吴赛丰刘文光...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发了一种旨在提升核心混凝土约束作用和整体承载能力的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并以抗剪钉、拉板、加劲肋等不同构造为试验参数,系统进行了多个试件的轴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破坏模式为屈曲破坏,方钢管破坏区域产生局部鼓曲,最终混凝土压溃.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 4 根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数值分析模型,对其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承载力进行精细化模拟,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柱破坏形态和荷载-位移关系曲线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建立了该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表达式,理论分析结果精确度较好.对相关影响参数进行分析可知,设置加劲肋可显著提升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力,而设置拉板和抗剪钉与否对其轴压承载力影响不显著.

    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轴压试验数值模拟力学性能极限承载力

    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受弯和压弯承载力统一公式

    许强廖志浩盛于洲孟协华...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针对方形和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受弯和压弯承载力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很多,承载力计算公式多种多样,但可比性不强.通过引入一个综合钢与混凝土强度比、截面板件宽厚比的新特征参数γ,基于塑性极限理论,推导出矩形钢管混凝土受弯和压弯构件通用的塑性极限承载力公式,同时对γ的物理意义做了阐述.基于所推导的新理论公式,重新绘制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N-M相关曲线,给出了曲线上各关键点的准确坐标,并与现有规范公式规定的N-M相关曲线做对比,对上述规范公式的合理性、准确性、适用范围做了适当讨论.所推导的新理论公式适用于各种钢混强度组合、截面高宽比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截面(包括钢管壁厚不等的情况),且形式简洁、概念明确.

    矩形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受弯承载力压弯承载力N-M相关曲线特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