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结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

张幼启

月刊

1002-848X

010-68362261 88375434

100044

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

建筑结构/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面向全国建筑工程界的科技刊物,是我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和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建筑结构》以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繁荣建筑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进步为宗旨;以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和信息资料性为特色,是我国建筑结构、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份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工程抗震与振动、地基与基础、结构理论与设计、计算机应用、房屋改造与加固、工程事故分析、建筑结构防灾、新材料应用、工程测试、结构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技术进步、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和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其它对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科研和生产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工艺和工程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氯氧镁水泥混凝土中涂层钢筋的锈蚀劣化模型研究

    乔宏霞杜杭威李元可杨安...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推进钢筋氯氧镁水泥混凝土(magnesium oxychloride cement reinforced concrete,MOCRC)在西部地区的深度应用,设计模拟西部地区盐渍土环境、气候环境的室内加速破坏试验,研究涂层在多因素破坏试验环境下对钢筋的保护效果.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试件的极化曲线和腐蚀电流密度,选用腐蚀电流密度作为Wiener随机退化过程的退化指标,建立随机退化过程的可靠度函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涂层在多因素试验环境下对钢筋的保护效果弱于纯浸泡试验环境下对钢筋的保护效果;通过可靠度函数寿命预测模型能够确定,MOCRC在不同浓度 2%、4%、6%、8%氯化钠盐溶液室内多因素加速破坏试验环境下达到中等腐蚀破坏的时间分别为 4 000、3 500、1 400、400d.

    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多因素环境涂层钢筋Wiener随机过程可靠度寿命预测

    不同围压及加载速率下的塑性混凝土动力特性研究

    徐毅安邓博团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塑性混凝土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动力特性与破坏规律,设计符合工程实践的配合比方案,借助动三轴试验仪开展了其在不同围压和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的强度、应力及应变规律研究.最后依据试验成果建立了基于Bresler-Pister三参数的强度准则.结果表明: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加载速率呈近线性正相关,材料抗压强度小于5.0MPa时对低加载速率更敏感,抗压强度大于5.0MPa时对高加载速率更敏感;不同加载速率下材料应力-应变规律基本一致,当应变达到 1.47%~1.90%后其应力出现峰值,随后大幅度降低;不同围压条件下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随围压的增加同样呈线性增长趋势,随着围压的提高,塑性混凝土峰值应力维持时间越长,材料抗裂性能越好;基于Bresler-Pister的强度准则公式其计算剪应力与三轴实测误差在 1.61%~4.35%之间,基本反映了材料的变形破坏规律.

    塑性混凝土围压加载速率动力特性抗压强度

    混凝土粗糙面几何特征采集的压饼拓模法试验研究

    吴二军郭金辉胡雨晴
    77-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适用于粗糙面几何特征采集的压饼拓模法,并介绍了压饼仪构造及使用方法,使用此方法进行了 5 种不同预置时长的超轻黏土物理性能和拓印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当黏土开封预置 2h左右时,可获得最优拓模精度;塑性沉陷值比含水率更适宜作为界面粗糙度拓模精度控制的黏土物理性质评价指标,当黏土塑性沉陷值不小于1.5mm时,对应点平均误差在 0.3mm以内;回弹值对拓模精度影响不大.同时采取增大按压压力、二次按揉、附加刚性背板等措施进行拓模精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按压压力不应小于 50N;二次按揉可提高模印精度;采用刚开封黏土时,附加刚性背板措施可实现高精度即时脱模,其对应点平均误差在 0.12mm以内.

    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压饼拓模法超轻黏土对应点平均误差

    高速数字图像相关法在化学螺栓混凝土拉拔试验中的应用

    张云鲁孟兆丰侯帆付用全...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对混凝土中化学螺栓进行拉拔的试验方案,可用于捕捉和分析化学螺栓与混凝土间的变形发展和破坏形态.为实现直接观测化学螺栓与混凝土界面位移和应变场,采用半模试件进行试验研究.为证明其可行性,将半模试件与全模试件的粘结-滑移响应进行对比.结果证明,半模试件与全模试件具有一致的粘结-滑移响应,可以用来研究化学螺栓与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机理.最后,利用高速摄像机捕捉混凝土破坏时刻的图像,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法技术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直接测量了化学螺栓从混凝土中破坏时界面的位移和应变.

    拉拔试验单根化学螺栓高速相机数字图像相关法

    新型自复位钢框架-复合墙连接节点研究

    贾明明龚超刘信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填RC复合墙钢框架结构在框架与内嵌墙之间设置开缝并安装耗能连接件能减小结构损伤,改善结构力学性能.提出在内填RC复合墙和钢框架结构之间采用新型折板型耗能连接件,并采用ABAQUS对连接件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节点的受力过程和破坏模式.将耗能连接件应用于两侧开缝的密肋复合墙-钢框架结构中实现滑移连接.结果显示:折板连接件在竖向拉压荷载和水平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损伤模式存在差异,折板角和折板弯折数目对连接件受力性能影响显著.折板连接件用于结构中时,结构加载前期滞回曲线表现出残余变形小的特点,具有自复位性能,因此折板连接件是一种具有自复位能力的连接形式.

    折板连接件受力性能自复位性能塑性损伤残余变形

    可恢复功能装配式钢框架梁柱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王敬贺罗云标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配式钢结构具有施工快、工期短、污染小的优点.基于此,提出一种由方钢管柱、H型钢梁、保险丝、高强螺栓和现浇楼板组成的可恢复功能装配式钢框架梁柱节点,并变换保险丝处梁间缝隙宽度、保险丝长细比和保险丝屈服强度三个参数,共建立了 13 个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保险丝能够实现损伤控制,保护主体结构免受损伤;保险丝处梁间缝隙宽度大于 5mm时,可以保证梁段不发生碰撞,损伤集中在保险丝处,工程应用中建议采用 10mm的缝隙宽度;保险丝长细比为 43 时,能够保证可恢复功能装配式钢框架梁柱节点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当主体结构选用Q345B钢材时,保险丝宜采用Q235B钢材,以实现保险丝的损伤控制.

    钢框架可恢复功能梁柱节点保险丝损伤控制装配式结构

    装配式人字撑复合墙板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丁景花钱坤秦兰兰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人字撑复合墙板异形柱框架结构.为研究其抗震性能,对一榀 1/2 缩尺异形柱框架结构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其破坏形态、滞回曲线、承载力、耗能能力、位移延性、刚度退化等指标,并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后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人字撑复合墙板异形柱框架结构呈现"泡沫混凝土-人字撑-叠合框架梁-组合异形框架柱"分级破坏顺序;复合墙板以剪切破坏为主;人字撑在水平往复位移荷载作用下,可与异形柱框架结构形成双重抗震体系,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该有限元模拟方法适用于装配式人字撑复合墙板异形柱框架结构.

    人字撑复合墙板异形柱框架结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抗震性能

    骨架膜装配式节点设计与承载力分析

    李延民黄瑞赵树森王景玉...
    111-11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的骨架膜结构装配式节点具有构造简单、预制程度高、便于现场装配、可以调节消减加工误差、适应各种形状的骨架膜结构、传力清晰等特点.基于Hertz接触理论分析了该节点的关键承载结构——销轴连接的应力分布形式并与有限元分析相互印证.基于有限元分析得出了该节点中杆件与耳板最佳的连接方式,对该节点的三维模型进行简化并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了该节点的极限承载能力,得到其破坏形式并与同规格的空间相贯焊接钢管节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装配式节点的失效由下弦杆控制,满足"强节点,弱杆件"的设计要求;该装配式节点的极限承载能力为设计荷载的 2.95 倍,与同规格的空间相贯焊接钢管节点几乎相同,有充足的安全余量,可以更加灵活地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

    装配式节点骨架膜结构销轴连接Hertz接触理论有限元分析承载能力

    地震作用下掉层钢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分析

    刘杰伍云天姜学忠李永昌...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PERFORM-3D程序对掉层钢框架结构进行了抗震倒塌能力研究.考虑不同的掉层情况和结构措施,设计了2个普通钢框架结构模型和4个掉层钢框架结构模型(其中2个模型带拉梁加强),利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上述钢框架模型进行了易损性分析和抗震倒塌能力评估.结果表明,掉层钢框架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与掉层数关系不大;采用拉梁加强的掉层钢框架,上接地侧的抗震倒塌能力和抗震倒塌安全储备性能有所提高,但掉层侧的抗震倒塌能力和抗地震倒塌安全储备降低;增加拉梁的数量对该类结构影响不大,但会改变其破坏模式;上接地侧倒塌模式下,上接地一层是上接地侧最薄弱的楼层;掉层侧倒塌模式下,上接地二层是掉层侧最薄弱的楼层.

    掉层钢框架结构拉梁抗震倒塌能力易损性分析增量动力分析

    主余震序列作用对剪力墙结构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曾庆立管民生王森杜宏彪...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主余震序列作用对高层剪力墙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以某超高层作为研究基础建立了其动力弹塑性分析模型,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选取 10 个真实主余震序列作用事件,构造了 14 条主余震序列作用作为输入的地震荷载;以PGA、PGV、PGA/PGV等作为表征地震动强度的指标,计算了结构在主余震序列作用及仅主震作用下的结构塑性耗能、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增量损伤比及Karl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了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塑性耗能及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特点和地震动强度指标与增量损伤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主余震序列作用加剧了结构损伤,其塑性耗能增量平均达 24%~28%;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有可能增大,也有可能减少.基于塑性耗能的结构主余震增量损伤比与PGV、SED、SI 等速度相关的地震动强度表征指标均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可考虑作为选择和调整主余震序列作用地震波的指标;基于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结构主余震增量损伤比则与地震动强度指标相关性较弱.

    高层剪力墙结构动力响应主余震序列作用塑性耗能残余层间位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