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结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

张幼启

月刊

1002-848X

010-68362261 88375434

100044

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

建筑结构/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面向全国建筑工程界的科技刊物,是我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和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建筑结构》以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繁荣建筑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进步为宗旨;以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和信息资料性为特色,是我国建筑结构、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份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工程抗震与振动、地基与基础、结构理论与设计、计算机应用、房屋改造与加固、工程事故分析、建筑结构防灾、新材料应用、工程测试、结构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技术进步、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和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其它对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科研和生产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工艺和工程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RC框架梁端负弯矩纵筋部分置于梁侧楼板对性能的影响及构造问题分析

    郑宏宇黄林普柯晓军许成浩...
    74-7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建筑多功能、大跨度、重荷载、高抗震的发展要求,框架梁端部负弯矩纵筋配筋率通常较高,节点区钢筋过于密集,混凝土施工质量不易保证,对结构综合性能有不利影响.先对梁端负弯矩纵筋部分设置于梁侧楼板内(简称APNRFS)的布筋方式进行阐述,然后基于试验结果分析探讨了该配筋方式对结构性能带来的变化及相关构造问题.研究表明:梁端采用APNRFS布筋方式一般不会降低框架梁的承载力;梁端的弯曲变形能力和结构抗震性能有一定提高;移至板内的梁负筋布置宽度宜小于有效翼缘宽度范围;移至板内的梁端负筋宜同时兼作楼板负筋;横向分布筋参与受力,设计中应适当增配.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负弯矩纵筋楼板钢筋布置剪力滞

    钢筋锈蚀粘结削弱后轴心受压柱承载能力试验研究

    卢晓峰曹大富王琨呼梦洁...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去除钢筋周围粘结混凝土的方法来模拟钢筋锈蚀后粘结性能下降对柱抗压承载力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钢筋锈蚀程度对粘结力削弱的轴心受压柱的承载力影响较明显,在钢筋锈蚀不严重时,钢筋与混凝土的应变基本一致,柱破坏时两种材料强度能发挥出来;钢筋严重锈蚀时,混凝土应变滞后,柱破坏时混凝土的强度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且钢筋锈蚀根数越多柱承载力下降越快;同时,随着粘结性能下降,柱破坏时裂缝的条数、长度及宽度都有所减少.根据试验研究结果,推导出粘结削弱轴心受压柱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方法.

    钢筋锈蚀粘结削弱轴心受压承载力

    630MPa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机械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戎贤孙小康赵川李艳艳...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630MPa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机械锚固性能分别采用单侧贴焊锚固与端头塞焊锚板的形式,对2组60个试件进行拉拔试验.研究不同锚固条件下混凝土抗拉强度、锚固长度、钢筋直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配箍率对其机械锚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30MPa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机械锚固试件具有3种破坏形式,即混凝土劈裂、钢筋拔出、钢筋屈服,端头塞焊锚板试件抗滑移效果更优.试件的机械锚固强度随着混凝土抗拉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配箍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锚固长度、钢筋直径的增加而减小.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 630MPa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机械锚固强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该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机械锚固性能荷载-滑移曲线机械锚固强度

    超高性能混凝土收缩研究进展

    刘瑞朝董恩来马先伟宋少民...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缩是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早期开裂的主要诱因,主要综述了 UHPC收缩的发展规律、测试方法、调控手段及其收缩机理.结果表明:UHPC的收缩主要由自收缩和干燥收缩组成,而自收缩通常占总收缩的78.6%~90.0%,且主要集中在早期,后期收缩基本趋于稳定;热养护和组合养护可促进水泥水化以及掺合料的火山灰反应,改善孔结构,有利于消除后期UHPC收缩应变;毛细管张力理论可以很好地从相对湿度、孔隙结构、自应力、界面结构、水合程度来解释UHPC自收缩机理;当前UHPC收缩的测试方法主要侧重于实验室内,需要开发出一种实际工程应用中UHPC的收缩变形测量技术,实现可长期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开裂的预报预警,对于大型工程UHPC结构的实时养护和工程防裂指导十分重要.

    超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干燥收缩收缩变形测量技术调控手段毛细管张力理论收缩机理

    养护条件对风积砂混凝土强度及孔隙发展规律的影响

    张慧梅景盼园李玉根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养护条件在混凝土强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其对风积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立方体抗压试验确定最优风积砂替代率,在此基础上通过核磁共振试验,讨论自然养护、标准养护、水养护三种条件下混凝土微观结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较优风积砂替代率为20%,此时抗压强度达到最大;不同养护条件下风积砂混凝土抗压强度规律为:水养护>标准养护>自然养护;水养护与标准养护条件下风积砂混凝土 T2图谱随养护龄期的增加逐渐向左移动,无害孔占比较高,但自然养护条件下,有害孔占比较高,不利于提高抗压强度;相较于标准养护,水养护条件下混凝土峰结束位置较早,平均孔径减小,无害孔占比增加.

    风积砂混凝土养护条件力学性能孔隙结构

    带十字形预制件的全螺栓连接钢模块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吴迈何柯樊亚杰赵欣...
    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带十字形预制件的全螺栓连接钢模块节点.为研究该节点的抗震性能,采用不同的梁端、柱端连接方式、梁段削弱形式以及十字形预制件构造形式设计了 5个节点试件.对5个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了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拼接区的滑移情况,获得了节点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耗能能力、转动能力、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为拼接区拼接板及十字形预制件贯穿隔板的塑性变形及核心区部分焊缝开裂;5个节点试件的滞回曲线较为饱满且为"Z"形,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5个节点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均超过4,塑性转角均超过0.03rad,满足抗震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转动能力和延性;5个节点试件均有明显的刚度退化现象,但下降坡度缓慢;不同的拼接区连接形式和不同的十字形预制件构造对节点抗震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梁段削弱形式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不明显.

    拟静力试验破坏模式抗震性能滞回曲线刚度退化延性

    单面叠合剪力墙不锈钢拉结件抗剪试验研究

    张玉敏许笑林徐振华王宇亮...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单面叠合剪力墙不锈钢拉结件的抗剪性能,采用3种不同锚固端的拉结件,制作了 4个双侧抗剪试件,分别考虑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进行了单向加载试验.对试件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锈钢拉结件的抗剪性能较好,试件均发生混凝土锚固破坏,锚固端对试件抗剪承载力性能影响不显著.建立了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并对试件抗剪承载力进行了计算,计算所得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并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可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单面叠合剪力墙抗剪性能不锈钢拉结件试验研究

    装配式砌体墙片抗冲击性能试验研究

    杨杭莉鲍立毅许峻伦吴仲勤...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配式砌体墙片在运输、安装及使用过程中,易受到人力或者施工机械的冲击,可能产生较大的变形或破坏.为研究装配式砌体墙片在运输、安装及使用时的抗冲击性能,采用摆锤法对仅设水平灰缝的装配式自动码垛砌体墙片和传统人工砌筑的墙片进行冲击试验,测试分析了在外冲击荷载作用下墙片的位移变化特征、开裂情况和破坏形式.试验结果表明:仅设水平灰缝的装配式砌体墙片横向和竖向位移均大于传统码垛工艺砌筑的墙片;在墙片受冲击时,缺少竖向灰缝约束的墙体整体稳定性降低,结构平面外冲击荷载对墙体的影响较大.两组墙体经10次冲击后产生裂缝,裂缝由上往下发展;15次冲击后出现结构性破坏但满足规范中墙片抗冲击性能符合规范要求,可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装配式砌体结构摆锤法抗冲击性能墙体位移

    预应力装配式基础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张天业汪涛何燕鹃薛晓强...
    125-13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输电线路工程应用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受温度及风荷载的影响较大,这对于季节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较为困难.针对以上工程难点,设计并制作了比例为1:2的新型预应力装配式基础缩尺模型,对此缩尺模型进行了单调和往复荷载作用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随后,通过软件ABAQUS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调荷载作用下,施加到设计荷载时,基础失效,失效模式为基础上部法兰盘与基础柱产生脱开现象;往复荷载作用下,基础柱下部法兰盘与底板脱开,混凝土出现碎裂现象;在设计荷载作用下,该预应力装配式基础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

    预应力装配式基础单调荷载往复荷载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截面旋转及朝向对建筑周边行人风环境的影响

    徐晓达曾滨杨庆山许庆...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风洞试验和风环境评估理论对方形、矩形、椭圆形等基本形体及其相应截面旋转形体的超高层建筑周边行人风环境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朝向及不同旋转角度下建筑周边行人风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朝向变化对方形截面建筑行人风环境影响较小,对矩形及椭圆形等双轴不等长截面建筑影响较大,将短边垂直于主导风向可以显著改善建筑周边行人风环境;截面旋转改变了朝向变化对建筑行人风环境的影响规律,旋转建筑与基本截面建筑的行人风环境分布随朝向的增加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截面旋转不利于方形截面建筑周边行人风环境分布;对于矩形和椭圆形截面建筑,截面旋转可以减小朝向的变化对行人风环境的影响.研究成果探明了截面旋转角度及朝向变化对基本形体超高层建筑周边行人风环境的影响规律.

    行人风环境超高层建筑截面旋转朝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