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技术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技术开发
建筑技术开发

朱清江

月刊

1001-523X

010-68229551 88223766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34号

建筑技术开发/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全国性建筑类综合性科技刊物,全国唯一一家以建筑技术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重点报道混凝土制品、防水与装饰材料、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机械、工程监理、测试技术、试验仪器等。设有技术开发报道、专题开发综述、国外技术开发、技术讲座、技术开发专栏、短文荟萃、开发信息集锦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会议和展览模式的融合与共通

    严海华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莆田自身区位、社会资源及会展需求,确定了莆田市会展中心建设规模和多功能需求.创新性的会展建筑设计理念实现了会议和展览功能模式的融合与共通,实现了会议与展览空间布局模式的相互转换,满足会展建筑多功能的需求和发展.同时也是一种会展中心建筑设计新模式、新理念的探索.

    功能融合模式共通新型会展中心空间布局建筑设计

    建筑机电工程中有关抗震支架的研究

    曾康冯建唐刘永平石海超...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江苏省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工程中管道及机电安装中吊挂结构的抗震问题,研究一种新的结构体系,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构建结构体系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振位状态下,吊杆的加速度反应值随吊臂高度的增大而呈非线性增长;在相同的吊索高情况下,随着吊索比的增大,结构的地震反应也相应减小;当受力位移过程发生改变时,受力悬臂与减震斜撑杆受力基本成对称分布,荷载0 mm时,受力最大轴力分别为886 kN和1078 kN;当荷载和位移相等时,斜拉承受的轴向力要比加强梁的轴向力大.

    抗震支架机电工程数值模拟现场测试

    石、木、钢组合体系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

    周政南廖志毅陈亿强王祖秋...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石、木、钢组合体系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分析了该组合体系在解决传统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不足方面的优势.研究指出,钢结构作为主体结构体系,结合钢筋混凝土和木结构,不仅提升了仿古建筑的承重能力和空间利用率,还增强了防火、防腐、耐久性,降低了维护成本.特别是空心石柱的创新应用,既保留了古建筑中石柱的传统韵味,增强了建筑的文化内涵,又避免了石柱直接受力的风险,提升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此外,石、木、钢组合体系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建筑技术的局限性,为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仿古建筑石柱石、木、钢组合体系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方法与实践案例分析

    李景旺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车库改造工程为案例,探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方法与实践.详细介绍了碳纤维加固技术的应用,包括加固形式、技术要求、可靠性计算和材料选择.通过实践分析,验证了碳纤维加固法在提升混凝土结构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方面的有效性.还详细阐述了碳纤维加固施工工艺,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研究成果表明,碳纤维加固技术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结构加固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改造与加固.

    碳纤维加固法钢筋混凝土结构功能改造

    面向高层建筑的人防工程结构设计分析

    邓鹏贺敏陈唯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层建筑地下室与人防工程一体化的设计难点,研究通过对高层住宅地下人防工程设计实例进行分析,总结了其设计特点及设计原则,探讨了地下室顶板、外墙、基础、地下室柱、口部结构以及隔墙等构件的人防荷载取值要求.重点介绍了考虑人防荷载情况下地下室顶板、外墙与内承重墙(柱)等关键构件的荷载组合以及内力分析.最后对高层建筑人防工程口部防护与平战兼顾的设计问题提出几点探讨性意见.

    人防工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基于拉压杆件模型的公路桥梁下部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喻涛修京涛童武松彭伟...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通过引入拉压杆件理论,对公路桥梁的下部结构进行系统性的优化设计.首先分析了传统桥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桥梁下部结构简化为一系列的拉压杆件.通过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结构性能,验证了基于拉压杆件模型的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为公路桥梁下部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推动桥梁工程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桥梁下部结构拉压杆模型

    不同地震水准下结构抗震设计分析方法及应用

    王海燕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虽然规范有相应的要求,但设计师在具体工程中对于规范的理解与应用通常不够清晰.本研究基于某工程设计对抗震规范的应用,分析了抗震"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即小震设计的具体内容和计算的目的.中震验算、大震验算的具体内容和目的及相关应用.经过对三水准下的结构抗震设计梳理,以期对我国抗震设计有较完整准确的把握.

    地震作用三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

    波形钢板剪力墙受剪等效计算模型研究

    蔡军刘文聪杨雨青朱博莉...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提出适用于波形钢板剪力墙弹性分析和弹塑性分析的等效计算模型:基于初始刚度等效原则,提出精细化模型与等效模型初始刚度比的概念,依靠初始刚度比修正等效模型的材料属性,将波形钢板剪力墙弹性等效模型的设计转化为初始刚度比计算公式的设计;结合数值模拟将波形钢板墙弹塑性等效模型的设计转化为波形钢板剪力墙弹塑性骨架曲线的设计,并拟合出骨架曲线相关参数设计公式,给出波形钢板剪力墙弹塑性等效模型的设计理论.

    波形钢板剪力墙等效计算模型数值模拟材料骨架曲线

    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应用关键技术

    晏雄皮佳亮邹恩泽李世红...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城市的土地资源稀缺,施工场地狭小成为普遍性问题.地下室的外墙施工质量越来越受到参建单位的重视.在地下外墙结构边线距离基坑围护较小,依照传统方法对外墙进行双面支模并加固施工的情况下,防水在支护后狭窄的半封闭空间下施工安全风险大且后期的回填土无法做到夯实.回填土下沉会导致防水层破坏,增加了外墙渗漏风险.钢框模板单侧支模体系可节约工期,具有安装简单、成本低、抗渗好等特点.结合单侧支模体系的特殊工况,本研究从技术质量和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单侧支模管理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施工中易出现的关键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法.

    单侧支模关键技术地下室外墙

    内爬式塔式起重机基础施工技术

    陈业伟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场加快,超高层建筑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塔式起重机已成为建造超高层结构垂直运输的常规手段.塔式起重机基础设置、塔式起重机选择均成为超高层建筑一项必修的课题.通过对南昌市朝阳新城1号塔式起重机基础专项施工经验进行总结,在考虑整体工期以及穿插施工作业的影响时采用内爬式施工技术,有效缩短了工期.结合预埋固定钢托座的方式进行塔式起重机基础的施工,并对桩基施工和土方开挖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塔式起重机内爬升预埋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