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张国强

双月刊

1003-0344

BEE@ChinaHVACR.com jzrk@chinajournal.net.cn

027-87822050

410082

武汉市武昌区北环路23号501室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Journal Building Energy & Environment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2年,原名《通风除尘》,于1998年正式更名为《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属中国科学协主管,由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和建筑热能动力分会主办。创刊20年来,已连续出版21卷85期,发表论文1000余篇,共计600余万字。自1989年起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自1994年起纳于《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本刊以开展学术交流、促进专业技术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力求创新性、实用性和导向性,主体是楼宇建筑能源与环境工程,面向暖通空调和热能动力两大行业的科研、设计、教学、施工及运行管理人员,涵盖两大行业的主要专业内容,侧重点是冷热源工程、暖通空调及洁净技术、绿色能源开发利用、通风除尘及有害气体控制等,设有八个栏目:实验研究、专题论述、经验交流、新技术新产品、设计实例、国外技术、运行管理、综合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层玻璃幕墙空腔通风的影响因素分析

    何国青孟源郭新雅陈狄...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双层玻璃幕墙(DSF)的空腔通风量提供了一种快速方便的计算方法,首次将太阳能烟囱烟羽模型用于空腔的通风,并分析了空腔深度,开口大小,室外温度以及太阳辐射等主要设计参数或环境因素对通风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这些因素对空腔通风的影响是综合的,需要优化设计,避免出现制约参数.在没有出现制约因素的情况下,通风量随深度的增加、 开口的增大和辐射的增强而增加.空腔侧则采用吸热玻璃可显著提高空腔的通风能力(28%~69%).而空腔进出口环境温度的大小对通风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但其温差的影响较大:正温差加强热压通风,负温差减弱热压通风.此外,在换气模式下,不论是在太阳能属于可利用的杭州还是在太阳辐射较弱的重庆,不论是在建筑西向还是在南向,过渡季白天的大部分时间(70%),D SF均可为办公室提供4个换气次数以上的通风量.

    双层玻璃幕墙通风量烟羽模型设计参数

    马鞍山市风场特征及其对热岛效应的影响

    张嫣然程海峰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马鞍山市1981~2010年的气象数据计算选取典型气象年,绘制了不同季节及全年的风频风速玫瑰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速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马鞍山市典型气象年全年静风较少,主导风向相对较为明显,盛行东风,除冬季主导风向为西西北风外,其余季节及全年的主导风向均为东风,全年主导风向的风速皆小于2 m/s.马鞍山市近30年风速呈下降趋势,城市化后的风速较城市化前风速有显著降低,通过回归方程拟合可发现风速与热岛效应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84.

    马鞍山市典型气象年风玫瑰城市热岛

    夏热冬暖地区老年人冬季热感觉模型研究

    李志生洪新茹苏晓怡李方正...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统计研究方法对夏热冬暖地区老年人冬季热感觉模型建立的适用性及更好地预测老年人热感觉及自适应水平,对广州市多家机构室内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热环境测试,使用加权线性回归、 最小二乘法、 牛顿迭代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环境指标操作温度t 0与MTS的相关性比SET高,由温度频率法得以1℃为区间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比0.5℃为区间高,老年人的实测敏感度较低,实测MTS热中性温度为22.3℃,预测PMV热中性温度为23.18℃,基于温度频率法建立的APMV模型更贴近MTS且更能反映热感觉整体规律,对应姿最优解为-5.1199.

    夏热冬暖地区养老机构热感觉模型热环境指标温度频率法APMV模型

    基于能耗模拟的被动房外墙保温厚度优化

    张浩杰郝小礼殷维胡锦华...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被动房外墙保温层厚度的最优解,建立了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全生命周期总成本3个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提出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与上述多个目标组合的分层优化方法,量化保温层厚度对目标结果的影响.利用上述方法,以夏热冬冷地区某被动式建筑为研究背景,进行建筑运行能耗仿真计算,得出单目标下的建筑最佳保温层厚度.随后利用NSGA-II算法,优化生命周期能耗、 生命周期碳排放这2个目标得到Pareto前端,在这一组非劣解集(Pareto解)中,对全生命周期总成本进行优化,得到多目标下的最佳保温层厚度为121 mm.研究结果为该地区被动房外墙保温层最佳厚度选择提供了分析方法和参考依据.

    被动房保温厚度能耗模拟NSGA-II算法多目标优化

    脉动热管温度时间序列的关联维分析

    周屹杨洪海张苗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搭建脉动热管可视化试验台,获取管内流体运动的温度时间序列,进行关联维分析.根据加热功率不同,将管内流动分成几乎不运行、 振荡、 循环流动三种运动.关联维随嵌入维数的增加逐渐收敛,饱和关联维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值有明显差别.相比于壁温信号,管内流体的温度时间序列的关联维值更大,更能反应真实的运动情况.蒸发段的关联维略大于冷凝段的关联维,发现循环流动下,至少需要9个变量才能描述管内流动.

    脉动热管关联维G-P算法可视化传热影响

    三排变片距翅片盘管蒸发器结霜特性研究

    肖宏新陈观生罗超鸿刘良德...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空气源热泵蒸发器在低环境温度下沿空气流动方向结霜不均匀、 首排结霜量较大进而导致热泵除霜间隔较短、 制热能力下降等问题,对不同翅片片距组合的变片距蒸发器在低环温工况下运行及结霜的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变片距蒸发器在低环温条件下可以提高换热量、 降低迎风面管排结霜厚度并提高各排结霜均匀性,有利于延长除霜间隔.变片距蒸发器更适用于低温地区.

    空气源热泵变片距结霜工况蒸发器

    结构参数对矩块式换热器传热性能的模拟研究

    白宝峰周亚素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矩型块状式错流换热器是针对高压工况设计的一种高效换热设备,为了充分利用热源的热量,提高换热效率,本文将热流体管道设计成蛇型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在相同运行工况下,不同的金属固体填充物的导热系数、 流体通道管径、 冷热流体通道间距等结构参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及传热效率随固体填充材料导热系数的增加而增大,但敏感性降低.随着流体通道直径的增大,传热系数逐渐增大,但增大的趋势逐渐减小,且变体积结构形式换热器(VV)的传热系数总是大于固定体积结构形式换热器(FV),传热效率随流体通道直径的变化与总传热系数相反,通道中流体的平均努歇尔数与流体通道直径成线性关系,通道直径越大,流体的平均努歇尔数也越大,且相同进口流速情况下,热流体的平均努歇尔数大于冷流体的平均努歇尔数.传热系数及传热效率随冷热流体通道间距的增加而下降,固定体积(FV)情况下传热系数小于变体积(VV)的情况,传热效率的变化正好相反.

    矩块式错流结构参数换热性能数值模拟

    基于仿真模拟的冷却水泵变频控制研究

    王佳韵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综合建筑能耗模拟软件IESVE,对建筑物理、 冷热源系统、 末端空调系统能耗进行仿真模拟,对比不同控制策略下冷水机组与冷却水系统的能耗,并由此得出结论:从节能的角度看,冷却水泵变频控制控制带来的节能收益大于损失.然而冷凝水流量减少会带来冷却塔性能衰减,导致冷却塔的最小流量限制,冷却水变频控制的节能潜力也受到了制约.

    冷机群控冷却水水泵变频

    组合表面强化冷凝传热研究综述

    徐泽邓梓龙
    43-4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亲水-疏水组合表面由于兼顾亲水区膜状冷凝及疏水区滴状冷凝特点,能有效强化冷凝传热性能,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影响冷凝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及组合表面在调控冷凝液滴运动及其传热性能方面的有益效果.

    冷凝组合表面运动特性

    太阳能耦合空气源热泵结霜、除霜研究进展

    满学鹏顾炜莉易小芳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不同形式的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结霜除霜的效果,并对太阳能耦合空气源热泵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对太阳能集热器的结构和集热介质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结霜除霜太阳能-空气源热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