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张国强

双月刊

1003-0344

BEE@ChinaHVACR.com jzrk@chinajournal.net.cn

027-87822050

410082

武汉市武昌区北环路23号501室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Journal Building Energy & Environment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2年,原名《通风除尘》,于1998年正式更名为《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属中国科学协主管,由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和建筑热能动力分会主办。创刊20年来,已连续出版21卷85期,发表论文1000余篇,共计600余万字。自1989年起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自1994年起纳于《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本刊以开展学术交流、促进专业技术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力求创新性、实用性和导向性,主体是楼宇建筑能源与环境工程,面向暖通空调和热能动力两大行业的科研、设计、教学、施工及运行管理人员,涵盖两大行业的主要专业内容,侧重点是冷热源工程、暖通空调及洁净技术、绿色能源开发利用、通风除尘及有害气体控制等,设有八个栏目:实验研究、专题论述、经验交流、新技术新产品、设计实例、国外技术、运行管理、综合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堆积床相变蓄热系统的传热特性研究

    陈冬连于程张程宾刘向东...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建立了匀速热流条件下堆积床相变蓄热系统非稳态传热模型.在初始温度、 入口流速相同的条件下,对不同入口流体温度的堆积床进行换热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入口传热流体温度越高,堆积床中PCM熔化越快、 储热时间越短,且对后期升温阶段的PCM温度变化影响越大.

    相变蓄热堆积床熔化过程

    沿程加热气泡泵流动沸腾模拟研究

    孔则赟杨洪海段文利陈玉萍...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两相流理论建立二维稳态气泡泵两流体模型,以1atm下饱和水为工质,采用CFX-19模拟研究沿程加热气泡泵流动沸腾中流态问题,探究热流密度,管径和流量对气泡泵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出口液相表观速度和泵送比变化相似,均随热流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呈现抛物线变化.随着管径的增大,泵送比最大值反而随之减小.提升管管径增大在气泡泵轴向结合流态分析,得出最佳提升性能下的流态为搅拌流.当热流输入达到最佳热流密度时,液相速度在轴向上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模拟不同管径和进口质量流量,发现最佳热流密度与进口质量流量存在二次函数关系,与管径成一次函数关系.

    气泡泵沿程加热空泡份额流态分析最佳热流密度

    低制冷剂充注量的风冷冷凝器性能研究

    潘大红孙义豪王亚林万匡禹...
    12-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不影响冷凝器换热性能,同时减少制冷剂冲充注量为目的,对家用分体机冷凝器和竖直管降膜冷凝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全程在标准工况下进行,共进行9组对比实验.为叙述方便,将原机组称为标准机,将实验设计的机组称为改良机.9组分别为:R 22充注量为1050 g的标准机性能测试,R 22充注量为550 g,590 g,625 g,660 g的改良机性能测试,R 290充注量为200g,230 g,250 g,285 g的改良机性能测试.并在标准工况数据采集完毕之前进行了热像图摄取分析.

    换热性能降膜冷凝器标准工况对比实验热像图

    水平冷凝管在水膜作用下稳态传热数值模拟

    钱颖燕周亚素张恒钦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EES软件编制了水膜作用下水平冷凝管的稳态分布参数模型,研究了冷凝管长度,冷凝温度对出口干度,换热量和管内换热系数的影响.计算得出:冷凝管出口干度随着管长的增加不断减小.当制冷剂质量流量从0.0044 kg/s增加到0.0078 kg/s时,冷凝管长度增加35.7%,才能使出口干度达到0.管内平均换热系数随冷凝管长度增加基本不变.换热量随冷凝管长度增加先不断增大,后增加趋势变缓.冷凝温度越高冷凝管出口干度越小.换热量随冷凝温度升高而增大,制冷剂低质量流量下冷凝温度对换热量的影响比高质量流量下的影响小.与换热量相反,管内平均换热系数随冷凝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水膜冷凝管EES稳态模型出口干度

    蒸发式冷凝器喷淋区循环水温度分布特征

    吴娜周亚素张恒钦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搭建的蒸发式冷凝器制冷系统试验平台,探究了在不同的风量和水量作用下,蒸发式冷凝器喷淋区循环水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喷淋区循环水温度纵向分布中存在峰值,且随着风量的增加,峰值位置上移,换热区域的潜热换热量占比增加,显热换热量占比减小,蒸发式冷凝器换热效率提高.

    蒸发式冷凝器循环水温度潜热换热显热换热

    改善室外高温环境作业人员热舒适的实验研究

    赵敬德张春红
    27-2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夏季室外高温日晒环境下作业人员的热舒适,将降温处理后的空气沿通风管路送入衣下空间,改善人体衣下微环境,通过采用真人实验的方式分析了通风温度与人体主观热舒适、 热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通风与不通风的两种工况下,人体平均皮肤温度在10分钟左右趋于稳定,通风后人体主观热感觉、 热舒适得到明显改善,送风温度为26℃时人体冷感觉明显,室外30℃及以上温度送风对于热感觉的改善效果不明显,通风温度为28℃时人体主观热感觉趋于"中性",热舒适投票趋于"舒适",通风效果最佳.

    衣下送风热感觉热舒适室外高温环境

    船舶舱段冬季空调舒适性优化研究

    刘秀峰黄峙谢军龙徐新华...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对某船舶舱段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冬季设计工况下舱室中内区的空调区域温度偏高,局部近30℃,超过舒适性空调冬季室内设计标准,并针对此区域(舱段内区)进行了优化设计.本研究通过模拟探讨了五种措施对各舱室内空调舒适性的影响.这五种措施为①减小内区送风量.②增大内区送风量.③内外区均以20-24℃供风.④内区仅供新风.⑤内区供冷外区供热.模拟结果表明,措施③、 ⑤均能有效消除内区舱室中存在的高温现象,提升舒适性,但应注意送风温度不宜过高.

    数值模拟大型船舶内外区空调舒适性气流组织优化

    室内PM2.5空间分布影响因素重要性模拟研究

    刘宇刘红洪国祥廖春晖...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调研指出了六个影响室内PM2.5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了确定各个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设计了正交试验,采用CFD的方法,对各个工况进行模拟.基于实验数据,验证了颗粒物分布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气流组织形式、 房间面积、 房间长宽比、 换气次数、 污染源位置、 污染物强度六种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得出房间气流组织为最重要的因素.

    PM2.5CFD模拟浓度分布正交试验

    室外湿热条件下便携式制冷服装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曹忆雪吴会军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针对湿热环境中适用的可穿戴式制冷空调服,包括气冷式、 相变式、 热电式以及混合式,对这四种主要的空调服进行了分类介绍和比较,并介绍了制冷空调服的发展趋势和应用的关键技术,对空调服的降温效果、 适用范围等可提升空间进行了分析,且对今后可穿戴式制冷空调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湿热环境冷却空调服综述

    严寒地区公共建筑室内热环境与热舒适研究进展

    彭芃房杰张建新曾路...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我国严寒地区公共建筑开展的室内热环境及热舒适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整理,阐明了不同季节、 不同类型公共建筑在室内热环境主要指标即温度、 湿度及风速上的差异,分析了冬季热舒适现场中表现出的普遍性现象及各现象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对夏季及过渡季中通风方式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及其优化设计策略进行探究.

    严寒地区公共建筑热环境热舒适通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