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张国强

双月刊

1003-0344

BEE@ChinaHVACR.com jzrk@chinajournal.net.cn

027-87822050

410082

武汉市武昌区北环路23号501室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Journal Building Energy & Environment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2年,原名《通风除尘》,于1998年正式更名为《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属中国科学协主管,由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和建筑热能动力分会主办。创刊20年来,已连续出版21卷85期,发表论文1000余篇,共计600余万字。自1989年起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自1994年起纳于《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本刊以开展学术交流、促进专业技术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力求创新性、实用性和导向性,主体是楼宇建筑能源与环境工程,面向暖通空调和热能动力两大行业的科研、设计、教学、施工及运行管理人员,涵盖两大行业的主要专业内容,侧重点是冷热源工程、暖通空调及洁净技术、绿色能源开发利用、通风除尘及有害气体控制等,设有八个栏目:实验研究、专题论述、经验交流、新技术新产品、设计实例、国外技术、运行管理、综合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零能耗建筑"供冷年耗冷量"不确定性分析

    苗莉娜舒海文赵心怡啜宏...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寒冷地区典型城市的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为案例进行模拟计算与分析,研究了建筑室内人员作息、内遮阳作息及空调运行模式这三项因素对建筑供冷年耗冷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人员在室率但不同的逐时人员作息对该指标影响较小(与平均值最大相差2.68%);而内遮阳作息对该指标影响最大(最大为60.80%);不同空调运行模式而导致的供冷年耗冷量指标差别也很明显(最大为19.62%).研究结果可为更合理地对近零能耗建筑年供冷耗冷量指标的评估及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了有益参考.

    供冷年耗冷量近零能耗建筑人员作息内遮阳空调运行模式

    不同结构微通道蒸发器空调系统制冷实验研究

    贾鹏李培方魏晨晨邱旭...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两种结构不同(扁管水平结构和扁管竖直结构)的三流程微通道换热器,开展其作为空调蒸发器制冷运行适用性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微通道蒸发器采用扁管竖直结构更易于排泄凝结水,90 min制冷运行过程中机组性能稳定,COP维持在3.30左右,换热器内制冷剂分配均匀性较好,但中间流程存在气液逆向问题.微通道蒸发器采用扁管水平结构时,凝结水难排泄,导致机组性能不断恶化,实验结束时COP降幅达到15%,并且受重力影响,蒸发器内制冷剂分布极不均匀,有效换热面积大大减小.扁管竖直结构的微通道蒸发器比扁管水平结构更适用于空调制冷运行.

    微通道蒸发器制冷适用性

    翅片管束蒸发冷却器性能研究

    刘乃玲李世强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盘管为翅片管的蒸发冷却器进行结构及运行方面的研究,分析影响冷却性能影响较大的因素.结构方面,分析盘管排数及盘管根数的变化对出水温度变化趋势的影响.运行方面,分析喷淋强度,截面最小出空气质量流量及两者不同比例匹配时对出水温度变化趋势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此类型冷却器不同流量对应的结构及运行参数.

    蒸发闭式冷却器翅片管型冷却水温降

    水平置微通道热管换热器性能实验与分析

    吴喆李奇贺赵孝保
    14-1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平置微通道热管换热器常作为余热回收装置使用,为研究其性能影响因素,本文于焓差实验室内搭建实验系统,改变热管工作温差,充液率以及换热器倾角等参数,测试换热器换热量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换热量随工作温差(3~21℃)增大而增大,随充液率(16%~61%)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温差越大,换热量随充液率的变化范围越大.相同工作温差下,倾角为0°的换热器换热量相较倾角为25°时大.分析表明蒸发段传热过程与振荡热管传热特性相似.

    微通道热管工作温差充液率倾角振荡热管

    工质对顶部加热/底部冷却型脉动热管的影响

    郭子瑞池日光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了顶部加热/底部冷却型脉动热管电池热管理的概念,该脉动热管以甲醇,乙醇和水作为工质.研究结果表明:甲醇的启动温度最低,其次是乙醇,工质为水时没有观测到温度的震荡,并且随着充液率的增加,启动温度也明显增大,脉动热管加热段各处的温度也趋于一致,热阻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电动汽车锂电池热管理顶部加热/底部冷却型工质

    辐射制冷服装对户外热舒适性的改善研究

    赵敬德邹雅倩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夏季高温日晒环境下作业人员的热舒适性,对普通工装和辐射制冷服装在通风与不通风条件下的热舒适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由14名身体健康的大学生在晴朗夏季室外高温环境下进行真人实验,观察受试者在3种WBGT下前胸温度、后背温度,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受试者的热舒适投票(TCV)、热感觉投票(TSV).结果表明:在3种WBGT下,未通风时人体着装普通工装与辐射制冷服装的热舒适性都很差.但采用通风装置后,热舒适性都得到改善,辐射制冷服装的改善效果显著,皮肤表面温度下降0.8~1.1℃,TCV和TSV都降低到了0~1之间.

    高温日晒辐射制冷通风服装WBGT

    夜间开窗角度对室内空气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刘松敏王芳牛元源章文杰...
    28-3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睡眠期间不同开窗角度对室内空气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于2019年冬季12月在南京某高校内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问卷筛选出四名无睡眠障碍的大学生参加实验.在两个宿舍中分别进行对比试验,控制开窗角度分别为45°,15°和0°(关窗).监测睡眠期间不同开窗角度室内外环境质量参数(温度、相对湿度、CO2和PM2.5浓度),同时通过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对受试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夜间开窗角度对大学生冬季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冬季睡眠期间不同开窗角度室内温度和PM2.5浓度没有显著差异,关窗时室内相对湿度明显高于开窗15°和45°时,其中开窗角度越小,换气次数越低室内CO2浓度越高.主观问卷结果表明冬季睡眠期间是否开窗对主观入睡影响显著,关窗时会使得入睡更容易,但是开窗角度越小醒来却越困难.客观测试表明是否开窗对客观睡眠总时长和深睡时长影响显著,关窗时睡眠总时长和深睡时长比开窗15°和45°分别增加37min和20 min.开窗角度越小睡眠期间清醒次数越多.环境参数和睡眠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室内CO2浓度每升高1000ppm,睡眠期间清醒次数将会加1次.关窗时室内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睡眠总时长将会增加19分钟,但是睡眠醒来振作度降低.

    开窗角度室内空气质量睡眠质量PM2.5

    分内外区的多室房间自然通风性能的数值研究

    李芃廉嘉玮郭域吕维勋...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建筑内外区中多房间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捕风器通风进行了CFD模拟,通过研究外区窗户与内区捕风器的不同耦合通风方式,根据通风量、换气次数和空气龄来评估不同工况下的通风性能,得到提高多室房屋通风效率的措施.仿真结果表明,当打开的外区窗户位于迎风侧时,风量最高,内区捕风器的通风方式为排风.当打开外区侧窗或后窗,内区捕风器的通风方式变为进风,新鲜空气通过捕风器进入室内.

    捕风器通风性能多室房间内区

    热压作用下街区峡谷内通风模拟

    赵福云刘宝成瑾黄志荣...
    40-4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三维街区峡谷内通风质量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街区与不同街道纵横比H/W(建筑高度H和街区宽度W)因素对街区内温度及速度的影响,并利用空气交换率(ACH)指标对街区峡谷内通风质量进行了评价.

    CFD三维街区空气交换率通风质量

    焊接车间除尘与作业环境改善研究

    董世豪周超辉张军倪龙...
    45-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车间作业环境,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以郑州某客车焊接车间的作业环境为对象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在采用全新风热风供暖系统而未采用机械通风的工况下,百叶窗斜向上30°进风优于垂直进风,作业人员处温度随送风角度减小而减小,随送风温度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调整全新风热风供暖系统送风参数可有效改善作业环境.调整百叶窗进风角度为30°,送风角度为45°,送风温度为45℃,送风速度为9 m/s,可显著提高作业环境舒适度.采用机械通风而未采用全新风热风供暖系统的条件下,机械通风量越大,作业人员处焊烟浓度越低.机械通风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全新风热风供暖系统可以有效降低人员呼吸带高度处的焊烟浓度,且机械排风量为单台风机20000 m3/h,就可使焊接烟尘浓度达标.

    焊接车间除尘作业环境机械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