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家宝

月刊

1673-1395

xb_skb@yangtzeu.edu.cn

0716-8060802

434023

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万年中国论如何为文旅赋能——东北旅游新线路:基于16次玉帛之路考察的创意设计

    叶舒宪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人类学团队2023年7~8月举行的第十六次玉帛之路(东北道)文化考察,覆盖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18个县市,聚焦史前玉文化在上五千年间的发生发展和传播,以吉黑地 区距今10000~9000年重要遗址为首,南下催生距今8000~5000年的西辽河地区玉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从兴隆洼文化到红山文化。第十六次考察报告提出,重构中国玉文化史源流的总体性认知模型。整合相关学术研究新成果和考古新发现,设计东北全境旅游的物质文化专题游全新线路,以沉浸式体验万年中国的上五千年文化为总目标,开发东北三省加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四省区文化旅游专线,将启发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作为直接功效,打造全国范围内目前独一无二的"中华上五千年体验之旅"品牌。

    玉文化起源期玉文化起源带上五千年璧环玦龙起源

    打开神话的禁锢:民俗学视角下的神话研究——以《帝尧创世神话图像谱系》为例

    高海珑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俗学视角下的神话民俗叙事理论将民俗行为、民俗图像与语言叙事一起作为神话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神话谱系理论则以整体性、系统性视角对神话民俗叙事进行时间、空间、民族、自身形式的谱系分析和建构,二者打开神话研究的禁锢,展现出一种宽广、深远、立体的研究空间。《帝尧创世神话图像谱系》秉持上述理论方法,对帝尧创世神话的图像谱系进行分析和整理,拓宽了帝尧神话的研究空间,揭开了帝尧神话研究的新篇章,无论是在理论方法、研究分析还是资料文献上,都为后来者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神话民俗叙事神话谱系帝尧创世神话图像谱系

    长江流域掘尾龙神话的叙事伦理

    胡馨心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掘尾龙神话在长江流域衍伸出情节各异的故事。神话在民众口耳相传中以变形、隐喻、融合等叙事语法向周围地区辐射,在父母与子女间形成以权力为核心的叙事伦理观。长江流域掘尾龙神话故事中龙母与龙子的关系,是伦理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关系,不同版本的叙事文本是父母与子女伦理关系的真实写照。

    长江流域掘尾龙神话权力伦理慈孝文化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新利用路径

    孙佳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创新利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基本方针的重要实践,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基本精神的重要体现,对于促进传统村落非遗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推进地方文化高质量发展、实现传统村落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强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态势下,应遵循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基质本真、生活适应等原则,通过"非遗+旅游""非遗+特色文化产业""非遗+数字技术"等模式,探索非遗创新利用融入传统村落社区发展的多种路径,通过文化传承、创意赋能、文化生态与产业形态的整体复兴,实现传统村落文脉活化与内生发展。

    传统村落非遗资源创新利用

    节日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转化策略——以郧西七夕为例

    徐金龙张璨璨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岁时节日民俗作为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至今仍有着维系社会稳定、传承文化记忆的社会功能。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北省郧西县作为我国七夕文化之乡,目前仍较完整地保留着相关民俗。郧西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充分结合当代社会要求,全面激活七夕文化记忆,打造七夕文化品牌,将郧西七夕文化资源转化为地方经济与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这对于节日民俗类非遗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节日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郧西七夕

    宋画中插花艺术的文化意涵

    周松竹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代文人偏爱插花,插花成为他们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品位的重要媒介。宋画中的插花艺术具有深刻的文化意涵,为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视角。分析宋画中插花艺术的装饰功能与象征意义及宋代文人的插花旨趣与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插花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深入洞察其与当时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紧密联系。

    插花艺术宋画文化意涵

    撒马尔罕大使厅北墙壁画凤舟竞渡图像研究

    桑俊卢洋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米克·巴尔当代符号学的方法对撒马尔罕大使厅北墙壁画凤舟竞渡图像进行分析,有助于探究凤舟竞渡图像背后承载的文化意蕴。画匠将唐高宗狩猎与武则天泛舟进行空间并置,试图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图像叙事,展示武力与和平、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冲突,从而进一步释放画面的情感张力。凤舟造型融合了唐朝和粟特文化元素,塑造了怀柔主题的女性文化空间,丰富了唐代端午凤舟竞渡研究。

    女性空间唐代凤舟端午竞渡图像叙事

    刘备集团发动襄樊之战的动机及影响

    张寅潇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襄樊之战是汉末关羽在刘备授意和支持下,发动的一场攻打襄阳和樊城的战役,当时虽有一些主客观条件的便利,但并非发动战役的最佳时机。刘备集团之所以选择在不恰当的时机出兵,其政治意义大于军事目的。为进一步巩固自身政权的正统性,刘备授予关羽便宜行事的特权,允其根据情势自行决定出兵与否。然而,由于关羽刚愎自用,贪功冒进,在久攻樊城不下的情况下抽调荆州守军北上,为孙权袭取荆州制造了条件,最终身死城覆,阻碍了集团的发展与壮大。刘备集团固然在军事上惨遭失利,但从政治层面看,其以大将惨死、要地丢失的惨痛代价进一步巩固了自身政权的合法性与正统性,为刘备顺利称帝、建立蜀汉政权赢取了有力的支持。

    蜀汉襄樊之战正统性关羽刘备

    乾隆五十三年荆州水灾淹毙人口和政府救助措施考辨

    舒语佳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乾隆五十三年(1788),荆州遭受特大洪水侵袭,府城被淹月余。关于大水淹毙人数,文献中存在两种说法,一为地方官员奏报的一千七百余名,二为乾隆认定的不下万余名。将荆州满汉两城及江陵县狱囚的死亡人数和比例进行考辨和对比,可以发现乾隆所说并无根据,湖北地方官员并未瞒报淹毙人数。灾后,湖北地方官员有条不紊地完成临灾急赈、正赈、展赈、工赈等事宜,并非如乾隆所斥责的那样不堪。在湖北活埋、冒赈等案相继败露的背景下,乾隆对湖北地方政府产生了严重信任危机,先入为主地断定此次水灾存在瞒报及救济不力情况,忽视了湖北地方官员所作贡献。

    荆州水灾淹毙人口救灾措施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特征研究

    李诗珍王琲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2~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构造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利用空间自相关法分析两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2012~2022年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各省(市)空间异质性显著,江苏水平最高;(2)2012~2022年,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整体增长速度缓慢,除江苏和浙江外,其他省(市)仍有很大提升空间;(3)长江经济带两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局部空间自相关表现为"高-高""低-低"类型省(市)集聚分布,空间关联性较强。因此,需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的区域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物流业空间自相关耦合协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