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家宝

月刊

1673-1395

xb_skb@yangtzeu.edu.cn

0716-8060802

434023

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昭王奔随"相关史实考证

    卢川王文妙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昭王奔随"是吴楚争霸中的重要史实。对此问题的研究仍存在诸多疑点,如吴师入郢路线、昭王所居之郢、沮水和江水所指、"云中"地望以及郧之所在等。结合文献及学者研究成果,可以认为楚昭王所居都城,即在今当阳季家湖楚城遗址;楚昭王所奔之郧,应在今荆州松滋南海镇一带;吴人入郢后,楚昭王先逃至松滋一带的郧邑,后逃至随国避难。

    吴楚之争吴人入郢昭王奔随

    荆州将军多隆阿考论

    陈力程子棋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隆阿是巴尔虎蒙古人,隶属于蒙古正白旗。他身为黑龙江驻防,于咸丰三年应清廷征调入关作战。咸丰九年,旗籍身份使多隆阿更受到胡林翼重用,胡林翼以其节制湘军诸将。同治元年,清军围攻金陵,在曾国藩的规划中,多隆阿一军是进攻主力,然而他却猝然率军入陕,根本原因是清廷对陕西安危的重视。在镇压地方起义的过程中,多隆阿率黑龙江马队转战四省,屡立战功。它背后体现的是旗人效忠皇帝的决心,以及对王朝国家的认同。

    荆州将军多隆阿旗人"满洲之道"

    数字经济、城乡融合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长江经济带2011~2022年面板数据

    曾江辉王睿洁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载体,数字经济、城乡融合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 2011~2022 年面板数据,检验数字经济、城乡融合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分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分别进行区域异质性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数字经济、城乡融合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过程中,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城乡融合能够显著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数字经济和城乡融合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为此,应当深化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全力壮大集体经济;强化城乡融合对共同富裕的作用,全力推动以城带乡;紧扣产业升级对乡村发展的支撑作用,协同推进要素集聚。

    数字经济城乡融合乡村产业发展固定效应调节效应

    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提升分析

    刘柳青吴文菲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对于制定和完善长江经济带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 2009~2022 年的统计数据,应用熵值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及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差异,无论从整体上、维度上还是首位度城市上都呈现相同的规律,武汉城市圈最高,环长株潭城市群次之,环鄱阳湖城市群最低;从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上观察,整体水平稳步提升,环长株潭城市群在波动中上升,环鄱阳湖城市群在不平衡中上升。为此,应当加强区域间谋划合作,强化区域一体建设;加强区域间产业协作,提升区域协作水平;加强区域间法治合作,加强区域协作监督。

    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熵值法

    西部大开发政策动态调整的三方演化博弈及系统仿真分析

    李季杨蓉慧王静张雪婷...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发展伴随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生态保护需限制经济活动,两者平衡决定政策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基于演化博弈模型,论文构建了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目标下的三方博弈模型,博弈主体包括企业(合规经营/违规经营)、政府(严格监管/松懈监管)和环保组织(积极监督/消极监督)。研究发现:(1)政府严格监管与环保组织积极监督可显著提升企业合规经营概率;(2)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增加环保税收优惠及专项补助有助于促使企业策略向合规经营演化;(3)环保资金收回比例达到阈值以上,可推动博弈三方主体最优策略稳定演化。

    西部大开发政策演化博弈西部经济生态环境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研究

    陈婷徐俊杰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路径。作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最重要的减税政策,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否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尚缺乏充分探讨。论文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 2011~2022 年的数据,以 2018 年实施的增值税留抵退税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留抵退税政策能激励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对国有、高科技企业政策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留抵退税政策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研发创新产出为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助力。因此,需持续优化留抵退税政策,结合其他政策形成协同效应,并制定差异化退税策略,以高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新质生产力财税政策留抵退税激励效应

    中国共产党青年叙事的历史演化、现实特征与价值引领

    陈思杭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叙事将不同时期的青年叙事及其标志性事件串联起来,贯穿历史、现实和未来,耦合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纵观党的百余年历史,党的青年叙事形塑了主题鲜明的历史方位,叙写了青年参与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的实践。从现实特征分析,党的青年叙事彰显了从激情的理性向理性的激情跃迁的主体特征、从依靠青年发展向青年首先发展转向的话语特征和从青年的现代化向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实践特征。深刻把握党的青年叙事的价值引领,要以政治认同促进青年价值认同,以使命认同促进青年价值生成,以主体认同促进青年价值实现。

    青年叙事历史演化现实特征价值引领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意蕴及现代意义

    汪光晔刘霞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概念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前人的理论和唯物史观视角提出的。"现实的个人"在马克思看来,是自然的、从事对象性活动的人;是处于社会分工、生产关系等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社会性的人;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能动的、历史性的人。现实的个人在现代没有了前现代的等级约束和人身依附,却处于由物支配的窘境中,异化为单向度的工具人。马克思将现代人的异化状态归咎于资本的无限增值运动,并描绘了未来人人自由而自觉的理想社会蓝图。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变革了旧的历史思维范式,奠定了唯物史观的立论基点,同时,也推动了以人民为中心,引领现实的中国个人发展。

    现代性现实的个人异化以人民为中心

    论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协调性特征

    涂江波程晓雪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邓小平理论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而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显著的协调性特征。这一特征体现在生产发展与环境治理相协调、资源节约与开发利用相协调、人口规模与资源容量相协调、国内法制与国际公约相协调等四个方面。系统梳理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握其协调性特征,不仅有利于我们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联系,也对解决当代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协调性

    艺术产业研究的多学科视角

    胡玉青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