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林喦

双月刊

1672-8254

woshi909@163.com

0416-3404053

121013

辽宁省锦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路19号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院刊登教学科研成果的园地,也是外界了解我院教学科研活动水平的窗口。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展示我国教学科研成果为内容,以突出师范教学为重点,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培养学术新人,提高学术水平,促进理论研究,使其成为学术性、师范性、地方性并重的理论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主体性的互洽关系

    都永浩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与文明是两个区别明显的概念.文化内涵更加宽泛,载体多样.文明是文化的精华,除科技因素外,主要指价值观、信仰、制度之类的精神因素,是文化的高级阶段.中华古代文明与古代中华文化主体性之间是价值内涵与价值关系范畴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前者是本质规定性,后者是价值动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价值体现,决定了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两者是由内在与外在本质规定性组成的一个整体,与古代相比,存在更为紧密的互洽关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中华古代文明为基础、以"两个结合"为根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体现方式、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途径,并具有自主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方向.中华文化主体性既要保持自我精神的独立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又要开放包容,不断吸收、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同时以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独特性价值和内在优势,积极影响人类社会,构筑文明共享、协和包容、多元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主体性互洽

    新时代大学生发展评价的基本维度及其创新转向

    潘玉驹薛雅倩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何评,依啥评,评什么,如何评,谁来评,何时评,如何用,怎么发展是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从根本上决定大学生发展评价的成效乃至成败.立足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时代新方位,推动大学生评价功能从甄别分类转向促进发展、评价标准从统合归一转向尊重差异、评价内容从学力倚重转向"五位一体"、评价主体从教师主导转向多元性、评价方法从量化依赖转向量质多维、评价过程从独立封闭转向循环嵌入、结果处理从单向权威转向双向互鉴、评价发展从借鉴跟随转向中国特色.这既是大学生评价改革的历史必然,也是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大学生评价体系的逻辑必然,还是深化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的客观必然.

    新时代大学生发展评价基本维度创新转向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地方创新实践

    张天华哈岍茹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提高思政课育人实效的关键一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提高思政课育人效果的需要,是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需要.针对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教学目标统分整合不清晰、教学内容断裂重复、各学段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以及教学评价单一等问题,从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入手,基于浙江和合文化渊源,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和合思政理念为牵引,通过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实现各学段教学目标一体化定位、教学内容一体化衔接、师资队伍一体化培养、教学评价一体化构建等方式,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地方创新实践.

    大中小学思政课和合思政纵向衔接横向贯通

    大党独有难题的成因及破解之道

    董杨张晓臣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和复杂的执政环境下衍生出大党独有难题,其产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组织体量庞大、发展道路独特构成了大党独有难题的主要成因.对于矢志民族复兴、胸怀千秋伟业的中国共产党而言,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不仅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必由之路,更是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求.解决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六个如何"的独有难题,必须从根本保证、根本路径、制度保障、价值引领等层面建构破解之道,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地进行自我革命、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彰显党的初心使命意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大党独有难题历史周期率自我革命初心使命

    我国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调适路径

    何林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理健康通常指个体在一定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协调生理性、心理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一致性,从而保持和提升个体对环境的情绪体验.领导干部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党和政府联结人民群众最直接的纽带.因此,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乎自身的工作效能和团队凝聚力,更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受到社会经济发展、职业工作压力、家庭情感缺失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部分领导干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面对当前领导干部存在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应在进一步聚焦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深刻分析领导干部压力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社会服务体系,从而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为打造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提供支持和动力.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心理压力

    监察合规——腐败治理的新路径

    卫跃宁熊馥琳
    3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监察合规"是一个新兴概念,其旨在对存在违纪、违法、犯罪风险的企业或者构成违纪、违法、犯罪的企业实现有效腐败治理.监察合规之所以能够推行,既在于中国特色的监察制度为监察合规提供的制度优势,又在于现有规范为监察合规留存的适用空间,还在于实践为监察机关参与企业合规提供的现实基础.在具体的适用上,监察合规以国有企业为主要适用对象,同时也包括民营企业,并且合规的范围具有广泛性.同时,监察合规以事前预防型与事后治理型两种合规模式展开,以第三方监管机构或者国有企业内部的纪检监察部门作为企业合规建设的第一道监督,监察机关自身构成对企业合规建设的第二道监督.最终合规的效果既有可能产生正向的激励效果,也可能产生负向的惩治效果.然而,任何权力行使均须受到规制,监察合规也需要有行使边界.监察合规不能侵犯企业权利,同时在适用上也不能毫无限度,更不能僭越检法的权力.为加强对监察合规权力行使的监督保障,必须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方面来进一步约束监察机关权力的行使,从而实现监察合规的规范化运行.

    监察合规腐败治理企业合规公权力

    合规不起诉中检察权运行的监督机制研究

    严泽岷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检察机关在合规不起诉中发挥着主导性的重要作用.合规不起诉这一实践热潮背后的规范缺失需要引发学理层面的冷思考,特别是检察权权力限制.检察权在合规不起诉的运行中体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即合规不起诉之前的介入侦查权、合规不起诉的决定权及合规不起诉之后的考察监督权.应当构建相应的监督机制来规避检察权运行的风险,具体而言,借助人民监督员机制防范权力外溢导致的"合规筹码化"困境,通过听证机制规避权力寻租对企业"逃避责任"的反向激励,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避免权力集中催生的合规整改形式化.

    合规不起诉检察权监督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的"法益结构"研究

    付成斌姜文浩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法益"理论注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研究,并对其中的"法益结构"进行梳理和总结,能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规范内容进行重新分析与评估,对优化、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构成要素、逻辑排列和结构大有助益.在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时代,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应该立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整体"法益结构"谱系,以"国家法益"为核心导向,构建"一体多元"的体系架构;以"社会法益"为基础指引,完善"逻辑自洽"的实践路径;以"个人法益"为中心面向,实现"价值调适"的立法宗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法益结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

    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研究——基于公众选择偏好的实证考察

    王梦飞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做优做强我国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金融服务领域正逐步向数字化转型,由此引发的金融纠纷问题较为突出.就纠纷解决而言,考虑诉讼在纠纷处理效率、处理结果和实际效果上的局限,金融消费者实际选择的解决方式主要为投诉,但现有的投诉处理机制也不理想.只有解决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提高金融消费者对于数字化金融的接纳度.为更好地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挥数字技术对金融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需要从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与服务、完善金融产品设计、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以及结合金融消费者的偏好等诸多方面,完善金融纠纷的多元化解机制.

    数字经济金融纠纷公众偏好

    "软法"与"硬法"在档案治理现代化中的协同机制研究

    吴永科张余嘉郭奕岑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治建设是新时期推动档案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软法"与"硬法"在档案治理现代化中各自遵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行动逻辑,为档案治理贡献本土法治资源.透过"正—反—合"定律,对"软法"与"硬法"进行协同性分析,可以完成两者"优劣对抗势"及"规范竞合度"的耦合证成,促使"软法资源"与"硬法规范"在档案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整合共治".面向未来,档案治理要持续深化法治规范供给的底层逻辑,进一步厘清传统"硬法"与新兴"软法"的辩证关系,通过确立"软硬混合"的治理理念,制定"软硬互嵌"的转化机制,构建"软硬适配"的评估体系,以"良法善治"助推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发展.

    档案规范"软法""硬法"档案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