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合山体的历史村镇人文空间营造初探——以英都镇为例

    张建李聪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村镇人文空间在结合山体方面积淀形成的营造智慧亟待全面挖掘与揭示.研究在梳理英都镇人文空间要素的基础上,从位置、中轴线、视线等方面分析营造特征.认为尊重并融合山体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历史村镇人文空间营造理念与方法.进一步充实历史村镇人文空间本土规划设计理论,尝试为新时代历史村镇人文空间的规划设计实践提供启示.

    历史村镇英都镇人文空间山体营造理念与方法

    寒地"候鸟式"乡村养老模式的规划建设研究——以葫芦岛汤上村为例

    牛笑杨梦阳赵兵兵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我国进入到了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养老资源不足,养老的压力也日趋严峻;而乡村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中青年人口流失和空心化严重,养老的现状也不容乐观.随着"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城乡一体化的步伐明显加快.根据寒地特殊的季节与气候特点,结合城市的经济优势和乡村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优势,取长补短,发展"候鸟式"乡村养老的新模式.文章以葫芦岛汤上村的"候鸟式"乡村养老发展模式为例,从区位的选择与发展、资源的配给、类型人群及适老化等多个角度去寻求适用于寒地乡村养老的规划建设之路.

    寒地候鸟式乡村养老规划建设

    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新建乡村民宿复合化设计初探——以建德下梓村为例

    欧阳煜宽李文驹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多地民宿旅游开发项目都陷入了单一化、同质化的困境.文章以浙江建德下梓村的新建乡村民宿实际项目为例,结合"复合化设计"的概念,提出产业复合化、流线体验复合化和功能空间复合化的路径,并探索地域性复合表达的可能性,尝试破除困境.最后,通过对"复合化设计"的初步总结,展望复合化设计体系的构建.

    旅游开发乡村民宿产业复合化设计

    南靖塔下村土楼聚落湿地使用功能研究

    李慧东李媛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建南靖塔下村因水而居,因水而兴.文章从使用功能视角分生存-生产-生境三个方面分析湿地与土楼聚落人居环境营造的关系.通过对塔下村湿地结构和人居环境耦合的研究,明确湿地廊道、斑块和基质系统的完整对乡村聚落人居环境的重要性,为在高强度人居环境建设同时进行湿地生态保护提供策略.

    湿地人居使用功能塔下村土楼聚落

    系统论视域下苏北传统村落保护路径研究

    金濡欣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苏北传统村落保护为研究对象,以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前提,运用系统论思维,引入环境生态学、生态美学等交融性学科的理论成果,分析苏北传统村落的要素与结构关系,为保护路径的选择和论证提供基础性理论依据.

    传统村落苏北保护路径系统论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研究

    周文辉王亚军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建省是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南平市延平区是闽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构建生态网络对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稳定和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20年延平区土地类型图进行MSPA分析和景观连通性分析识别生态源地;通过MCR模型和重力模型识别关键廊道并进行优化,构建延平区生态网络.结果表明:延平区内生境质量较好,完整性较高,但生态源地和关键廊道分布不均衡.通过对源地、廊道的增补和修复能够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为延平区土地开发、生态保护和自然保护的构建提供科学参考,也为其他山区城市生态网络构建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生态网络生态源地重要廊道景观连通性延平

    文化保护视角下快速城镇化地区乡村发展路径探索——以中山市为例

    刘斯捷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城镇地区乡村发展的文化保护程度不一,除城镇化对乡村本土文化冲击和乡村自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消亡外,探索乡村发展与文化共存互促的第三条路尤为重要.文章以中山市为例,探讨乡村地区完善文化保护制度、构建村庄群落保护的有效路径、探索基于保护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研究基于宗族社会共同体特征的乡村治理方式,为类似地区提供一定参考.

    文化保护快速城镇化中山市宗族社会共同体

    莆田涵江萝苜田历史水系与市镇空间结构演进

    吴隐杰林翔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水系是人与自然长期交互形成的适应生活需求的人工水系网络.涵江古镇历史上为福建最繁华的海上贸易节点之一.在与海争地的压力下,人们为适应宗族生存与发展而人为介入改造自然,成就了具有莆田特色的水乡聚落文化景观.文章以涵江古镇核心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涵江区域历史水网生成的时序性分析基础上,总结了萝苜田历史水系以治理水患为初衷,进而实现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演进,进而落实到具体的街区功能布局变化中,还原各个时期街区空间结构变化,探索其与水系之间的联系.

    历史水系发展变迁涵江萝苜田演进机制

    传统规划原理知识植入的教改探究——以"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为例

    刘淑虎黄静馨黄龙英马冬梅...
    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传统规划当代意义的不断发掘过程中,如何在城乡规划专业中弥补中国传统规划的知识缺口,成为历史类课程改革的趋向.文章以"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为对象,在对中国传统规划知识体系、规划思维、设计观念认知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方面提出调适对策,并从教材来源、基地选择、课时来源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探索将中国传统城乡规划知识植入"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的路径.

    规划教育传统规划建设史人才培养

    尺度关联下城市公园的健康促进影响机制及分异研究

    李咏华丁立坤华晨葛丹东...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公园绿地作为主动式环境干预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杭州市拱墅区内3种不同尺度的公园,通过问卷调查,探究不同尺度城市公园人群对可感知特征及其生理、心理、社会健康水平评价存在的差异,并运用典型相关性对不同尺度可感知特征与人群健康水平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为日后优化绿地资源配置,最大程度发挥其健康效益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城市公园尺度可感知特征健康水平杭州拱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