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形而上"——形式生成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训练

    孙弘捷陈昕楠王叶焦自云...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形式是设计、技术、材料结合的最终成果,也是最直观的视觉形式,对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而言,学生由完全陌生的状态进入一个全新的多学科交汇领域,必然面临很多学习上的困惑.在设计启蒙阶段,对建筑形体空间的感知和训练一直是建筑设计基础教育的核心.本文以形式研究为基本切入点,讨论课程设计中关于形式分析训练、形式设计训练的基本方法,研究建筑设计教学中关于形式生成的基本问题.

    形式生成分析关系训练

    集约化理念下的中小学校园设计策略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孔庆晨周潮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紧缺及适龄学生入学率的提高,导致中小学校园设计出现新的矛盾,即中小学校园对空间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中小学建设用地不足之间的矛盾.近几年,集约化理念为中小学校园设计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章从集约化理念出发,总结集约化理念下的中小学校园设计策略,为国内中小学校园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用地紧缺集约化中小学校园设计

    "万里茶路"边的村落——以平遥县坡底村为例

    沈纲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遥县坡底村是明清时期"万里茶路"平遥段的一个关键节点,其形成与发展不仅受到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还与"万里茶路"息息相关,它完整地保留了茶路沿线村落的地域特征.文章通过实地调查测绘,研究平遥县坡底村集农耕、茶路的独特山地聚落形态.

    万里茶路地域性村落窑洞民居

    全域旅游视角下县域绿道规划建设策略研究——以浙江象山县为例

    魏薇舒珍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全国大力推进全域旅游规划建设,我国旅游业也从传统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绿道作为一种具有多样化复合功能的线性空间,成为了全域旅游中重要的连接线.文章阐述了全域旅游与绿道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浙江象山县旅游发展条件的分析,从空间、文化、功能、整体发展4个方面提出了县域绿道规划建设策略,以期为国内县域绿道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全域旅游绿道网络象山县域规划策略

    "山散洞"旧厂房改造与再利用研究——以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设计为例

    张子豪彭小洪黄子超伍国正...
    11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闲置旧厂房,探索旧厂房建筑改造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机制,是适应城市更新常态化趋势的重要举措.此次设计基于都匀滨江厂房,如何将现有旧厂房改造为体现以及纪念三线精神的复合文化场成为一项重要的挑战.最终的方案将"山散洞"作为目标意象和切入点,从各个层面进行了不同的思考.

    三线精神"山散洞"空间秩序改造

    哈密地区通用航空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研究——以巴里坤县航空特色小镇为例

    刘正瑜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国范围内加快特色小镇的发展,以航空产业为基础的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关注的重点.哈密地区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亟待完善航空网络的构建,而巴里坤作为哈密地区通用航空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其航空小镇的建设在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通用航空产业为发展基点,通过产业升级融合、空间特色布局等项目进行介绍,力图为航空小镇的建设提供思路.

    特色小镇通用航空产业布局巴里坤县

    对中国传统空间现代传承的思考——以苏州博物馆为例

    刘奎威李早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贝聿铭先生从小深受苏州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苏州博物馆的创作中采用"中而新、苏而新"的理念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革新.文章以苏州博物馆为例,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空间形式、园林空间的营造等方面研究了苏州博物馆对中国传统建筑现代转译的设计策略,并以此评价贝聿铭先生对传统空间传承的得与失.

    传统与现代空间现代传承批判

    区位择优视角下的非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探究——以开封主城区为例

    谢萧阳李云鹏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中心城市在我国城市总体中属于主要构成部分,但对其空间发展的研究在我国城市空间研究中却较少涉及.文章基于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规律,借助归纳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非中心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概述,对开封市历史地图进行纵向分析,总结其行政区划调整、产业布局调整、中远期城市空间发展规划以及规划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非中心城市区位择优律的应用原则,从而为非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区位择优非中心城市城市空间发展历史地图

    希腊韧性城市战略研究与启示——以塞萨洛尼基市为例

    王江波陈敏苟爱萍
    12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气候变化及城市病问题频发,韧性城市发展理念成为全球城市建设及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开展韧性城市研究实践较晚,有必要学习国内外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建设实践经验.文章以"韧性百城"项目的入选对象——希腊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例,研究其韧性城市建设经验,对其制定背景、面临的韧性挑战以及采取的具体应对策略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塞萨洛尼基韧性城市框架的研究梳理,提出我国韧性城市理论完善和实践深入的方向与方法,为我国韧性城市的理论发展和社会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塞萨洛尼基韧性战略韧性愿景行动计划启示

    基于SD法的南京城门历史空间感知评价研究——以中华门、仪凤门与三山门为例

    刘常瑾李鹏宇
    12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南京建设的快速发展,其历史价值随之显现在人们眼前.南京城墙作为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内外之间的贯通离不开城门的建设.文章以南京的中华门、仪凤门与三山门为研究对象,尝试运用SD法对城门空间进行感知评价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研究人们对设定的各评价指标的心理感受,依据感受差异和评价结果,探讨城门空间品质优劣,从而为城门空间景观提出合理建议,为城门历史空间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南京城门历史空间感知评价SD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