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非理性主义美学对理性主义美学的批判——从绘画艺术到建筑艺术

    刘海明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绘画和建筑不是简单的现象艺术,它们在感性的表达形式下有着理性的思维,这种思维是透过哲学美学来转译的,都是以一种近似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或批判精神内核.文章通过对理性主义美学和非理性主义美学发展过程的梳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以绘画和建筑的关联来阐述非理性主义美学对理性主义美学的批判性,并揭示艺术创作的规律和本质特征.

    理性非理性美学建筑

    地域性导向下的中国乡村民宿设计——以浙江为例

    王力行王菡萏季怡群李俊...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宿"一词,起源于日本的"Minshuku",原意指提供住宿与早餐的家庭旅馆.文章阐述中国乡村民宿的起源与发展,辨析民宿设计与地域性的联系,从内涵价值、设计原则与地域表达三个方面,论述乡村民宿的设计策略.并以浙江为例,结合实际案例,具体分析自然环境、人文习俗与材料技术对乡村民宿设计的影响.

    地域性乡村民宿设计浙江

    浅析《闲情偶寄》中的光景营造

    周健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末清初的戏曲家李渔,在其著作《闲情偶寄》中谈到自己一些关于建筑设计的创作思想.文章陈述了该作品中营造光景的一些案例,以及其中对于如何利用建筑空间及构筑物,结合光的特性,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的思考.通过解读与分析,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传统空间中光影设计手法的探索;对于光与影鉴赏的强调,以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设计、营造理念.从当今光景学的角度来看,也存在一些可参考借鉴之处.

    光景借景借影

    山地型传统村落景观风貌提升改造策略研究——以禹州市苌庄镇九里山村为例

    邹方方汪霞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认识的逐步提高,极具地域性和文化性的山地传统村落景观风貌的保护与提升改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以河南省禹州市苌庄镇九里山村传统村落为例,从自然、人文以及人工景观风貌等方面全面分析九里山村景观风貌的特征及发展困境,在土地利用、文化、产业、建筑风貌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为九里山村景观风貌的保护与提升改造提出方法与策略,为九里山村的永续发展注入动力.

    山地型传统村落景观风貌提升改造九里山村

    传统建筑文化与红色建筑的传承——以建筑模型制作与古建筑测绘相互反哺的教学实践为例

    赵冲陈德铭郑翔
    4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古建筑测绘实习的学习方式替代以往建筑史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进"海丝沿线"和红色文化革命老区的传统聚落、历史街区进行实地的古建筑勘测,结合书中理论,完成测绘建筑图纸的同时,制作等比例的建筑模型,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古建筑的空间特点和结构特征.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让学生立足专业同时,在"四史"学习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最终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政治素养"双提高".

    实践教学思政教学建筑模型古建测绘

    建筑文化学视角下的批判性地域主义

    赵博新何俊萍
    5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主义建筑运动风靡全球,"国际式"的风格、快速的建造模式和方法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但是这也陷入了趋同化的陷阱,越来越多带有地域特征的建筑走向消失.一些建筑师开始反思,呼吁一种批判性的地域主义,而这种批判性正是来自于对本土建筑文化的挖掘与反思.建筑文化本身是有地域性的,所以批判性地域主义和建筑文化都是一种对地方性和场所性的判识.

    批判性地域主义现代主义建筑建筑文化

    作为空间的"圆"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张滨张妍
    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空间中的"圆"为切入点,阐述其在建筑中的形式表达,结合"圆"形建筑本身的空间特性,阐述"圆"以及其衍生形态下的建筑表现特征,分析和探讨作为建筑主要外部形态和作为支撑建筑内部空间形态的"圆"在建筑中的应用作用.

    建筑空间应用形式空间特性结构特征

    精明增长理论下的城市社区规划分析

    张梓桐
    5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明增长理论的出现进一步影响了城市社区规划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文章在进一步了解精明增长理论的相关内容后,从该理论入手,采用实例分析法,详细介绍了城市社区规划方法,希望为未来城市社区规划提供支持.

    精明增长理论城市社区规划空间优化

    物本论建筑学与"漠然"建筑学的对抗——关于美国两类建筑观的探讨

    刘孟荀
    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久以来,美国东、西海岸建筑院校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思想,以西海岸和部分东海岸院校所倡导的物本论建筑学思想在数字技术的时代大背景下蓬勃发展,发展出一套以细节美学为主要出发点的建筑设计方法论.而另一方面,以传统建筑类型学和建筑历史为参考的"漠然"建筑学则提倡完全不同的建筑观.两种建筑学思想发生了对抗.文章以一次建筑学的辩论为切入点,分析总结两种美式建筑观念的起源和各自的代表教授学者的作品,对比两者的学术体系及特点,最后分析对当下中国建筑学教育和实践的借鉴意义.

    物本论建筑学漠然建筑学类型学数字设计

    建筑伦理学视角下养老空间的社会性研究

    黄天雷马美玲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伦理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提及,但其在某些建筑领域仍然未得到足够重视.养老空间的关注点多停留在满足基本功能空间的使用,缺乏对空间背后所蕴含的建筑伦理意蕴的思考,使得一些养老空间并不能真正满足老人的社会性需求以及整个社会环境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就此为出发点,运用建筑伦理学中的精神伦理观、社会职能、环境伦理三个角度,采取抽象关系和物质关系的方法来讨论养老空间的社会性,以期为我国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更多参考.

    建筑伦理养老空间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