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京与巴黎城市形象代表街道空间对比——长安街与香榭丽舍大街对比研究

    赵晨伊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街道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比较长安街与香榭丽舍大街,关注东西方不同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重要街道空间呈现出的异同点,并总结其在展现城市形象上所采用的设计方向与做法,探讨国内城市街道空间存在的问题.

    长安街香榭丽舍大街交通空间街道景观人的体验

    空间韧性与人性化视域下的城市产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

    侯明辉丁炜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城融合背景下的城市产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结合了协同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并对产业综合体服务人群进行具体特征和人性化需求的分析研究,通过环境协同共生、空间多义性、空间复合、交通与景观整合等方法实现空间韧性与空间人性化,提高了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开放度、空间质量与空间效率.

    城市产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空间韧性人性化设计

    基于KANO模型的城市街道自行车骑行需求研究——以郑州市金水区为例

    冯艳黄懿曹英铭李卓霖...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不断凸显,自行车交通体系作为绿色低碳出行的有效途径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郑州市中心城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规划》为依据,选取花园路-紫荆山路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研等方式获取数据并识别自行车友好街道的影响因子,结合KANO模型利用Better-Worse系数进行街道自行车友好性需求分析.结果显示:郑州市自行车出行期望需求有5项要素,魅力需求有3项.该研究旨在满足人们自行车出行的潜在需求,提高城市自行车出行率,进而达到改善交通、保护环境的目的.

    KANO模型自行车友好街道出行需求建成环境

    面向弱势群体的青岛李村河滨水空间安全性设计研究

    方颖程然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残疾人比重的上升,对于城市公共空间使用者的研究也愈加关注弱势群体.滨水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对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在对滨水空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弱势群体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安全性成为他们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通过分析弱势群体的使用需求,以青岛李村河滨水空间为例,探讨城市滨水空间的安全性设计,提出改善李村河滨水空间安全性的设计策略,有助于指导城市滨水空间建设,避免由于滨水空间中的不安全要素使弱势群体被排斥在外,进而促进对城市滨水空间的使用.

    弱势群体空间需求李村河滨水空间安全性

    青岛市南区滨海健身步道可达性分析与优化策略

    史一飞聂彤李易朔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空间句法与基于居民点的GIS网络分析,对青岛市南区滨海健身步道的可达性进行研究.得出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居民点步行范围等四组数据,从整体区域、健身核心点、健身步道路线三个层面分析.总结归纳出滨海区域以及滨海健身步道的可达性现状与特征.针对滨海健身步道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的优化建议,旨在从可达性的角度,为滨海区域发展与滨海健身步道的优化提供借鉴.

    滨海健身步道空间句法可达性分析DepthmapGIS

    二级边缘理论下的城市空间设计与分析——以合肥某高校为例

    王紫珍钟奕瑶辛城毛名著...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逐步推进,城市空间质量不断提升,针对空间问题的处理手法呈现多样化、精细化趋势.文章依托于新的城市设计理念——二级边缘理论,就城市空间现存的空间割裂、活力缺失等问题进行设计探索,基于二级边缘理论探讨开放、过渡与封闭三者的组合形式与作用机制,并结合校园空间的更新应用探讨单元素下二级边缘的应用手法.

    二级边缘理论割裂空间校园空间设计策略空间改造

    疫情背景下社区公共空间韧性研究

    刘雪影朴勋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是疫情防控的基础单元,而社区公共空间是防控工作最主要的物质空间载体,在城市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威胁时,社区公共空间的韧性是提升城市免疫力、保障居民健康安全的重要力量.文章通过解读社区公共空间防疫韧性的内涵,从疫情灾害的特征分析入手,结合现有防控措施,梳理了社区公共空间韧性防灾机制,并剖析了疫情防控与现有社区公共空间的矛盾问题,总结了社区公共空间在防疫背景下的使用人群及功能变化,以期为未来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韧性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疫情防控韧性社区社区公共空间社区韧性

    基于POI和夜光数据的绍兴市商业空间耦合关联性研究

    张柯炜常丰镇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数据的耦合关系分析夜光数据与不同类型的商业空间关联性强弱.将2019年的绍兴市VIIRS数据和各类POI数据相互耦合,利用叠加分析将两类数据分析结果网格化,通过双因素制图法分析出夜光数据的最佳耦合类别并探究相异空间中的具体情况.研究表明,商务类空间和夜光数据耦合性最佳,而相异区域则主要存在于工业区、城市边缘和乡镇中心等.

    夜光数据POI数据空间耦合商业空间结构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滨水公共空间研究综述

    王一彤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滨水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休闲的公共空间,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我国对滨水公共空间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系统,梳理总结了滨水公共空间领域的研究情况、研究热点内容,力求为滨水公共空间研究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

    滨水公共空间滨水区CiteSpace研究综述

    浅析社区服务的"低接触化"现象——以杭州市典型社区为例

    张云璐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接触服务是社区生活服务乃至城市生活服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目前对于低接触服务设施的研究停留在单一功能设施的设计,对低接触服务设施在不同社区的介入方式、在不同设施中的介入模式和相应设施空间规划设计方面缺少思考.文章以杭州市典型社区为例,探究低接触服务在不同类型社区的服务现状与特征,量化低接触的服务能力.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结合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低接触服务在社区配套中的介入情况,探究低接触服务在不同类型设施中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低接触服务在不同种类设施中的介入是不同的,随年代发展,低接触服务的增益效果逐渐降低,反映近些年建设粗放,难以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和低接触服务与城市梯度演进所致的集聚效应呈现抑制共生的关系.

    社区发展与规划配建标准低接触服务社区类型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