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渭北下沉式窑院聚落景观变迁——梁家庄村案例

    卢倩杨路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黄土高原村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聚落景观以居住单元为基本细胞,发生逐步重构的结构性变化.文章以渭北黄土高原下沉式窑院聚落梁家庄村为例,试图归纳以居住单元为基本细胞的聚落景观变迁及"生产-生活-生态"系统的演变,为黄土高原人居环境研究提供案例参照.

    梁家庄村下沉式窑院乡土聚落渭北

    基于心流理论的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首都博物馆为例

    徐岩郝雪婷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物质文化愈加丰富,而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发需要得到满足,博物馆作为传递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人民群众文化学习的重要聚集地,也是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在地方文化符号输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天,博物馆事业发展欣欣向荣,观众对它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于文化需求层面,而更多的则是希望从中找寻到愉悦感、获得感、认同感,这些都表现于心理层次需要方面.文章以博物馆空间中的主体要素"人"为中心,梳理"心流理论"的基本观点;以首都博物馆为例研究分析公共空间中"心流"产生的主客观条件;重点分析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中产生"心流"的原则与策略;为未来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与实践提供方法参考.

    心流理论公共空间博物馆空间设计设计心理学

    混合通风导向的公共建筑空间组织设计研究

    吴国栋韩冬辰张军学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析公共建筑中流动空间带来的能源浪费问题,建议对室内热环境调控进行温度分区管控;以混合通风的运行机理为依据,提出采用分时段或分区域混合通风模式调节室内热环境,在节能前提下响应外部气温变化和内部空间热环境调控差异.结合案例和模拟佐证,归纳公共建筑采用混合通风的空间形态特征和空间组织模式策略.

    公共建筑温度分区管控分时段混合通风分区混合通风空间组织

    医养结合模式下的乡村"田园式"养老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杨梦阳牛笑宋任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了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养老"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我国关于养老产业的发展战略来看,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是未来发展的重点.2016年至今,我国已经建立90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并计划到2023年年底评选出100个左右医养结合示范县,实现城乡并行的全面发展.文章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乡村的医养结合作为基本研究框架,以"田园式"养老作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乡村的环境特点和老年人心理行为特征进行关联性分析,解析相关建筑的特点和设计策略,进而总结一般性的设计规律与设计手法,为该模式下老年建筑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医养结合田园式养老建筑设计

    绿色可持续设计探索——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固定场所项目为例

    黄平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国家低碳战略的大背景,深入分析绿色可持续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固定场所项目为例,文章从被动式低能耗、可再生能源应用、基地环境的低影响开发以及健康建筑技术应用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建筑中具体的技术措施应用和详实的数据统计,文章验证了各项绿色建筑技术的特点、效能以及可实施性,并深入解读绿色可持续设计在理念与技术创新方面的双重探索.

    被动式低能耗可再生能源低影响开发健康建筑

    多层木-混凝土混合结构创新研究——以瑞士比尔高等木材技术学校为例

    张曦元马圣新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结构具有不同适用性,木结构由于其材料受力特点与可燃性,在作为多层、大体量建筑结构时受到一定约束.瑞士比尔高等木材技术学校为当时瑞士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其木混合结构设计与教学楼建筑需求高度适配.文章以此案例为切入点,以结构构件拆解为主要方法,追溯其混合结构原型;从材料、结构与空间使用需求适配性的角度,分析结构选型思路,探索木结构与混凝土结构混合使用的设计方法和优势,为木结构的当代建筑应用与创新提供设计思路.

    木混合结构多层木结构混凝土结构结构创新木结构

    中学校园空间设计中如何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以江西分宜庄塘中学设计为例

    胡楠
    5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分宜当地文化特色,对庄塘中学的总图布局及建筑立面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轴线与院落的组合如何体现礼仪性,并结合具体的文化展示内容形成一所学校的主要空间场所和脉络.

    地域校园院落轴线

    竹建筑的可持续利用与现代结构创新研究

    李静萍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竹建筑的研究与发展现状进行描述,说明了建筑材料的利用与升级在竹建筑的可持续利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早期和现代竹建筑的可持续利用的实践进行分析,发现了多种筑墙技术对竹建筑可持续利用的积极作用.现代竹建筑的结构与设计创新使人们更好的了解竹建筑在文化传承与绿色环保中的设计风格,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利用与结构创新提供思考.

    天然材料现代结构创新可持续利用竹建筑

    非时序——基于德勒兹时延电影理论的"影像化"空间研究

    张彩红孙一暄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德勒兹的时延电影理论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释,梳理了时延电影的非线性秩序、纯视听情景和直接的时间影像概念,并对德勒兹的"回忆-影像""梦幻-影像""晶体-影像"的影像概念进行解读,建立时延电影理论与"影像"建筑思想的对应关系,探究时延电影理论下的空间特性并生成"影像化"空间的设计策略.

    德勒兹时延电影影像化空间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建筑设计类专业"专本贯通"实践研究

    陈芳隆正前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职业教育法》的实施,在逐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背景下,实现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实施方案等方面的有机衔接、纵向贯通,一体化设计、有效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专本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显得尤为迫切.文章以建筑设计类专业为例,在既考虑经过3年学习进入本科层次继续深造的学生,又考虑3年后就业的学生具有专科层次一技之长的前提下,提出了通过重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遵循"坚持能力为本""重在课程重构""完善标准体系"等基本原则来实施有效的"专本贯通"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体系建筑设计类专业专本贯通实践研究